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39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21.
本文以江苏省连云港台电磁信息观测在江苏及邻近地区发生的Ms≥3.0级地震前出现的电磁辐射异常信号为例,通过对信息出现的时间及波形特征的分析,认为距震中300km左右,Ms≥3.0级的地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电磁信息观测可能成为一种有较好应用前景的短临预报手段。  相似文献   
322.
膜生物反应器采取序批式运行方式,实验室人工配水,系统不排泥,运行220d。结果表明,系统对COD、氨氮的去除率均在96%以上,细菌胞外多聚物(EPS)以蛋白质为主,污泥浓度达到10g/L以上,污泥沉降性能得到改善时,跨膜压力(TMP)呈缓慢增长趋势,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纤毛虫、轮虫等原后生动物。  相似文献   
323.
中国纺织行业产生的退浆废水中聚乙烯醇(PVA)可生化性能差,其对环境的危害越来越受到环保人士的关注。因此定量检测PVA在处理退浆废水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至今没有形成一套定量测量PVA的规范方法。本文介绍了目前退浆废水中聚乙烯醇定量测量的常用方法:单波长和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以及目前测量所选用的显色体系、显色剂加入量、测量波长等条件。并从多角度分析了测量条件不规范的原因,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为规范PVA的定量测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4.
杨波  陈季华  奚旦立  李方  田晴  许世梁 《环境科学》2007,28(6):1280-1284
在碱减量印染废水A1/A2/O生物处理系统中,利用污泥回流可以实现对剩余污泥的有效减量.剩余污泥回流到A1段,增加了A1段中污泥的有机负荷,却提高了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在A1段COD容积负荷2.54 kg/(m3·d)、水力停留时间为9.45 h和7.56 h条件下,A1段COD的去除率分别由15.9%提升至23.9%,12.3%提升至22.8%.在进水COD浓度1 000 mg/L、A1段COD容积负荷2.54 kg/(m3·d)、进水色度450倍、系统温度30℃条件下,A1段出水色度有污泥回流时较无污泥回流下降30%以上,系统出水的色度比无污泥回流时降低30%左右.回流剩余污泥使A1段出水pH略低于无污泥回流的情况,但对A2段和O段pH值影响不大.在有剩余污泥回流的系统中,系统各段出水的SS浓度均比无回流系统大.长期污泥回流会造成系统内难生物降解物质的积累,必须适时地进行排泥、气水冲刷等恢复系统污泥活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25.
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目前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工程化现状,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个4层9指标4方案的技术评价体系,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性能3个方面,对钠滤膜分离、曝气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和生物活性炭吸附4种深度处理技术进行分析.依据专家打分,以及各指标的权重,对4种技术评分,其结果表明,运行成本费用权重最高,为0.314 3,其次...  相似文献   
326.
砷污染治理后阳宗海沉积物砷的分布与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阳宗海砷污染治理后,大量的砷随絮凝剂沉积到沉积物中。通过测定阳宗海沉积物及其上覆水中的总砷,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不同深度沉积物中砷的形态和稳定性,并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砷的污染状况,旨在评估用絮凝剂治理湖泊砷污染是否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研究表明,表层沉积物砷含量在湖底的水平分布不均匀,且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略有降低。沉积物中砷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地累积污染级别大部分为0级,潜在生态危害为Ⅰ级,沉积物砷污染程度相对较低,潜在生态危害风险小。各层沉积物中稳定性高的残渣态砷含量(14.12~18.38 mg/kg)及比例(93.47%~97.30%)均较高,因此,目前沉积物中砷稳定,不易溶出形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32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