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9篇
基础理论   13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为了更好地指导风送式抑尘喷雾机喷嘴的选型,收集了5种内部结构的喷雾机喷嘴,对比其雾化特性,并检验选定的喷嘴应用于工程现场的降尘效果。结果表明:1)斯普瑞和泰格两种喷嘴具有较大的雾化角,能满足大面积降尘的需求,适用于大多数抑尘喷雾机;2)同一供水压力下,喷孔直径为0.5 mm的斯普瑞喷嘴雾滴粒径远小于其他结构的喷嘴,将其安装在抑尘喷雾机,能有利于细小颗粒粉尘的捕集;3)将喷孔直径为0.5 mm的斯普瑞喷嘴安装于工程现场抑尘喷雾机,实测全尘降尘效率和呼尘降尘效率分别高于90%和80%,降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2011年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规划》充分肯定了“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全面部署“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强调防范环境风险。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为今后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4.
不同政策情景下农业土地利用效应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土地利用政策的实施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农业生产方式和发展路径.构建了一个土地利用政策效应的多准则分析框架,并以上海市淀山湖地区作为案例区,从社会、经济和生态方面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情景分析方法,采用TechnoGIN模型作为评价工具,分别对基础情景、基准情景和3种不同政策干预情景下的农业土地利用效应进行了模拟和评价.结果显示,测土配方施肥政策使农民提高了施肥的钾氮比,同时对提高水稻产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氮的总投入量及淋失量的降低作用较为微弱.而精细养分管理技术在使投入的钾氮比更为合理的同时,也降低了氮的总投入量及淋失量,但过多的劳动力投入需求限制了这一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适度规模经营政策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劳动力使用量,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外出就业机会.该研究的方法框架可为评估和预判不同农业政策的土地利用效应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5.
简要地分析了混凝土面板护岸的破损机理,介绍了几种修复加固方法并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以葛洲坝三江航道混凝土护岸的两次破损修复为实例比较分析了修筑围堰法、模袋混凝土法和混凝土面板护坡水下破损修复新技术。  相似文献   
26.
提出了基于层次全息模型(HHM)框架识别农业土地利用环境风险的方法:通过构建农业土地利用环境风险识别的HHM框架,从多维度描述农业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9大类别风险源,并应用双重标准风险矩阵方法对各类别风险源进行初步筛选、过滤和分级;在此基础上,依据多重准则标准和定量化风险矩阵进一步对各个环境风险因子进行定量评估.以湖南省桃江县为例,应用HHM风险识别方法对该县农地利用的环境风险进行系统识别,结果表明桃江县农地利用的主要环境风险源包括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污水灌溉和工厂排污.  相似文献   
27.
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社、党建网《理论强党》栏目推出学习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系列文章,邀请部分参与编写的作者、理论专家和科研单位撰写导读文章,促进读者更加系统全面地理解《纲要》内涵,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此篇为该系列文章第十四篇,重点对《纲要》第十三章"建设美丽中国"进行系统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28.
中国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刘黎明  杨琳  李振鹏 《生态环境》2006,15(1):202-206
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共同构成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长期以来,重城市轻乡村的发展思想导致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不断尖锐。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加入WTO后的国际化冲击,未来的10~20年间,中国将进入一个乡村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这将使得中国本来紧张的人地关系变得更加严重,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乡村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也将是中国乡村发展的重要契机。本文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通过研究乡村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的组合、结构、功能以及变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乡协调、全盘布局和保留自身特色等相应的生态规划治理措施和对策,尽可能使乡村景观格局呈现多样性、异质性,并在功能上表现出稳定性和连续性,最终实现城乡景观和谐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当前隧道发展的前景、隧道变形监测在施工中的重要意义以及隧道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以茅山西隧道的变形监测(主要为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围岩压力、二衬内力)研究为例,说明变形监测在保证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决策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陕西省米脂县泉家沟流域为例,在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实用技术的基础上,应用USLE修正式对染峁边线以上梁峁坡地进行了水土保持决策,并在PCARC/INFO系统支持下,设计了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