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黄土丘陵区土壤抗水蚀能力变化的动态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纸坊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土壤抗水蚀能力动态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1938~2000年间研究区域的土壤抗水蚀能力进行了动态评估。引入土壤相对抗水蚀能力指标,并采用生态系统健康和承载力相关概念,研究了流域土壤抗水蚀能力偏离理想状态程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其健康状态变化、恢复力和可恢复程度;通过与土地利用结构状态变化过程与恢复特性的比较,揭示了土壤抗水蚀能力对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响应关系,指出了响应曲线中的滞后特点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与前人所得的结果吻合较好,说明研究中采用的方法能够有效预测土壤抗水蚀能力,也可为水土保持恢复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12.
高含沙紊动系统中泥沙铜的相互作用及其垂向浓度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谐振式紊动模拟装置 ,通过格栅以一定振幅、不同频率的往复运动 ,在水体中形成均匀紊动场 ,研究紊动对高浓度固液两相系统中泥沙 (黄土 )与铜的相互作用及其垂向浓度分布的影响 ,投沙量 (S)范围为 5kg/m3~800kg/m3.结果表明 ,在均匀紊动条件下 ,黄土对铜的吸附量在S =10kg/m3 处出现峰值 ,而后随着投沙量的增加而快速下降 .这可能是铜的专性吸附、马兰黄土富含碳酸钙而导致铜的碳酸盐和氢氧化物沉淀 ,以及泥沙浓度效应等过程的共同作用所致 .水相铜浓度随S从 5kg/m3增加到 200kg/m3时快速下降 ,在S>200kg/m3 的高含沙条件下继续下降趋于 0 .高浓度泥沙紊动水体中 ,水相铜浓度和泥沙吸附铜量的垂向分布分别表现出均匀和波动的不同特点 ,实际含沙量的垂向分布在S<100kg/m3时比较均匀 ,在S>200kg/m3时自上而下逐步增加 .  相似文献   
113.
卢利  刘文  崔锋  许楠  徐硕  倪晋仁 《环境工程学报》2012,6(7):2295-2302
探讨了采用实验室规模的生物处理组合工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曝气生物滤池+缺氧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UASB+BAF+ANO+MBR)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两种内分泌干扰物在各工艺段的去除效率和机理。测定结果表明,对于DBP和DEHP浓度分别为164.4μg/L和215.0μg/L的原水,总出水浓度分别降至11.8μg/L和10.4μg/L,去除率分别达到92.9%和95.2%,处理效果良好。其中DBP在处理工艺中逐级降解,主要是微生物的降解作用。MBR是DEHP的主要去除工艺段,去除比例达到56.6%,膜截留效果明显。采用生物处理组合工艺可实现对垃圾渗滤液中DBP和DEHP的同时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