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通过识别研究区枯水期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中溶解态无机氮(DIN)的分布特征,结合硝酸盐稳定同位素技术与水化学方法,并利用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定量解析长河流域水体硝酸盐污染源,为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提供理论支持。结果显示,研究区枯水期水体溶解态无机氮(DIN)以NO-3-N为主,NO-3-N平均占比为91.56%;水体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硝化作用为主;硝酸盐主要来自粪便和污水;SIAR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粪便和污水、土壤氮、化肥、大气沉降对研究区地表水硝酸盐的贡献比例分别为40.80%、30.60%、25.60%和3.00%;对浅层地下水硝酸盐的贡献比例分别为39.92%、32.11%、25.87%和2.10%。研究显示,人类活动对研究区水体影响强烈,加强排污设施基础建设,改善污水排放现象,是减少区域氮污染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延子轩  冯民权 《环境化学》2022,41(2):632-642
为了研究晋城市长河流域采煤区地表水水质情况、查清其水化学特征,明晰其影响因素及主要离子来源.现场采集了地表水水样9组,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水化学特征,运用Piper三线图分析水化学类型,通过Gibbs图和离子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地表水主要离子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研究区地表水TDS为126-604 mg·L-...  相似文献   
13.
汪银龙  冯民权  董向前 《环境科学》2019,40(9):4033-4041
通过应用多同位素示踪、Iso Source模型计算及微生物检测等方法,对汾河下游硝酸盐污染来源进行甄别,计算得出各来源贡献率.结果表明,汾河下游河流含氮物质的主要存在形式为NO_3~--N和NH4+-N,77. 8%的样品中NO_3~--N含量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稷山、河津和入黄口反硝化微生物丰度较高,很多优势菌属参与反硝化作,造成了氮素的分馏.同位素中δ15NNO3-和δ18O-NO3-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5. 30‰~12. 90‰和1. 3‰~1. 8‰,粪便和污水是临汾段河流硝酸盐主要来源,约占总硝酸盐来源的68%;在襄汾段,河流中硝酸盐主要来源为粪便和污水以及农业化肥,其贡献比例分别为37. 5%和37%;农业化肥是河津段河流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其贡献比例为49. 3%.  相似文献   
14.
含柔性植被明渠污染物浓度场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姗  冯民权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3):1011-1021
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技术对含柔性淹没植被明渠污染物浓度场进行试验研究.固定排污口于植被顶部,分析不同淹没度、不同植被密度下含植被水流浓度场的扩散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淹没度的增加,污染物浓度沿流向下降变快,完全混合所需距离缩短;随着植被密度的增加,污染物浓度沿流向下降变快,完全混合所需距离缩短.随着淹没度的增加,垂向浓度半宽比横向浓度半宽大,垂向上的标量输移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上覆水环境条件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温度、pH、DO环境条件下底泥对上覆水总氮、总磷释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升高,总氮、总磷释放强度增加;中性(pH=7)不利于底泥总氮、总磷的释放,强碱性(pH=10)条件下总氮、总磷释放强度最大;底泥中总氮、总磷的释放强度总体随DO浓度的升高而降低。(2)底泥中总氮平均释放强度与温度(R2为0.998)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与pH(R2为0.976)和DO(R2为1.000)的关系都符合三次曲线;总磷平均释放强度与温度(R2为0.999)、pH(R2为0.999)和DO(R2为1.000)的关系均符合三次曲线。(3)极差分析发现,环境条件对底泥总氮释放影响的大小表现为温度DOpH,对底泥总磷释放影响的大小表现为pH温度DO。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风浪扰动对城市河道型湖泊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该文以西安市雁鸣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室内振荡器模拟风浪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体中各形态磷(TP、DTP、DOP、PP、SRP)含量总体趋势均随扰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加,随扰动持续时间而减少,变化趋势最明显的是TP和PP含量。上覆水中PP含量最多,占磷总量的57.1%~93.9%,SRP含量最少,仅占1.5%~4.9%,PP占TP的百分比随着振荡频率的增大而增加,相反,DTP和DOP占比均随振荡频率的增大而减少,SRP占TP的百分比随着振荡频率的增大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此外,扰动频率越大,TP和PP的吸附/解吸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长,而对其他3种溶解态磷的吸附/解吸平衡时间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