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71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阐述了我国空气环境中汞污染的现状,介绍了几种空气环境中汞污染分析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72.
黑土耕作区土壤含水量空间自相关及农业生产分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论文以东北黑土耕作区土壤表层(0~20 cm)含水量为研究对象,基于3S技术和Moran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掌握黑土区土壤表层含水量的空间自相关类型及其分布格局,划定农业生产中的优先区域,为农业生产中土壤含水量的分区管理、农业设施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海沟河小流域土壤含水量空间差异大,变异程度为中等变异,受人类活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较大;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为0.417 7,表现出较强的正自相关特征,且不同方向存在较大差异;局部空间自相关系数为0.374 4,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主要为H-H型(高-高关联)和L-L型(低-低关联),空间集聚特征明显,H-H型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北部地势平坦的地区,形成高含水量且高度空间自相关的格局,耕作优势突出,为农业生产中的优先区域,L-L型分布于东部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带,形成低含水量集聚的格局,为农业生产中的一般区域。基于土壤含水量空间自相关分布特征,进行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定及分区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3.
2020年4—9月通过离线采样研究了盐城市城区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水平及组成特征、臭氧生成潜势、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以及毒性效应等多效应评估和来源贡献。结果表明:盐城市城区VOCs平均体积浓度为35.09×10-9,盐塘湖公园站点浓度最高;盐城市VOCs主要组分为含氧有机物(OVOCs)和烷烃。通过挥发性有机物多效应评估发现,关键物种为乙醛、对二乙苯、丙酮、甲苯和间/对二甲苯等。采样期间对VOCs浓度的主要贡献来源为二次生成、工业排放和交通排放。  相似文献   
74.
企业工伤事故的主要根源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无法完全消灭的,但可以减少。要想不发生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关键是要控制和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75.
任健  李军  周军  张帅  甘一萍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2):1249-1254
采用两级完全混合发酵工艺进行碳源开发试验,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对工艺开发碳源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固定SRT为4d,污泥回流比为1,HRT在32~36h,系统出水的溶解性COD(SCOD)可维持在1090~1180mg/L,且浓缩池泥水分离效果较好,出水的SS保持在50~80mg/L.保持系统的HRT为32h,污泥回流比为1,SRT在4~7d时,可实现厌氧系统中产酸菌与产甲烷菌的分离,系统能够保持良好的产酸效果,此时系统出水的SCOD值基本稳定于980~1179mg/L.碱度可以作为衡量水解酸化系统是否有效运行的重要参数.HRT为32h,SRT为4d的工况下,初沉污泥酸化发酵系统对氨氮和磷的释放率分别为3.88 mgN/gVSS和0.27mgP/gVSS.  相似文献   
76.
采用湿式填料塔技术治理污水厂增钙干化污泥过程中产生的大气二次污染。在取得技术适用性、风机位置、喷头孔径、水箱尺寸等工程经验后,对该技术进行评价和展望:首先在未来应利用烟气余热,设置换热器,提高能源循环使用效率,其次处理高浓度的恶臭气体,需要对现有工艺进行评估和改进。  相似文献   
77.
选择两步法合成CH3HgCl,即CH3I与Hg通过光化学反应制得CH3HgI,再使用AgCl将CH3HgI转化为CH3HgCl。以白炽灯作为光反应的光源;选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或乙醚作为转化反应的溶剂,在进行转化反应操作时,必须加以搅拌;同时,确定在相应的溶剂中重结晶3次及操作条件。揭示了AgCl转化CH3HgI的反应为固液异相反应,并确定了相应的溶剂。合成CH3HgCl的熔点为169~170℃,元素分析的结果为C:4.89%、H:1.11%,与文献值一致。使用合成的CH3HgCl配成标准溶液,测定得标准水样中汞浓度与标准值相等  相似文献   
78.
苯胺生物降解极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有机物生物降解极限浓度的理论,推导得到了极限浓度的计算公式。以苯胺为目标有机物,利用经过驯化的活性污泥,通过测定其生物降解动力学参数值Ks、μmax、qmax、Ymax等计算得到了其生物降解极限质量浓度为0.025mg/L,并通过摇床试验对极限浓度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唯一碳源和能源,有机物生物降解存在极限浓度。  相似文献   
79.
东钱湖浮游生物调查以及水质生态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细胞密度、优势种群等与水体的营养程度密切相关,是水质污染及营养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了解东钱湖的水质状况,于2007年3月、7月和11月对该湖泊的水质和浮游生物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东钱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IL)在38~55之间,属于中~富营养化水平.浮游植物密度为4.65×104~6.07×106个/升,7月大于3月和11月.浮游植物以蓝藻为主,主要优势种为小席藻,螺旋藻等富营养化指示种.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分析来看,东钱湖水质属于中度~重度污染,这与采用相关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一致.浮游动物密度为44~333个/升,3月份主要优势种为长肢多肢轮虫和壶状臂尾轮虫,7月份优势种群为晶囊轮虫和角突臂尾轮虫,这几种轮虫为富营养化指示种.  相似文献   
80.
关于化学需氧量测定中化学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高氯样品COD测定中的化学反应,发现测定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AgCl而不是HgCl2,并推断了Cl-在COD测定中的反应机理.讨论了AgNO3、HgSO4加入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当AgNO3不足与过量时的数据.当试样体积20.00ml,按0.4g HgSO4络合2000mg/LCl-的比例,投加HgSO4掩蔽10000mg/L Cl-可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