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苏州重污染河道水体浮游植物消长规律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掌握苏州城市河道景观水体藻类富集、消长规律,为制订河道水环境质量改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于2004年5~12月对苏州苗家河试验区进行了水质状况以及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研究。试验区河道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73属,通过对数量进行比较,明确了苏州城市河道以绿藻-硅藻为优势种的浮游植物分布特征。通过对不同季节水体叶绿素a含量、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数量进行分析,发现浮游植物变化呈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季节规律。这一变化结果初步揭示了河网地区城市滞流污染河道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种群分布和季节上的消长规律,可为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2.
二叠-三叠纪生物绝灭事件在地史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灭绝加速了物种的进化和更替。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几年来全球地球化学、地质和古生物等学者关于P-T生物绝灭事件的研究,包括事件的测年研究进展和事件原因的种种学说,其中详细阐述了地外碰撞(小行星或彗星)、火山学说、缺氧学说以及海洋酸性化假设的研究进展,并对该绝灭事件研究意义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3.
影响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循环农业工程正在我国很多省份试点并逐步推开,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在循环农业的建设过程中,农民的主体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从农户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以山东、山西、湖北三省循环农业试点的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行为,并运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参与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试点区大部分农民对循环农业的认知程度还比较低,农民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动力不足;此外,户主年龄,户主是否兼业,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知,农户对当地交通条件的满意程度,家庭生活废水数量,家庭农作物秸秆数量是影响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重要因素。所以,为提高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程度,提出了突出农户作用,提高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知程度,增强农户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合理设计循环农业项目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4.
采用固相萃取富集河水样品中15种多环芳烃(PAHs),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过优化萃取条件和仪器条件,使该方法在10.0μg/L~5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9。方法检出限为3.70 ng/L~27.2 ng/L,标准溶液平行测定7次RSD在10%以内,空白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39.3%~109%。  相似文献   
165.
水样酸化过滤后用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富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通过优化试验条件,使方法在1.00μg/L~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MC-LR和MC-RR在水中的方法检出限为0.12 ng/L和0.2 ng/L,空白加标回收率为72.7%~88.5%,3次测定结果的RSD为9.1%~10.7%。将该方法用于6个海河流域部分重要水源地水样的监测,虽然部分水样中检测出MC-LR和MC-RR,但检出值均低于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66.
当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借助自行车进行疏散是一种重要方式。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了行人-自行车混合疏散建模和模拟研究。为了更好量化自行车的超越行为,引入了临时期望运动方向,改变自行车的自驱力,实现对自行车避让超越行为的细致描述;修改了单车模型来更新自行车的运动,建立了一种多层次的自行车运动子模型。将该模型与行人社会力模型相结合,得到一种基于社会力的行人-自行车混合疏散模型“MixSF”。模拟发现,MixSF能够较好地再现混合疏散中的超越行为。在实验条件下,发现个体密度小于0.548人/m2时,自行车占比的增加能加快疏散;相对密度大于0.81时,自行车失去疏散速度优势。  相似文献   
167.
行李箱携带者作为公共交通枢纽一种典型的人员类型,研究其对人群运动特征的影响对于公共设施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了行李箱携带人群在六种汇流角度下的紧急疏散实验,比较了不同汇流角度对行人运动速度及疏散效率的影响,获取了不同汇流角度和不同测量区域的运动基本图。结果表明:1)在实验设置下,比较不同汇流角度?(出口宽度d=3.00 m)发现,?越小(30°),人群运动速度最大(1.86 m/s)、累计疏散时间最短。随着汇流角度的增大,人群运动速度呈现降低趋势(?=180°时,人群运动速度最小(1.40 m/s)、累计疏散时间最长)。表明汇流角度小的设施,有利于提高行人疏散效率;2)比较不同测量区域的基本图(汇流角度一定)发现,汇流交汇处的人群密度分布要小于离交汇处较远的测量区域;3)比较不同汇流角度的基本图(测量区域一定)发现,汇流交汇处的行人密度与流量主要分布在1.34 m-2~2.15 m-2与2.00 (m·s)-1~3.50 (m·s)-1之间。并且,在实验观测的密度范围内,行人流量随着人群密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8.
水稻种植是我国农业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有效引导农户进行水稻低碳化生产对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改进的人际行为理论,建立稻农低碳生产行为影响机制理论框架,继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影响稻农低碳生产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路径。研究表明,低碳行为意愿与能力是激发稻农低碳生产行为的直接动因。行为态度、社会规范、环境情感通过影响低碳行为意愿作用于低碳生产行为。其中,行为态度的影响最大(0555),其次是社会规范(0232),环境情感作用最小(0153)。促进条件在意愿-行为、能力-行为的转化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的多群组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种植规模等变量在不同群组间的调节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由此表明,鼓励稻农适度扩大水稻种植规模,完善农业绿色生产补贴,加强水稻低碳生产教育与专业技术培训等是提高农户低碳认知与行为意愿,引导稻农从事低碳生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9.
基于课题组在2017年获得的湖北省992个农户微观调研数据,以生物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的使用为例,探讨了生计资本对农户清洁能源消费意愿的影响,以及多样化非农生计策略在生计资本对农户清洁能源消费意愿影响中发挥的中介作用机制,以期寻找影响农户清洁能源消费意愿的内在驱力,为农村能源消费转型提供一些政策启示。研究发现:(1)生计资本中的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本是促进农户清洁能源消费意愿的主要因子。(2)多样化非农生计策略能够在生计资本对农户消费意愿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表现在自然资本较低但金融资本较高的农户,通过选择多样化非农生计策略以提升对清洁能源的消费意愿。该中介机制在本地经营农户样本中成立,但对在外务工农户样本中则不够显著。据此,分别从农村清洁能源推广以及农户生计发展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加强清洁能源政策与农户生计改善的相互对接。  相似文献   
170.
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资源是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现代农业也迫切需要将农业科技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了分析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作者选取中国1990-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考察了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农业技术人员及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在短期内会偏离长期均衡.当偏离均衡时,长期对短期偏离均衡的调整力度为59.8%;存在从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农业技术人员到农业经济发展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反向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但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增加农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提高农业机械利用效率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