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56篇
安全科学   234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93篇
综合类   650篇
基础理论   88篇
污染及防治   69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王彤  文刚  黄廷林  司凡  王晨旭  路林超  林薇 《环境科学》2020,41(11):5027-5036
本研究以水源水库热分层期沉积物中有机物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有机物荧光特性的基础上,探究了沉积物中有机物为碳源时,好氧反硝化细菌的脱氮效能、细菌生长及碳去除性能.结果表明:①水源水库在热分层期,沉积物中相对分子质量>100×103的有机物所占比例较高;同时相比于不同月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7月时沉积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有机物所占的比例最低(44.62%),显示出较小的相对分子质量;②水源水库沉积物中有机物由陆地类腐殖质组分C1(250 nm,425 nm)、类色氨酸和氨基酸物质C2(230 nm/280 nm,322 nm)和传统微生物类腐殖质混合物C3(250 nm,340 nm)所组成,其中色氨酸和氨基酸类的物质(组分C2)所占比例较高,同时在7月时显示出较大的总荧光强度;③好氧反硝化过程中,5月有机物显示出较好的作为电子供体的特征,而7月的有机物却表现出较好的作为能源物质的性能,同时使得好氧反硝化细菌WGX-9显示出较高的氮去除特性;④相比于天然有机物、藻类有机物和实际水源水库水,沉积物中有机物作为碳源时可以较好地促进菌株WGX-9的好氧反硝化脱氮效能.本文阐明了水源水库热分层期沉积物中有机物特性及对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影响,将为微污染水体氮污染控制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2.
致嗅微生物主要包括放线菌、藻类和黏细菌等,广泛存在于水源水库、湖泊、溪流和海洋等典型水生态系统中,代谢产生的异嗅化合物痕量即可造成严重的异嗅味,威胁供水安全.目前,大量研究集中在异嗅化合物的有效控制上,投入使用的有物理和化学等方法,但存在问题,有待改进与完善,微生物法对环境友好,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异嗅化合物的种类、生物源、检测方法、控制措施、影响因素及产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进行展望,讨论今后研究热点,旨在推进异嗅化合物的相关研究,保障城镇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63.
人工湿地设计及运行参数对挥发性烷基硫化物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琳  甘莉  王化杰  莫苹  黄玉明 《环境科学》2010,31(2):345-351
以中试规模的潜流人工湿地水处理试验场为对象,研究了床体长宽比、填料粒径、水位、水力负荷和温度(季节)等设计及运行参数对二甲基硫(DMS)及二甲基二硫(DMDS)等挥发性烷基硫化物去除的影响.通过1 a的运行及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当湿地系统水力负荷为12~86 cm.d-1时,人工湿地系统对所研究的挥发性烷基硫化物具有很好地去除作用,对DMS及DMDS的去除率分别为86%及95%;方差分析表明,水力负荷和温度(季节)是影响所研究的污染物去除的2个主要因素;水力负荷对出口水中DMS的浓度有显著性影响(p0.01);温度(季节)对出口水中DMS及DMDS的浓度有显著性影响(p0.01);床体长宽比、填料粒径大小及水位对出口水中DMS及DMDS的浓度无显著性影响(p0.05).通过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分析,发现本湿地系统内为强还原环境(Eh-300 mV),结合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等电子受体及溶解有机物(如TOC及乙酸)浓度在湿地系统中的变化趋势,推测DMS及DMDS的去除主要是通过硫酸盐还原及产甲烷化作用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4.
开展绿色物流的关键,不仅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绿色导向的确立和绿色操作的运用,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5.
司蔚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8):104-105,112
分析总结了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的脱硫机理以及影响其脱硫效率的各种因素,对某燃煤热电厂和某生物质环保热电厂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效果(加石灰石前后二氧化硫的排放情况)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采用循环流化床添加石灰石炉内脱硫后的烟气排放完全满足中国相关排放标准的要求。通过加强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管理,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6.
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跟踪研究自然资源的演化、开发利用过程调控机理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我所)资源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任务和研究方向。论文总结了1950年以来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在1950—1978年期间,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以大规模的自然资源调查与综合科学考察为主,丰硕的考察成果对中国的资源开发和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系统地积累科学资料和开拓资源科学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为了解我国资源环境、建立资源科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8—2000年期间,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转向了区域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研究并重的格局,完成的一系列考察报告为区域发展指明了路径,为全面认识中国自然资源和开展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奠定了数据基础。2000年以来,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更加注重学科体系建设,促进了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建立;更加注重世界资源研究,将自然资源考察地域拓展到全球范围;更加注重机理过程研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流动、资源安全、生态服务功能等领域进行了理论开拓;更加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在环境修复的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展望未来,我所资源与环境领域研究将会继续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能源及矿产资源等关键资源为主要对象,在以下5个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推动资源学科的建设与发展:①区域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综合研究;②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复杂性;③自然资源流动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④世界自然资源态势与国家战略性资源安全;⑤环境修复机理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67.
加强环境统计 推进污染减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污染减排的深入推进,环境统计工作再一次面临机遇和挑战。正确认识当前环境统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加强统计管理、改革统计制度、规范统计方法、努力适应新时期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工作需要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8.
中国耕地资源的区域差异与保护问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土地整理工程手段建设基本农田,有助于实现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提高,但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论文根据自然地理区划和各地区的地貌特征,从分布特点、地类结构和利用水平等方面,对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提出各地区耕地资源建设和保护的方向与重点。东部季风区应重点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改造现有中低产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西北干旱区不宜大规模开发,要着重发展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土地退化;青藏高原区则应限制开垦。在土地整理与耕地资源建设中,因地制宜具体表现在生态保护、量力而行和重在效用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9.
溶解氧和光照对狐尾藻衰亡释放氮磷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杀青后的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切成0.5~1cm段浸泡于添加氯仿(抑制微生物活性)的装水烧杯中,置于人工气候箱(温度为5℃),考察光照和溶解氧对因植物组织溶解而导致的氮磷碳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曝气组总氮释放量平均3.33mg/L,比不曝气组高6.39%。总磷释放量平均15.07mg/L,比不曝气组低50%以上。COD平均释放量66.83mg/L,为不曝气组2倍以上。(1)曝气抑制了硝氮释放。在搅拌作用下,植物残体和水溶液充分碰撞与接触,加速植物残体中氮和碳向水中转化,导致曝气组总氮、氨氮、有机氮和COD升高。曝气组植物残体破碎导致表面积增加对磷吸收的促进程度强于对附着作用的降低以及植物残体磷释放作用的增加,综合作用下导致水中磷浓度降低。曝气抑制了硝氮、总磷、溶解性总磷和溶解性无机磷释放。(2)有光照组总氮、总磷和COD平均浓度分别为3.13,30.53和32.51mg/L,分别为无光照组的1.24,3.28和2.46倍。光照促进狐尾藻总氮、氨氮、硝氮、总磷、溶解性总磷、溶解性无机磷及碳的释放,但抑制有机氮释放。  相似文献   
170.
气浮+水解+SBR工艺在处理明胶废水中是可行的。SBR工艺去除水中大部分的COD、BOD5,还可同时脱氮除磷。运行结果表明:用该工艺处理明胶废水,其出水完全可以达到《污水排人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99)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