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08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01.
对自然灾害的风险分析,核心是对某一指标进行概率密度估计。本文首先对不完备样本的密度估计方法——信息扩散方法进行了修正,通过计算机仿真证实了修正后的模型提高了估计精度。在此基础上,应用修正后的模型对湖南省农村种植业水灾进行了风险分析,建立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通过绘制风险等值线图,直观地展示了全省农村种植业的水灾风险分布,以及随着灾害程度增大的风险的空间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2.
青藏铁路客城区段风沙特点及沙害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线哈(尔盖)-格(尔木)段位于青藏高原,横穿柴达木沙漠,集沙漠特征与高原气候于一体,不少地段曾因少害造成行车中断和机车掉道等事故,其中以客城最为突出,在以往相关研究的文献中,确定主风向是以风的频率为主。但在以防止沙子上道为主要目标的铁路防沙中,本文提出的以输沙量为依据所确定的主风向,能为防沙措施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在该段铁路防沙中,采用了竹片栅栏与碎石方格相结合的阻、固措施,其中碎石方格系在铁路防沙中首次使用。经过观测,证实阻沙措施降低了风速;固沙措施增加了地面的粗糙度,大大减少了输沙量,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该地采有碎石方格固沙既有使用奉命长,又有取材方便的优点,自防沙工程竣工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确保最该段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03.
如何准确描述和预测降雨(暴雨)的空间分布,已成为城市减灾防灾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利用热信息研究城市降雨空间分布差异的方法.在遥感、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对不同时期夏、冬季热图像的主成分分析和图像分割,将上海市1958~1998年热环境划分为自然、低温、高温3种不同的热力背景.在此基础上,就不同热力背景对城市降雨(暴雨)分布空间差异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为建立城市降雨空间差异预报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中国自然灾害、减灾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依据国家减灾委减灾办所收集到的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资料,以及国家基金委"中国自然灾害区域规律"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分析了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状况、危险性程度以及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减灾建设。结论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减轻自然灾害给予高度重视,把减灾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05.
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脱盐机理与可利用价值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我国北部沿海地区缺水问题十分严重,但冬季在渤海及黄海北部形成较大范围的海冰。海冰因其成冰过程中盐分大量析出而盐度很低,可能成为解决这些地区缺水问题的重要淡水资源。论文根据实地观测和室内不同盐度海水的实验分析,阐述了渤海海冰盐度变化和海水成冰脱盐过程,并采用二次成冰脱盐和离心脱盐等方法,分析了海冰经进一步人工淡化的可能性,探讨了海冰作为淡水资源的可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渤海和黄海北部地区负积温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论文以日平均气温≤-4℃的累积值和日数作为与海冰有关的气候指标,统计了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及其邻近地区52个气象站≤-4℃积温和日数的逐年资料,并根据52个气象站的气候指标值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相关关系,建立空间分布方程,推算无资料海区中214个网格点的≤-4℃积温和日数,绘制渤海和黄海北部地区≤-4℃积温和日数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4℃积温的空间分布呈现南北差异大、东西变化小的特征,-100℃等值线与渤海和黄海北部常年冰情分布范围大致相当;冰情较重的偏重低温年、严重低温年的≤-4℃积温保证率在黄海北部和辽东湾不超过40%,在渤海湾和莱州湾只有20%以下。  相似文献   
107.
长三角地区台风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长三角地区由于濒临西北太平洋,成为受台风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灾害风险理论,将该地区16个地级市的140个县(包括一般县、县级市和市辖区)作为研究单元,对台风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选用台风大风和台风降雨等10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各县的台风致灾因子强度指数;选用各县2006年底人口密度、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等3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其承灾体脆弱性指数;将致灾因子指数与脆弱性指数相乘,得到了各县的台风灾害风险指数,从而得到了风险等级图。该风险等级图揭示了台风灾害风险在长三角地区的等级分布状况,可以为长三角地区台风灾害防范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区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中所用的数据不仅具有时间上的意义,而且具有空间上的意义。由于自然灾害系统的复杂性和数据收集手段的历史局限性与不足,使得这些数据常带有空间上的不完备性,从而使得由此而得到的风险评估结果不能满足一定的空间精度要求。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了空间不完备信息的概念与本质,并给出了优化空间不完备信息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9.
根据耕地利用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面临的压力状况,以指标构建原则为基础,设计一套压力大小量化的指标体系,引入具有较强的聚类和容错能力的自组织特征映射(SOM)神经网络模型,在说明SOM 网络模型和算法的基础上,应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聚类功能,以MATLAB语言构建SOM网络模型,对我国的31省(市、自治区)耕地利用压力大小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我国耕地压力的区域差显著且与经济地域差异有高度的一致性,表明经济发展是耕地压力的主要来源。选取大样本的神经网络训练得到的结果和现实的一致也表明,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是一种适用的耕地压力区域分类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0.
五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作者曾分别于1991、1996、2002和2005年发表了关于灾害研究理论与实践的4篇文章,对灾害系统的性质、动力学机制、综合减灾范式,以及灾害科学体系等进行了探讨.在前4篇文章的基础上,就当前国际上灾害风险综合研究的趋势、应对巨灾行动,以及防范巨灾风险和加强综合减灾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阐述了对"区域灾害系统"作为"社会-生态系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可划分类型与多级区划体系"本质的认识;区分了"多灾种叠加"与"灾害链"损失评估的差异;论证了"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结构、功能,及结构与功能优化模式";构建了由灾害科学、应急技术和风险管理共同组成的"灾害风险科学"学科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综合减灾,防范巨灾风险已成为区域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这一措施与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以及低碳经济模式的建立,共同构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