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8篇 |
综合类 | 28篇 |
基础理论 | 7篇 |
污染及防治 | 15篇 |
社会与环境 | 10篇 |
灾害及防治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本沼虾与秀丽白虾的营养生态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科学评估虾类的营养关系及资源的保护,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2种淡水虾类在大型通江湖泊——洞庭湖和鄱阳湖中的营养生态位和生态宽幅大小.结果表明,日本沼虾与秀丽白虾的δ13C值呈显著差异,而δ15N值无明显差异.同时,由于营养状况及水文的差异,虾类同位素值的差异在2个湖泊中表现不同.日本沼虾的δ13C值范围比秀丽白虾大,频率分布相对集中在-25.0‰~-23.0‰区间,表明其摄食的食物来源更广,对某些饵料生物有所偏好.另外,日本沼虾与秀丽白虾的营养生态位重叠程度较大,表明二者的主要食物来源相同,在食物网中占据的营养级相近,存在着激烈的种间竞争.在鄱阳湖中,日本沼虾占有的营养生态位和生态宽幅大于秀丽白虾;而在洞庭湖的研究结果则相反,主要是由于采样区域生境的差异及人类活动干扰的程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2.
3.
我科于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4年间收治小儿烧伤893例,占住院总数22.6%,成功救治特重小儿烧伤患者51例,占小儿烧伤5.7%,现将成功救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组病例共计51例,年龄从8个月~14岁,其中0~3岁33例,占总数64.7%,4~7岁12例,占总数23.5%,8~14岁共计6例,占总数11.8%。1.2 从烧伤部位与烧伤程度看,合并头部面部烧伤12例,占总烧伤23.5%,伴有呼吸道烧伤者7例,占14%,入院伴有休克者9例,占17。64%,多见于四肢烧烫伤。1.2 从烧伤部位与烧伤程度看,合并头面部烧伤12例,占总烧伤23.5%,伴有呼吸道烧伤者7例,占14%,入院伴有休克者9例,占17.64%,多见于四肢烧烫伤。 相似文献
4.
太湖上游水环境对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太湖上游流域的苏南第二大湖泊滆湖及其入太湖的主要河流(太滆运河与漕桥河)的水质和水生植被开展调查、评价与环境生态学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所有样点水质均超富营养化,尤以太滆运河与漕桥河的水体污染为甚。通过PCA综合评价,河流绝大多数河段已是Ⅳ类水体,滆湖也已呈Ⅲ类水体。对水生植物类群调查而言,调查发现太隔运河和漕桥河中上游河段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很小,凤眼莲、芦苇和菰为优势种,沉水植被分布很少,群落退化严重,耐污种篦齿眼子菜和水盾草占优势;在湖泊中心区,沉水植物已完全退化。聚类分析发现所调查的植物可分为3大类群。PCO和CCA分别表明河流与湖泊所在的样点间的水体理化性状出现很明显的分离;该流域水体中不同形态N、P含量或底泥N、P含量主要影响水生植物种类组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超滤膜系统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有机物和TN的去除效果,并降低超滤膜污染速率,改善超滤膜性能,分析了沸石粉、硅藻土2种预涂膜工艺在超滤膜系统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表明:沸石粉/超滤工艺对超滤膜系统的膜通量恢复良好,反冲洗后能恢复到原来的膜通量;而硅藻土/超滤工艺中膜通量较初期下降0.01 L/(m2·h),对照组下降0.04 L/(m2·h). 沸石粉/超滤工艺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CODCr、UV254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17.5%、13.5%和11.7%,相比对照组均有较大程度提高. 通过电镜扫描分析发现,沸石粉能够在超滤膜表面有效形成一层保护膜,降低有机物在膜表面的沉积,保障膜系统的高效率及长期稳定运行. 通过比较各实际运行工况效果并进行筛选,确定沸石粉为预涂膜工艺的最佳材料. 相似文献
6.
太湖氮磷营养盐大气湿沉降特征及入湖贡献率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2009年8月—2010年7月在太湖流域不同区域10个采样点收集降水样品230多个,测定其中不同形态N,P营养盐的质量浓度,分析太湖大气湿沉降中N,P营养盐沉降特征,计算N,P营养盐湿沉降率及其占太湖河流入湖负荷的贡献率. 结果表明:湿沉降中ρ(TN)年均值为3.16 mg/L,DTN(溶解性总氮)占TN的70%以上,其中以NH4+-N为主;湿沉降中ρ(TN)年均值最高值出现在南部湖区,最低值出现在北部湖区. 湿沉降中ρ(TP)年均值为0.08 mg/L,相对较低. 5个区域湿沉降中不同形态N的质量浓度均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而不同形态N,P的湿沉降量均为夏季最大. 南部、东部湖区TN的湿沉降率相对较大. 各采样点湿沉降中NH4+-N沉降率约占DTN沉降率的30.4%~52.0%,NO3--N沉降率约占DTN的31.6%;各区域间湿沉降中DTP(溶解性总磷)占TP的比例差异较大. 大气湿沉降中TN和TP的年沉降总量分别为10 868 和247 t,为同期河流入湖负荷的18.6%和11.9%,湿沉降对太湖富营养化的贡献及可能带来的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8.
河流型硅藻水华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硅藻水华发生机制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对硅藻水华发生机制做了一般性探讨,并重点关注了河流型水华的发生机制的独特点。河流水华种类主要为中心硅藻纲,静水生态系统水华种类除中心硅藻纲还包括部分羽纹硅藻纲种类。河流水华硅藻种类对营养盐浓度、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具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与静水生态系统相比,河流硅藻水华受气象和水文等物理指标的影响更为明显。河流硅藻水华中常具有时滞现象,其中由气象和水文因素引起的时滞现象最为明显。目前河流硅藻水华的防治仍然以上游水库下泄稀释为主,但是这种方法会造成一定的水资源浪费。河流水华硅藻的生理属性、硅藻水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节水与抑制水华的统筹以及其他控制水华的方法都是未来河流硅藻水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格尔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就生态畜牧业保护建设的必要性、作用及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