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4篇 |
免费 | 227篇 |
国内免费 | 51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13篇 |
废物处理 | 66篇 |
环保管理 | 270篇 |
综合类 | 1520篇 |
基础理论 | 298篇 |
污染及防治 | 228篇 |
评价与监测 | 91篇 |
社会与环境 | 106篇 |
灾害及防治 | 1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05篇 |
2022年 | 117篇 |
2021年 | 125篇 |
2020年 | 113篇 |
2019年 | 136篇 |
2018年 | 138篇 |
2017年 | 73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195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128篇 |
2011年 | 127篇 |
2010年 | 125篇 |
2009年 | 123篇 |
2008年 | 95篇 |
2007年 | 106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97篇 |
2004年 | 85篇 |
2003年 | 88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54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生活垃圾堆体作为一种多孔介质,其孔隙的结构及分布均影响垃圾降解和水气运移。采用CT技术测量生活垃圾模拟填埋堆体初始和降解后状态的孔隙结构,并选取降解初始和稳定阶段的2个时刻扫描图像中垃圾堆体内部的孔道长度、孔喉面积、孔隙配位数及孔隙连通参数,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降解极大地改变了垃圾堆体内部的孔隙。从孔隙参数的绝对数值看,垃圾的降解使垃圾孔隙度、孔道密度、孔喉密度、配位数均得到减小。从孔隙参数的分布规律看,垃圾的降解使垃圾孔道长度分布更趋于单调下降,孔喉面积分布由单调下降向单峰分布转化,配位数分布的幂函数下降规律保持不变,但是下降梯度变大。 相似文献
942.
943.
944.
基于SWAT模型的东江流域径流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以及SUFI-2 程序对东江流域进行了51 a(1960-2010 年)月径流模拟,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东江流域水文过程的空间差异。模拟结果表明,河源站受新丰江水库影响,模拟结果不确定性较大,确定性系数R2和Nash-Sutcliffe 效率系数相对其他站点较低,龙川站、岭下站、博罗站R2和Nash-Sutcliffe 效率系数皆满足模型适用性要求。流域出口博罗站率定期R2、Nash-Sutcliffe 效率系数分别为0.83、0.83,验证期为0.84、0.84,模型模拟精度较高。东江流域径流深主要受降水空间不均影响,形成由北向南先增后减的趋势。流域下垫面差异对产流过程也有一定影响。其中土壤含水量受土壤性质、人类活动等影响,由北向南差异明显;蒸散发量受植被覆盖影响亦较为明显,北部蒸散量占降雨量的比例大于中部及南部。 相似文献
945.
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明高异质性背景条件下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在6类典型人为活动方式石灰岩坡地针对4类主要生境类型(土面、土石面、石沟、石缝)开展生境空间分布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并利用Guelph入渗仪进行稳渗率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各生境土壤性质和土壤稳渗率关系,结合人为作用方式探讨各生境土壤性质和稳渗率空间变化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普遍高于非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受土壤孔隙和岩石裂隙耦合作用影响。2)各生境条件下土壤稳渗率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呈现"斑块状"空间分布特征。3)坡地人为作用方式变化将改变原有生境的土壤性质,进而导致各生境土壤稳渗率随人为活动进程发生相应变化。人为踩踏作用影响较小的原生林、次生林和乔灌林坡地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稳渗率普遍高于石沟和石缝生境,但转变为人为踩踏作用强烈的放牧灌草地或火烧人为干扰地后,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退化严重,土壤容重和粘粒含量增大,稳渗率显著降低。而石沟和石缝生境土壤性质和稳渗率受影响程度明显小于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稳渗率仍可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46.
粉煤灰利用的最佳方式-粉煤灰半钢性路面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粉煤灰半钢性路面结构研究和技术性能分析,可以证明修路是利用粉煤灰的最佳方式之一,粉煤灰半钢性路面有资源充足,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经济等特点,既节省了投资、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又保护了环境. 相似文献
947.
开展实验室自配标准溶液与国家有证标准溶液比对试验,通过适当的统计检验方法,确定实验室自配标准溶液是否可以接受.这样以自配标准溶液代替国家有证标准溶液,既满足实验室认可的要求,又节约经费. 相似文献
948.
Claire L.Schelske Edgar F.Lowe Lawrence E.Battoe Mark Brenner Michael F.Coveney William F.Kenney 刘相超 《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5,34(3):188-194
阿波普卡(Apopka)湖位于佛罗里达中北部,是一个富营养化的浅水湖泊.1947年,湖泊的初级生产群落结构(PPCS)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1947年,水下的水生植物被飓风连根拔起,并在数周之内被浮游植物所替代,初级生产群落结构发生了突然演替.在此我们提出两个假设解释群落结构向浮游植物的突然演替.首先,流域在19世纪初后期的水文变化使湖泊的水位大约下降了1.0 m,从而使生态系统通过大型植物群落生产力提高适应了中等的、人为的营养物质富集的环境.第二,开始于1942年的泛滥平原湿地的水文变化和大规模的农业发展,改变了湖泊中磷载荷的模式和规模,引起了1947年浮游植物占优势的突然变化.历史上土地利用变化和古湖泊在营养物的生物响应数据方面也支持这些假设. 相似文献
949.
海水养殖场底泥中转化硫和磷化合物的微生物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某近海养虾场底泥环境中硫和磷2种元素的微生物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菌代谢有机硫和无机硫产H2S是养殖过程中造成H2S污染的主要因素,利用半胱氨酸和硫代硫酸钠产生硫化氢的细菌数量分别为 1.6×106和4.35×103 个·g-1底泥;进一步研究发现,芽孢杆菌属、盐芽孢杆菌属和微杆菌属等细菌是产H2S的优势菌群,而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较少,仅为25个·g-1,其产H2S的作用不明显.研究还发现,转化有机磷和无机磷酸盐的优势菌群属于好氧细菌,其中分解卵磷脂的细菌和产磷酸酯酶细菌的数量分别为2.17×105和 1.21×106个·g-1,转化磷酸钙的细菌数量为6.96×103个·g-1.本文从微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养殖环境中硫、磷化合物的转化,提出细菌好氧代谢产H2S是养殖环境潜在的污染因素,给出了一些改善和修复养殖环境生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0.
为探究金佛山不同高程的表层岩溶泉入春时期溶解有机质的来源和转化特点,于2017年1、2和4月分别在水房泉(2045 m)和碧潭泉(730 m)进行采样,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样品中脂类生物标志物(溶解态正构烷烃、脂肪酸)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房泉和碧潭泉溶解态正构烷烃(T-ALK)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546~19314 ng·L~(-1)和1089~12234 ng·L~(-1),平均含量分别为8036、5553ng·L~(-1);脂肪酸变化范围分别为4163~13048 ng·L~(-1)和5519~10079 ng·L~(-1),平均含量分别为8039和8421 ng·L~(-1).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和降水增多,正构烷烃和脂肪酸含量总体均处于上升趋势.同时,基于正构烷烃分子参数CPI、OEP、TAR、L/H发现,溶解态正构烷烃以细菌源为主,高等植物源输入逐月升高,以低海拔处的碧潭泉变化更为显著.溶解态脂肪酸1、2月以细菌源为主,4月以真菌源和高等植物源脂肪酸为主,细菌源比重依然较高,且因不同海拔的生境不同导致碧潭泉的水生生物输入较水房泉更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