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2篇 |
免费 | 117篇 |
国内免费 | 6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7篇 |
废物处理 | 10篇 |
环保管理 | 45篇 |
综合类 | 376篇 |
基础理论 | 74篇 |
污染及防治 | 50篇 |
评价与监测 | 25篇 |
社会与环境 | 31篇 |
灾害及防治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丹江口水库水质要素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丹江口水库1987-1996年间的水环境常规监测资料,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了丹江口水库不同区域水环境要素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分析表明:丹江口水库目前水质良好,大多数情况下能满足地面水一类水质标准要求:库区不同断面水体水质要素及污染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6个主导因子表达。同一主导因子不同断面标识因子的差异反遇了库区不同区域水质分布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环境过程;影响库区水质的主要因素是上游随降水产生的面源污染、库周点源排放、水体自净以及气候因素,不同断面水质影响因素及其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82.
683.
陕西省环境中的硒与大骨节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本文作者为研究环境中的硒与大骨节病的关系,于1978—1981年在陕西省不同自然类型区的130余个大骨节病点和非病点,采集了饮水、土壤、粮食与儿童发样进行硒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病点均处于硒很低的环境,其中95%以上的病点饮水含硒量在0.2ppb以下,粮食含硒量(小麦、玉米平均值)在10ppb以下,反映人体硒水平的发硒含量,478名儿童中有92%在110ppb以下。但是,没有大骨节病的地区则处于较低硒、中硒和高硒环境。同时,经估算每日由水、粮供给人体(儿童)的硒量,看出5.4μg左右是非病点每日由水、粮供给硒量的最低值。从所有地点的分析结果看出,大部分地点的粮食供硒量占水、粮供硒总量的90%以上,说明粮食是这些地区人体摄入硒的主要来源。但是在粮食硒含量低的地点,无论是非病区或病区范围内,只要水硒含量高,就无大骨节病。 作者还介绍了在病区对患病儿童采取补充硒的措施,可以提高发硒含量达到非病区儿童的发硒水平,同时对预防大骨节病有明显效果,这就进一步证明了大骨节病的产生很可能与环境中的硒低有关。 相似文献
684.
典型热带林地土壤团聚体颗粒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海口、琼海和屯昌的典型热带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获得6个粒级的土壤团聚体颗粒组.用ICP-MS测定了本土和不同团聚体颗粒中重金属Cr、Ni、Cu、Zn、Cd、As和Pb的含量,并对其分布特征及对有机碳和铁的响应进行了解析.研究表明,重金属在土壤各粒径团聚体颗粒组中差异性分布,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减小而呈现富集增大的趋势,其中Cr、Ni、Cu、Zn、Cd和Cd主要富集在粉-黏团聚体(<53μm)颗粒中;As主要赋存在53~1 000μm的颗粒组中.总体来讲,微团聚体(<250μm)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贡献为14.38%~65.04%,其中粉粒级团聚体(<53μm)的贡献为2.61%~32.01%.有机碳和铁氧化物含量随着团聚体粒径减小而升高,并与除了As及海口的Cd和Pb以外的其他重金属分布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85.
686.
687.
玻璃钢夹砂管在土木水利工程领域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但现有的埋地管道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大多不考虑管-土动力相互作用,且多针对均质材料管道,无法应用于具有明显层状复合材料结构特征的玻璃钢夹砂管。基于玻璃钢夹砂管的层状复合材料结构特征,建立了完整的埋地玻璃钢夹砂管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在数值分析模型中,考虑了管-土间复杂的动力相互作用,以及地震散射波从有限域向无限域的传播。算例分析表明,所建立的埋地玻璃钢夹砂管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可合理地分析埋地玻璃钢夹砂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688.
为提高水中F-的吸附去除效率,以腐植酸钠(NaA)为原料,用铝盐和钙盐通过凝胶聚合法对其改性,制备了金属离子改性腐植酸钠吸附剂(标记为MMNaA). 用SEM及XRD表征吸附剂的结构和形貌,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MMNaA对水中F-的吸附性能并与传统的γ-Al2O3吸附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MNaA对水中F-的等温吸附结果与Langmuir方程能较好地拟合, 用Langmuir方程计算出的饱和吸附容量为208.77mg/g;吸附过程遵循准2级动力学方程,其速率控制步骤包括边界层扩散和内部扩散2个过程;在pH 5~9时MMNaA对水中F-具有较高的吸附去除率.当吸附剂用于深度处理实际含氟废水时,与γ-Al2O3相比,MMNaA适用的pH值范围更广,满足达标排放时所需的投加量更小、吸附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689.
2008年5月27—28日中国北方发生了一次影响范围最大、持续时间长的沙尘暴天气过程,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受其影响沈阳市出现了一次以浮尘天气为主的轻度污染事件,给沈阳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影响。主要从天气形势上分析了此次沙尘天气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强冷空气和蒙古气旋引起的,蒙古气旋发展和地面冷锋移动经过蒙古国和华北北部等干燥、疏松的地表形成扬沙、沙尘暴,大量的细小沙尘粒子随高空偏西气流携带而至沈阳,形成浮尘天气。 相似文献
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