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我国工业固废与建筑拆除固废存量巨大,且固废产生量逐年增加,固废堆存造成的滑坡灾害、环境污染灾害和占用大范围场地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此外,历次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也产生大量的建筑固废,如何将这些建筑固废在灾后重建中高效利用,引发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利用这些固废制备混凝土是具有重要价值和前景的方案,采用工业固废、建筑固废、工业和建筑固废制备的混凝土被统称为固废混凝土,其中利用后两者制备的混凝土也被称为再生混凝土。固废高效利用混凝土有3层含义,即固废胶凝材料和固废骨料性能提升、高固废掺量混凝土、固废混凝土在工程结构中根据受力需求合理利用。综述了不同建筑固废和工业固废的物化特性,概述了不同固废材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在归纳固废混凝土构件及结构抗震性能、抗火性能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固废混凝土结构防灾技术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村镇建筑低成本隔震技术研究相对欠缺,工程应用尚少。分析了村镇建筑低成本隔震技术研究现状,探讨了不同隔震措施的构造特点,介绍了基础滑移隔震砌体结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近期研究的一种玻璃珠砂浆层基础滑移隔震砌体结构,它由上部砌体结构、上下基础梁、基础梁间低强度玻璃珠砂浆层和基础梁间限位装置构成,其关键技术在于合理设计低强度玻璃珠砂浆层。研发了低强度玻璃珠砂浆制备方法,进行了5种配合比、6种玻璃珠取代率的玻璃珠砂浆3 d强度、7 d强度和28 d强度的试验,分析了玻璃珠砂浆强度随着配合比、玻璃珠骨料取代率、龄期的变化规律;进行了4种配合比、1种典型玻璃珠取代率的玻璃珠砂浆弹性模量试验,研究了其弹性模量与砂浆强度的关系;提出了玻璃珠砂浆层隔震系统的施工工艺。低强度玻璃珠砂浆层基础滑移隔震砌体结构,小震下玻璃珠砂浆层不坏不启动滑移为抗震体系,中震或大震下玻璃珠砂浆层破坏启动滑移为隔震体系;它具有成本低、便于施工、易于推广的特点。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村镇建筑低成本隔震技术发展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砌体结构的新型钢-聚合物砂浆组合加固方法,为研究该方法加固震损后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2层1/2缩尺振动台试验模型,对加固前(M1)试件和加固后(M2)试件进行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了试件M1,M2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和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钢-聚合物砂浆加固法可有效提高震损砌体结构的抗侧刚度,限制塑性损伤的发展,有效提高了震损后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加固后试件(M2)一层变形较小,承载力主要由原结构墙体及砂浆面层提供,不同部位钢丝及洞口槽钢应变均处于较低水平,表明结构一层仍具有较高承载力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轻钢-尾砂微晶发泡板组合墙,是由内部嵌入钢筋的尾砂微晶发泡板与轻钢龙骨组合而成。为研究其风吸或风压作用下弹性变形性能以及平面外受弯破坏全过程,进行了8个轻钢-尾砂微晶发泡板组合墙足尺试件的单向加载试验。试件参数包括组合墙高度、发泡板强度、嵌入发泡板的钢筋直径、发泡板是否带釉面、发泡板是否复合轻质砌块。每个试件均进行3个工况的加载,前两个工况模拟风吸作用,加载至试件外表面产生裂缝;第三个工况模拟风压作用,加载至试件破坏。采用门式加载架,悬吊试件实现简支,通过简支分配梁将集中荷载分成与试件八点接触加载,各加载点设置球铰支座。研究表明:轻钢龙骨与发泡板有良好的平面外共同工作性能;采取增大组合墙截面高度、提高发泡板材料强度、发泡板设置釉面层、发泡板复合粉煤灰砌块的构造措施,均可提高组合墙的平面外受力性能,复合粉煤灰砌块对提高试件平面外承载能力效果最为显著;利用截面换算方式对组合墙板平面外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符合较好。结合试验数据及外围护墙板的风荷载计算公式,计算出组合墙的极限风荷载值,为该组合墙的设计及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北京2022年冬奥会速滑馆项目中,场馆观众区的看台应用了L形再生混凝土梁板,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细骨料为天然砂,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45。对国家速滑馆看台L形再生混凝土梁板进行了受力性能和碳化性能研究。进行了3个足尺L形再生混凝土梁板受力性能试验,试件长度4 120 mm、总宽度1 180 mm,试件肋梁的截面宽200 mm、高498 mm,试件板的截面宽度980 mm、厚度100 mm,研究了试件在不同加载下的刚度、承载力、变形和裂缝发展情况。进行了4组再生混凝土试件3 d、7 d、14 d、28 d的碳化性能试验,每组3个试件,试件尺寸100 mm×100 mm×300 mm,研究了不同碳化天数下的碳化深度。结果表明:L形再生混凝土梁板满足工程所需的刚度、承载力要求;在合理控制再生骨料掺量的条件下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差不大,可以满足其抗碳化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