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谢小茜  李雁  徐军  夏北成  苏钰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1):2331-2338
利用时域反射仪(TDR)与微型张力计(T5)联用装置,测定气-水两相砂介质中因水位波动产生的连续干燥与湿润循环过程中饱和度-毛细压力(S-p)关系曲线.同时,研究了多重水位波动对S-p关系曲线、孔隙流体运移的滞后性及空气剩余饱和度的作用.结果表明,TDR、T5和数据自动采集器联用装置可较准确测量出气-水两相条件下S-p关系的动态变化.同一介质中不同干燥过程的侵入压值比较接近,与干燥过程的初始水饱和度无关;而干燥或湿润过程的S-p关系曲线和滞后程度则与其初始水饱和度密切相关.在特定的干燥和湿润循环过程中,初始水饱和度大小对空气剩余饱和度的值影响不大,用于预测非湿润相流体剩余饱和度的Land的假设需要修正.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水位波动条件下地下有机污染物运移具有借鉴作用,可为修正NAPL Simulator 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2.
基于聚类和多重评价法的河流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多重评价方法与聚类分析法对研究很少的大型江河——沅江下游的水质情况开展了调查、分析和质量评价。主成分分析法评价该江段的水质均属于Ⅰ类~Ⅱ类;加权的Topsis法、综合指数评价法、模糊识别评价法和判别分析法计算也均属于Ⅰ类~Ⅱ类,且方法间重复性较高,相互补充。UPGMA聚类分析发现,沅江桃源江段的水质可分为三个亚区;从修正TSI来看,所调查样点多为中营养水体;Ross法评判发现江段下游水质有变差趋势,除下游靠近县城水体外,多数仅为轻度污染水。总之,采用多重评价法综合对比才能弥补单一方法存在的漏洞,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加权的Topsis法+判别分析的水质评估以及TSIm河流富营养化评估和Ross法评估的多重评价和聚类分析等的评价体系能综合水质指标的不同侧重点,能更真实开展水质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23.
采用分散固相萃取(QuEChERS)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大豆和土壤中氟磺胺草醚的残留分析方法.大豆和土壤样品采用乙腈(含0.5%甲酸)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或石墨化碳黑(GCB)净化,UPLC-MS/MS外标法检测定量.在0.005—0.5 mg.kg-1添加范围内,氟磺胺草醚在土壤、大豆和大豆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9.4%—109.0%之间,变异系数在3.6%—10.1%之间.在山东、河南、吉林进行了氟磺胺草醚在大豆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点中氟磺胺草醚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8.5—23.7 d;在大豆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为2.7—9.8 d.  相似文献   
24.
为了达到低渗储层甲烷抽采过程甲烷采井优化设计和产能准确预测的目的,基于现场测井数据,采用非线性流体数值计算方法,以柳林煤层甲烷试验采区为例,对滑脱流动影响的煤层甲烷采场压力非线性分布和产能预测进行研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低渗储层甲烷运移采出受气体滑脱流动影响显著,考虑滑脱流动影响时,采场压力衰减区域变大,气体速率变快;对比测井产能历史拟合数据发现,计算所得的滑脱流动影响的产能预测值更加准确。由计算结果验证了单井开采具有采场压力影响范围较小,产能较低等缺点,并得出五采出四压裂的布井方式是既能够准确预测产能又能够更好避免井间干扰效应的最优布井方式。  相似文献   
25.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胺鲜酯与甲哌鎓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胺鲜酯与甲哌鎓在棉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6.9%—115.4%,变异系数为2.2%—11.3%;棉籽中胺鲜酯与甲哌鎓的平均回收率为76.3%—98.4%,变异系数为3.1%—9.8%;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1.3%—108.2%,变异系数为2.7%—8.4%;胺鲜酯与甲哌鎓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山东和河南省两地,胺鲜酯与甲哌鎓在棉叶中消解较土壤中快,在山东省棉叶及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4.5 d和4.3—7.6 d,在河南省棉叶及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1.9 d和4.1—6.2 d.80%胺鲜酯.甲哌鎓可溶性粉剂在棉花和土壤中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05 mg·kg-1.  相似文献   
26.
烯啶虫胺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烯啶虫胺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烯啶虫胺在棉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9.41%-101.54%,变异系数为2.88%-5.76%;棉籽中烯啶虫胺的平均回收率为79.42%-94.19%,变异系数为1.06%-6.30%;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6.68%-105.58%,变异系数为1.40%-4.81%.烯啶虫胺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烯啶虫胺消解较快,在山东省和河南省两地棉叶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75d和5.58d,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1.45d和1.35d.在棉花上使用10%的烯啶虫胺水剂,按照最高推荐剂量和最高推荐剂量的1.5倍,施药3次,收获期距最后一次施药21d,烯啶虫胺在棉花和土壤中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06mg·kg-1.  相似文献   
27.
传统刑事法律对生态环境犯罪的规制仅以"自由刑+罚金刑"的模式对犯罪行为人进行惩罚,却对受损的生态环境本身缺乏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使得恢复性司法被引入生态环境犯罪领域并得到广泛应用,它应用的理论基础包括:符合刑罚轻缓化与刑罚人道主义的发展趋势;新型环境正义观的要求;理念与生态环境刑罚的目的相契合.但恢复性司法在中...  相似文献   
28.
10%丁醚脲微乳剂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丁醚脲在甘蓝及土壤中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丁醚脲在甘蓝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研究,开展了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在0.05~5.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丁醚脲在甘蓝和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2.5%~100.9%,相对标准偏差为4.5%~7.5%.残留消解动态研究表明,丁醚脲在甘蓝和土壤中的降解符合方程式Ct=C0e-kt;10%丁醚脲微乳剂在甘蓝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87~2.99 d和3.37~3.57 d.最终残留试验研究表明,在施用有效成分约为0.02~0.04 g/m2,施药1~2次,每次施药间隔期为7 d的情况下,北京市试验地内,10%丁醚脲微乳剂在甘蓝中的残留量为ND~0.18 mg/kg,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09~0.37 mg/kg;湖南冷水江市试验地内,10%丁醚脲微乳剂在甘蓝中的残留量为ND~0.24 mg/kg;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11~0.46mg/kg.对照日本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产品符合我国及日本规定的质量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29.
30.
文章介绍了一种热解析技术处理含油钻屑的过程,通过对处理后的含油钻屑进行危险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经锤磨热解析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含油钻屑样品不具有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对其中重金属和有 机物等毒性指标的检测数据均不超过GB 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及GB 5085.6— 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毒性物质含量鉴别》的要求。对锤磨热解析处理后含油钻屑危险特性的分析,可为该类固废的环境风险管控及资源化回收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