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4篇 |
免费 | 227篇 |
国内免费 | 51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13篇 |
废物处理 | 66篇 |
环保管理 | 270篇 |
综合类 | 1520篇 |
基础理论 | 298篇 |
污染及防治 | 228篇 |
评价与监测 | 91篇 |
社会与环境 | 106篇 |
灾害及防治 | 1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05篇 |
2022年 | 117篇 |
2021年 | 125篇 |
2020年 | 113篇 |
2019年 | 136篇 |
2018年 | 138篇 |
2017年 | 73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195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128篇 |
2011年 | 127篇 |
2010年 | 125篇 |
2009年 | 123篇 |
2008年 | 95篇 |
2007年 | 106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97篇 |
2004年 | 85篇 |
2003年 | 88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54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91.
892.
黄河流域干旱状况变化的气候与植被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应用干旱的气候分析方法和遥感监测方法,分别利用1982~1998年(1999年)降水和气温气象数据,以及AVHRR的NDVI遥感数据计算了黄河流域气候干旱指数和距平NDVI。以像元为单位,应用线性回归斜率和相关系数分析了流域内干旱状况的气候特征和植被特征的变化状况,并进行了流域干旱状况类型的区域划分,从气候和植被特征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近18年来干旱变化状况。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黄河流域在1982~1999年间干旱的气候特征比较突出,在101°20'E以东地区受干旱威胁,共占黄河流域面积的71%;黄河流域在101°20'E以西的源头地区,干旱的气候特征和植被特征目前都处在相对减弱的趋势中,干旱没有进一步严重恶化的迹象;黄河流域灌溉农业地区植被基本不受气候干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3.
894.
道路交通事故基本因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道路交通事故趋势上升,不仅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而且已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是安全工程中一项非常重要而又艰巨的工作,本文在对人、车、路相互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出发,剖析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因素,并根据有关理论和实践,提出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95.
896.
897.
通过对合肥市2018年大气PM_(2.5)和PM_(10)样品的采集,结合对样品中无机元素的测试分析,研究了PM_(2.5)和PM_(10)中的元素组成特征,并根据合肥市重污染天气和非污染天气下大气颗粒物中元素组成的差异性分析,探讨了合肥市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与成因.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检测的16种元素中,Si、Al、Mg和Ca这4种地壳元素在重污染天气的质量浓度较非污染天气低,可能是重污染状况下的静风天气引起的地面扬尘减少所造成的; S、Na、K、Cl、Ti、Fe、P、Cu和Ni等元素在重污染天气的质量浓度较非污染天气高,其中S元素的增幅最大,在重污染天气所占的比重和富集因子也大大提升,表明燃煤排放源是合肥地区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污染成因;重金属元素含量低、富集因子大,其主要来源可能为垃圾焚烧、机动车和工业排放. 相似文献
898.
厌氧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AFMBR)作为一种低耗产能的高效厌氧反应器,在处理生活污水中有着巨大的潜力.本研究主要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AFMBR系统内的微生物菌群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与接种菌群相比,AFMBR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运行后,在属水平上古菌优势菌属由接种时的甲烷囊菌属变为甲烷八叠球菌属、甲烷杆菌属,细菌的整体菌属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在种水平上,系统内不存在较明显的优势菌种.从相对丰度比例≥1%的菌种来看:水解发酵菌群产氢产乙酸菌群产甲烷菌群,但各菌群之间相对丰度的差距较小.从基因水平来看,系统内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丰度较高,二氧化碳、乙酸转化为甲烷是系统产甲烷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99.
喀斯特山区具有特殊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是保证喀斯特山区生态安全和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基础。该文基于典型喀斯特山区罗甸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合研究区经济水平,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并对罗甸县2009-2016年间ESV的时空变化和驱动力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2009-2016年期间,研究区耕地、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他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有所减少;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除食物生产的ESV增加外,其余的生态系统单项服务价值均下降,其原因主要受控于人文因素的影响;2009和2016年研究区敏感性指数(CS)均1,说明ESV对价值系数(VC)不敏感,缺乏弹性,因此结合罗甸县县域特征修正后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是合理的,研究结果是可信的;受地质背景的影响,罗甸县北部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比于中、南部非喀斯特地区偏低。因此,在罗甸县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合理调整土地资源结构,提高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900.
为发展废水中氯代酚的处理技术和保护水环境安全,采用"浸渍-干燥-电沉积"法制备钯-多壁碳纳米管-泡沫镍电极,研究电极对2,4-二氯苯酚(2,4-DCP)的去除能力和动力学特征,并探讨了2,4-DCP的脱氯机理.结果表明,在MWCNTs和Pd负载量分别为0.7 mg·cm-2和0.01 mmol·cm-2时制备的电极对2,4-DCP去除效果最好;掺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可增大电极的表面积,提高Pd的分散性,增强电极的催化效率.当Na2SO4浓度为0.05 mol·L-1,工作电压为-1 V,反应液初始pH为7时,50 mg·L-1的2,4-DCP降解90 min的去除率达到99.74%,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为0.0667 min-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2,4-DCP的降解产物,发现苯酚为2,4-DCP还原的最终产物,降解途径包括直接脱去2个氯原子转化为苯酚和分步脱去2个氯原子再转化为苯酚,但以直接脱去2个氯原子为主要途径.活性基淬灭实验证明,电极通过产生的吸附态氢原子(Hads)对2,4-DCP进行加氢脱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