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5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7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2篇 |
废物处理 | 14篇 |
环保管理 | 40篇 |
综合类 | 184篇 |
基础理论 | 43篇 |
污染及防治 | 41篇 |
评价与监测 | 12篇 |
社会与环境 | 3篇 |
灾害及防治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01.
402.
干旱区绿洲农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张掖山丹县和民乐县农田耕层土壤中有效态Fe,Cu,Zn,Mn,Ni和Co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效态Fe和Zn含量较缺乏,6种微量元素均属中等变异强度. 有效态Cu,Zn和Ni含量的最适半方差模型为球状模型,Fe和Co为指数模型,Mn为高斯模型;有效态Fe,Cu,Mn,Ni和Co含量具有强烈空间相关性,有效态Zn含量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6种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变程大小顺序为Fe>Ni>Zn>Co>Mn>Cu. 有效态Fe和Ni含量呈明显的带状分布,总体上为由南向北递减,有效态Mn和Co含量呈岛状分布;有效态Fe和Zn含量处于中等及偏低水平,而有效态Cu,Mn和Ni含量处于中等及丰富水平. 此外,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研究区主要微量元素(Cu除外)有效态含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03.
通过对利水电站坝上、坝下布设监测断面,进行为期近一个月的枯水期水质监测,分析上下游水质的变化以期对梯级电站的建设与运营对北溪下游水质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梯级电站的建设运行,形成梯级水库,流速变缓,大气覆氧能力降低,水中溶解氧下降,导致水体自净能力减弱,使水环境容量降低,对污染物的稀释、混合和降解能力减弱,湖库富营养化是水库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此,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并提出当上游污染水团下泄时,作为补救和改善水质时电站应采取的运行方式,为今后河流的突发污染防治、水质保护与改善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04.
洞庭湖浮游植物增长的限制性营养元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水质监测资料表明,洞庭湖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洞庭湖水体主要污染物为氮和磷,而营养盐赋存形态及其含量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在洞庭湖尚未见报道。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对洞庭湖浮游植物生物量及主要营养盐赋存形态与含量进行监测,同时利用藻类增长的生物学(NEB)评价方法对限制浮游植物增长的营养盐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各营养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洞庭湖主要污染物总氮(TN)和总磷(TP)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90 mg·L-1和0.093 mg·L-1,溶解态无机氮(DIN)平均占ρ(TN)比例为87%,溶解态总磷(DTP)平均占ρ(TP)比例为70%。洞庭湖水体中,DIN是TN的主要贡献者,且不同形态DIN的贡献大小依次为ρ(NO3--N)〉ρ(NH4+-N)〉ρ(NO2--N);磷形态组成中,TP主要以溶解反应性磷(SRP)存在。春季洞庭湖水体中ρ(TN)、ρ(TP)较高,这一结果可能源于春季面源污染。洞庭湖水体中ρ(Chla)与氮显著正相关,与磷显著负相关。NEB 实验结果表明氮对洞庭湖浮游植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幅度随氮浓度的增加而加强,而磷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影响不大,有时出现抑制作用,硝态氮与磷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因此,氮可能是洞庭湖浮游植物增长的主要限制性营养因子,这一研究暗示在洞庭湖富营养化控制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氮的控制。 相似文献
405.
以一株高絮凝活性的丝状真菌菌株——糙刺篮状菌(Talaromyces sp.CC-1)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热提取法、离心沉淀法、阳离子交换树脂法、NaOH-超声法等4种方法对该菌株胞外多聚物(ECP)的提取效果,结合细胞破坏程度(核酸含量)、ECP的提取效率、化学组成分析对这4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Talaromyces sp.CC-1产生的ECP的化学组成以多糖为主,4种方法中多糖分别占ECP总量的中97%、73%、72%、67%.其中,热提取法既能提高ECP的提取效率(提取量为940 mg·L-1),又不会在提取过程中对菌株细胞造成破坏(核酸仅占ECP总量1%,为离心沉淀法、树脂法和NaOH-超声法的0.06、0.04、0.03倍),是较适宜的ECP提取方法.红外光谱(FI-IR)对热提取的ECP的进一步分析表明,ECP结构中含有较多的羧基、羟基、氨基等絮凝活性基团,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显示,ECP的分子量分布为1.7×105—3.4×106Da之间,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ECP的单糖组成,发现ECP中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木糖和半乳糖等单糖构成(物质的量之比为95.7∶5.8∶1.8∶1). 相似文献
406.
本文介绍了克山县主要农产品种类及产量,主要农业投入及使用情况,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对克山县水、土壤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克山县19.47万km2种植基地、320万只畜禽养殖基地、0.227万km2水产品养殖基地可以作为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原料种植基地、无公害畜禽养殖基地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 相似文献
407.
根据三峡工程对长江中游湖泊的生态环境影响,优选出了其监测因子,以期通过这些因子的监测,可以较全面、准确地反映长江中游湖泊的生态环境状况与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08.
本文探讨了利用废弃物氧化塘底泥,制造有机肥料,既可解决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所面临的肥源问题,也可开发利用氧化塘底泥使之资源化,解决氧化塘沉积问题;即可解决底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可解决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所面临的有机肥料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409.
410.
本文以郫县的水系图、行政区划和生态环境现状为基础,将郫县农村划分为柏条河流域、沱江河流域和清水河流域3个评估单元,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各评估单元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水生生态健康指数(EHI)大小依次为清水河流域(70.95分,为"良好"级)>柏条河流域(66.95分,为"良好"级)>沱江河流域(64.34分,为"良好"级);陆域生态健康指数大小依次为柏条河流域(58.47分,为"一般"级)>清水河流域(51.40分,为"一般"级)>沱江河流域(49.40分,为"较差"级);综合生态健康指数为柏条河流域(63.56分,为"良好"级)>清水河流域(63.13分,为"良好"级)>沱江河流域(58.37分,为"一般"级)。郫县水域水质达标率、水生生物状况(大型底栖动物保持率、鱼类保持率以及特有性或指示性物种保持率)、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和陆域的生态格局(重要生境保持率)等指标的得分和生态健康指数相关系数较高(r均大于0.84)。郫县农村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流域内水质连年下降、陆域生态健康状况较差和日益严重的生活污染。本研究工作对科学制定郫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实施方案,保护和改善郫县农村生态环境,推动郫县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