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76篇
安全科学   150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71篇
综合类   583篇
基础理论   141篇
污染及防治   94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采用全自动石墨消解仪加热、在碱性条件下用过氧化氢氧化海水中的三价铬,优化了极谱法测定条件,方法检出限为0.20μg/L,加标回收率为82.8%~105%,相对标准偏差5%,且对有证标准样品测试的结果符合准确度要求。方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准确等特点,适用于海水中总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952.
介绍了一种用于烟气脱硫工程石灰浆液制备的控制逻辑,即石灰浆液制备控制系统。基于制备过程中工艺水的添加流量或制备罐底部石灰浆液的压力和石灰浆液的真实液位所计算的液位差,自动调节生石灰粉给料螺旋的给料转速,从而获得一种石灰浆液制备过程中低成本且易于实现的石灰浆液制备控制逻辑。  相似文献   
953.
微塑料(MPs)和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是共存于污水处理厂中的典型新污染物.MPs已被证明能够改变污泥中ARGs的分布模式,但其对污水中胞外ARGs(feARGs)的影响及机制仍不清楚.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了典型MPs(聚苯乙烯PS)暴露60 d后污水中feARGs(包括tetCtetOsul1sul2)的动态变化特征及机制.结果表明,四环素类feARGs绝对丰度在nm级和mm级PS暴露下分别降低了28.4 %~76.0 %和35.2 %~96.2 %,在μm级PS暴露下变化了-55.4 %~122.4 %.PS对磺胺类sul1的促进效果呈nm级 > μm级 > mm级趋势,且ρ(PS)为50 mg·L-1sul1丰度扰动幅度更大.磺胺类sul2的相对丰度在μm级和mm级PS暴露后分别削减了25.4 %~42.6 %和46.1 %~90.3 %,在nm级PS暴露后增加了1.9~3.9倍;ρ(PS)为50 mg·L-1sul2的削减作用高于ρ(PS)为0.5 mg·L-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S暴露下feARGs相对丰度与细胞膜通透性和典型可移动遗传元件(intI1)丰度成正相关,与活性氧水平成负相关.研究结果阐明了PS对污水中feARGs的影响及其机制,可为污水中MPs与ARGs复合污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4.
自2006年起,美国环保署(EPA)在美国本土开展了两次湖泊生态状况调查和评估,从营养状态、生物健康和休闲娱乐的关键指标开展评估,旨在摸清美国湖泊生态环境现状和影响湖泊生态健康的关键胁迫因子。EPA逐步形成了涵盖水文、水质、水生生物等多重指标在内的湖泊调查评估体系,该体系已成为美国湖泊环境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湖泊环境保护和水生态系统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从清单建立、重点调查湖泊清单筛选、采样布点、监测指标、评估方法等方面系统研究总结美国湖泊调查评估的关键技术方法体系,以期为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55.
针对土壤中锑污染毒性阈值研究较少的现状,参考ISO11269-1根伸长毒性测试标准方法,采集7种不同性质的土壤,利用TableC urve2D软件拟合剂量-效应关系,得到锑对小麦根伸长的毒性阈值(EC10和EC20)及其预测模型。当外源锑质量比增加时,7种土壤中小麦的相对根长均减小。毒性阈值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分析表明,毒性阈值EC10和EC20与土壤p 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总铁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得出,土壤p H值和土壤总铁质量分数可以解释90%的毒性阈值的变异。EC10和EC20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在2倍范围内。研究表明,在不同性质土壤中锑对小麦的毒性阈值有显著差异,土壤p H值、总铁质量分数与小麦的毒性阈值间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所得回归模型可较好地预测锑对小麦的毒性阈值。  相似文献   
956.
ERIC-PCR图谱分析生物栅填料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以填料生物膜和水生植物为主体,以微生物、浮游植物、水生动物为要素的生物栅集成装置,处理上海市某一富营养化水体,实验采用6m3/d的中试规模,7个廊道并联运行,连续进出水.测试进出水的理化指标,并采用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对生物栅填料生物膜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生物栅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污染物降解效果显著,稳定运行后,采用设置生物栅的2~7号净化池的COD、总氮、氨氮、总磷的去除率较对照池分别提高了20.7%~48.5%、20.1%~49.7%、39.8%~66.2%和60.0%~73.9%.水生植物有利于水体氮、磷的吸收和去除,设置水生植物的2号、5号、6号净化池对总氮去除率较未设置水生植物的3号、4号和7号净化池分别提高了30.1%、24.9%、17.6%,总磷的去除率也都提高了10%以上.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显示,设置水生植物的3个净化池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且微生物种类较未设置植物的净化池丰富.指纹图谱在第2d、第15d、第30d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9~2.22、2.17~2.43和2.28~2.68,平均相似系数分别为71.8%、86.9%和91.0%,表明随着系统的运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大,条带的相似性逐渐增加,系统中微生物种群趋于多样化,结构趋于稳定,污染物降解效率也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957.
气浮-SBR法在缫丝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气浮-SBR法处理缫丝废水,可使出水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结合工程实际,介绍缫丝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和调试情况。该工艺运行费用较低,且操作简单,易于维护,可为缫丝厂的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8.
基于2014~2020年浙江省62个县域碳排放及社会经济数据,针对浙江省县域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与异质性进行分级。通过全域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县域碳排放的空间依赖性与时空演变特征,通过局域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县域碳排放的空间集聚性。采用空间误差STIRPAT模型对浙江省县域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县域碳排放总量波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县域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集聚态势相对稳定;高—高集聚类型县域主要集中在省内东北部地区,低—低集聚类型县域则主要集中在省内西南部地区;县域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性符合地理极化效应假说,县域人均GDP与碳排放还未呈现“脱钩”关系,产业规模化发展与科技创新所带来的低碳效应尚未显现;单个县域碳排放受相邻县域碳排放的正向影响,且县域之间其他影响碳排放的社会经济因素也具有空间相关性。因此,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实现“双碳”目标的政策除了从产业方面布局之外,还应注重从空间视角动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59.
锐劲特对原生动物群落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PFU法采集的淡水原生动物群落为试验对象 ,对锐劲特的急性毒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锐劲特对原生动物群落的 48h LC50 为 35 83mg·l- 1 ;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参数和功能参数随加入锐劲特的量而变化 ;在种类组成上 ,虽然鞭毛虫、纤毛虫、肉足虫的种类均随着毒物浓度的增大而下降 ,但是其减少的程度各不相同 ,纤毛虫所受损伤最大 ;在试验浓度范围内 ,功能类群发生显著变化 ,光合作用自养者和食藻者原生动物的物种逐渐消失 ,而一些食菌 碎屑类原生动物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随着锐劲特浓度的增加 ,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度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60.
层燃炉燃煤中9种微量元素的迁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建立了层燃锅炉底灰,飞灰中Be,Co,Cr,Cu,Mn,Ni,Pb,V,Zr含量与煤中这9种元素含量关系的经验公式,估算了煤中微量元素在底灰,飞灰和排放大 的烟气中的总量分配。研究了飞灰中元素含量和总量的粒度分布,探讨了煤炭燃烧过程中元素的集散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