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59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本文根据共轭剪裂的锐角等分线指示主压应力方位的岩(土)破裂试验准则,利用卫星照片所显示的影象在松散沉积物复盖的江苏及其邻近的平原区内提取共轭剪裂的构造形迹,经测量、统计,求出锐角等分线方位的平均值,作为现今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标志。反演结果表明:江苏地区有一个北西西—南东东的挤压应力场,并以此讨论了本区的区域性活动断裂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2.
研究高效还原技术是去除废水中Cr(Ⅵ)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有前景的基于紫外(UV)活化甲酸(HCOOH)产还原性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CO_2~(·-))去除Cr(Ⅵ)的方法.通过对比UV、HCOOH、UV/HCOOH三种体系对Cr(Ⅵ)还原效率和电子自旋共振(EPR)对体系中自由基的检测研究了其活化原理和还原机制.结果表明UV能显著活化HCOOH产生CO_2~(·-)(αH=19.08G,αN=15.86G,g=2.0036).此外,试验考察了主要影响因素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包括初始Cr(Ⅵ)浓度、甲酸投加量、初始p H值、反应温度、有机污染物以及水中常见阴离子.结果显示当甲酸浓度为40mmol/L,Cr(Ⅵ)初始浓度为10mg/L,反应时间在60min内,UV/HCOOH体系对Cr(Ⅵ)的去除率能达到100%.在酸性条件下(pH≤3.5)能显著促进Cr(Ⅵ)的还原,且Cr(Ⅵ)去除效率随着初始HCOOH浓度和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进一步研究表明,该体系下NO_3~-对Cr(Ⅵ)的还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Cl~-、HCO_3~-和对硝基苯酚(pNP)则有抑制作用.不同温度下Cr(Ⅵ)去除率与时间关系的拟合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t≥40min,UV/HCOOH体系去除Cr(Ⅵ)过程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根据不同温度下对应的反应速率常数k,结合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求得准一级反应的活化能为15.9k J/mol.  相似文献   
253.
对比了聚硅硫酸铁(PFSS)和聚丙烯酰胺(PAM)对活性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的调理效果,重点考察不同投加量条件下,污泥比阻、毛细吸水时间(CST)、含水率、粒径以及污泥上清液中水质特性的变化,并通过总有机碳(TOC)和三维荧光(3D-EEM)探讨了污泥调理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投加量93~140 kg/t(DS)的条件下,PFSS对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的调理效果优于PAM。污泥上清液中TOC含量随PFSS投加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D-EEM分析表明:污泥溶胞后上清液中出现了类富里酸和疏水类有机酸物质,说明PFSS可通过释放污泥胞内水和结合水来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254.
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源监测过程中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符合实际操作要求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55.
山地林火特征与扑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火灾科学、流体力学、气象学和地理科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以及实际火场经验,分析了山地条件下:(1)坡度对火行为的直接影响;2)简单地形中局地风特征和火行为特征;(3)典型山地地形-流系地形中的局地风和林火行为特征,提出了扑救山地林火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56.
锅炉烟尘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消除烟尘污染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改进锅炉的燃烧技术和加装除尘装置。其中正确选用除尘装置是达到预期除尘效果的重要环节,本文将扼要介绍除尘装置的选用问题,以供从事烟气除尘工作的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57.
为掌握上海市大气中人工放射性本底水平,于1989年9月-1991年11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大气气溶胶采样后1天和采样后7天的总β放射性(包括人工的和天然的)浓度分别为9.3×10^-2Bq/m^3和2.6×10^-3Bq/m^3,其中^90Sr浓度<1.8×10^-6Bq/m^3,^137Cs浓度<1.3×10^-5Bq/m^3;雨水沉降物总β放射性(包括人工的和天然的)沉降率为0.78Bq/  相似文献   
258.
259.
260.
张大顺 《环境导报》2002,(12):20-20
“您好、请坐、请问有什么难题需要帮助……”昔日服务行业的标准用语,如今在扬中市环境保护局正成为一张张流动的名片,而这只是推行温馨服务、文明办公中的一个小小花絮。今年以来,扬中市环境保护局在持续改善扬中环境质量的同时,突出以人为本,狠抓行风建设,通过一系列得力措施,加快推进”环境强市”战略,全力打造”生态扬中”,即把扬中市建设成长江经济带上人居环境最优、创业环境最佳的现代化水上花园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