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36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大冶湖表层沉积物-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3,他引:2  
于2015年8月采集大冶湖表层沉积物8个及上覆水样8个,使用GC-MS分析16种EPA优控PAHs.结果表明在表层沉积物及水体中ΣPAHs范围分别为:35.94~2 032.73 ng·g-1和27.94~242.95 ng·L~(-1),平均值分别为940.61 ng·g-1和107.77 ng·L~(-1);表层沉积物中PAHs分布呈现湖中高于岸边趋势,水体则呈大致相反趋势,表层沉积物中以4~5环高环化合物为主要组分,在水体中主要以2环以及4环和5环PAHs为主,与国内外其他湖泊相比处于中度污染水平;来源解析表明大冶湖表层沉积物及水体中多环芳烃主要来自于高温燃烧源,沉积物中PAHs高环分子都占据绝大部分,反映出了沉积物受矿冶冶炼长期累积污染的效应;所检测沉积物中各单体PAH及ΣPAHs含量均未超过ERM以及FEL,表明大冶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无潜在生态风险;终生致癌风险评价表明大冶湖水体中PAHs通过摄入和皮肤接触风险都处于USEPA推荐的可接受水平范围之内,但都高于瑞典环保局和英国皇家协会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需要对7种致癌PAHs污染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22.
采用Dou的磷形态分级方法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板栗产区栗蓬栗叶-菌渣-秸秆-鸡粪混合堆肥(BYZ)、菌渣鸡粪堆肥(ZF)、栗蓬栗叶-菌渣-鸡粪堆肥(BZ1和BZ2)这4种有机物料中的磷形态特征及其对结果枝叶片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4种有机堆肥产物全磷含量表现为:BZ1(10.61 g·kg-1)ZF(9.03 g·kg-1)BYZ(8.56 g·kg-1)BZ2(7.68 g·kg-1),并均以无机磷为主,无机磷占全磷的比例在62.88%~73.62%之间;2 4种有机堆肥产物各形态总磷中除ZF以较稳定的HClP含量及其占回收全磷(Prt)比例最高以外,其他3种均以活性的H_2O-P含量及其占回收全磷(Prt)比例最高,Na OH-P含量均较低;3各形态中的无机磷以活性的H_2O-Pi或Na HCO3-Pi占形态总磷的比例最高(89.17%~96.00%),且在回收全磷中BZ2中的无机磷主要分布在H_2O-Pi和HCl-Pi,其他3种的无机磷主要分布在H_2O-Pi、HCl-Pi和Na HCO3-Pi,各形态有机磷主要分布于残留态磷,BZ2中比例最高;4等磷量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板栗结果枝叶片单位面积叶片磷含量整体表现为BZ2BZ1BYZZFCK,高峰期(7月)、平均每月叶片磷含量增值与堆肥产物中水溶性无机磷含量及其占回收全磷的比例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推测集中深施情况下有机堆肥产物中水溶性无机磷含量及占全磷的比例是当年板栗叶片磷吸收的重要影响因素.整体研究表明,栗蓬栗叶-菌渣-鸡粪堆肥(BZ2)具有高比例的水溶态无机磷和残留态有机磷库,使板栗叶片磷含量最高,且其原料中板栗产业废弃物配比高达80%(栗蓬栗叶60%+菌渣20%),是产区好氧堆肥原料体系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3.
提出了沿江区域事故风险评估中事故风险因子的构成、辨识依据和辨识方法,提出了从生产事故的风险因子、环境与生态风险因子、救援与社会响应风险因子3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基本框架,并对3方面风险因子的具体构成和辨识过程进行了简述.为今后类似区域的事故风险评估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4.
王春根  陈建林  安凤霞  张丽  王峰  朱征 《环境化学》2011,30(9):1564-1568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可见光催化剂SnWO4,以甲基橙溶液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催化剂的用量、溶液的初始浓度、盐效应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甲基橙溶液初始浓度为20 mg.L-1、催化剂的最佳投加量为1.5 g.L-1,SnWO4的催化活性最好,光照反应90 min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可达99.37%;溶液中...  相似文献   
125.
硫酸盐/氨的厌氧生物转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张丽  黄勇  袁怡  李祥  刘福鑫 《环境科学》2013,34(11):4356-4361
采用厌氧上流式生物膜反应器,通过控制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进水n(NH+4-N)/n(SO2-4-S)和HCO-3浓度研究了无机营养条件下硫酸盐/氨的厌氧生物转化特性.结果表明,反应器中NH+4和SO2-4发生了同步去除,最大NH+4-N和SO2-4-S去除速率分别为47.6 mg·(L·d)-1和16.9 mg·(L·d)-1,稳定去除率最高分别超过了80%和43%;反应过程中有NO-3-N的明显生成,出水NO-3-N浓度最大时为77.6 mg·L-1,整个过程中,未检测到S2-的生成,有单质硫附着在生物污泥表面;由于控制条件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n(NH+4-N)/n(SO2-4-S)转化比,表明NH+4和SO2-4的厌氧生物反应并不是简单地接续反应,反应器中存在更为复杂的反应过程和转化途径.  相似文献   
126.
127.
张丽 《福建环境》2002,19(6):7-8
通过对全省环境监理能力建设现状调查,分析成因并提出要紧密结合行风建设工作,加快落实我省环境监理标准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8.
针对中原油田东濮老区采出水成分复杂、处理安全环保压力大的现状,为解决现有水处理工艺药剂用量、污泥残渣产生量大、处理成本高的难题,采用微生物活性污泥法,同时配套管式纤维超滤膜,开展"微生物活性污泥+膜过滤"水处理技术。通过将筛选出的适应中原油田污水复杂水质特性的最优微生物菌群投放至微生物反应池,集成管式超滤膜装置,在污水处理站开展"微生物活性污泥+膜过滤"处理技术现场试验。现场试验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油田污水,出水悬浮物(SS)、含油量、悬浮物颗粒粒径中值、平均腐蚀速率、硫酸盐还原菌(SRB)等各项指标均达到SY/T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回注标准;同时污泥产出量和处理成本较原处理工艺降低,实现了油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9.
重金属镉(Cd)污染已严重影响土壤健康,威胁农产品生产安全利用.因此采用盆栽试验,以Cd污染水稻土为供试土壤,研究生物炭(BC)、不同氮肥施用水平2.6 g·pot-1(N1)、 3.5 g·pot-1(N2)、 4.4 g·pot-1(N3)和生物炭配施氮肥(BCN1、 BCN2、 BCN3)对土壤Cd形态、水稻体内Cd富集和转运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微生物菌群变化和微生物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生物炭配施氮肥处理下土壤Cd由活性较高的可交换态向活性低的残渣态转化,可交换态Cd含量较对照降低了6.2%~14.7%,残渣态Cd含量提高了18.6%~26.4%.单一氮肥处理增强了水稻根部Cd的富集能力,提高了22%~33.5%,单一生物炭和配施氮肥处理下水稻根部Cd的富集能力、 Cd从茎叶向稻壳和稻壳向稻米的转运系数均下降.BCN处理总体上促进了土壤酶活性(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MiSeq测序显示生物炭配施氮肥提高了土壤细菌主要物种相对丰度(如Acidobacteriale...  相似文献   
130.
正8月是全国防汛的关键期,已经有省市因水库紧急大量泄洪而给下游造成洪灾,那么我省的水库防汛工作做得如何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在"苏力"台风光顾我省之时,来到位于延边州安图县的国网吉林省新能源集团两江水电分公司,一探究竟。迎台风公司高层紧急会商8月22日下午3点多,记者来到国网吉林省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两江水电分公司位于安图县的总部,正赶上该公司党委书记、经理郑锡恩,纪委书记、副经理武广辉,副总工程师刘建军、副经理梁龙泽等人在远程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