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63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环境ISO──交通环保工作者的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国际标准集近年来世界环境管理领域的最新经验与实践于一体,包含环境管理体系(EMS),环境审计(EA),生命周期评估(LCA)和环境标志等方面的系列国际标准。这一标准的使用方法与其他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完全不同。首先它是自愿的标准;其次它是管理标准,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整套标准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国际标准中的“ISO14(hi——1996环境管理体系一规范及使用指南”是系列标准的核心,企业实施14001标准即意味着要在其内部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并由第三方认…  相似文献   
52.
阜新市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实为生态地质环境的适宜性评价。本文以地貌类型、森林覆盖率、人口密度等16个指标为主要影响因子,确定了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单因素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阜新市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阜新地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经验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果较吻合,证明该套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技术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是切实可行的.结论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53.
本文通过吸附平衡和动力学实验方法对Sb(V)在锑矿冶炼区周边土壤表面开展吸附行为研究,用常用的等温吸附模型和动力学吸附模型分别对等温吸附曲线和动力学吸附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Langmuir与Freundlich模型对荒地土和林地土吸附Sb(Ⅴ)的等温吸附曲线均有较好的拟合效果,拟合系数R20.988。荒地土对Sb(Ⅴ)的吸附能力大于林地土,其吸附量是林地土的2.9±0.2倍,这与Langmuir模型预测的该两种土壤的吸附倍数相当,荒地土表现出强烈吸附Sb(Ⅴ)的能力,尤其在锑浓度较高的体系中更为明显。结合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矿物学特征,认为土壤秥粒、铁矿物和碳酸钙是影响土壤吸附Sb(V)的主要因素。有机质对土壤吸附Sb(Ⅴ)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只表现在Sb(Ⅴ)初始浓度低的条件下;而在Sb(Ⅴ)初始浓度高的条件下,有机质对土壤吸附Sb(Ⅴ)的影响不明显。土壤吸附Sb(Ⅴ)的过程分为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两个阶段,快速反应发生在70 min以内。初始浓度低(0.01 mmol/L)的条件下,Elovich方程能够很好地拟合荒地土和林地土吸附Sb(V)的动态曲线;初始浓度高(2 mmol/L)的条件下,双常数方程对荒地土吸附Sb(V)的拟合效果较好,拟一级动力学方程和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则适用于拟合林地土吸附Sb(V)的过程。  相似文献   
54.
畜禽养殖废弃物及农业氮磷流失造成的环境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太湖流域湖泊和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现场勘查、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方法,对以太仓为代表的江苏太湖流域畜禽养殖及农业氮磷流失造成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污染防治示范区构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技术路径、技术及模式创新点,用五大发展新理念指导污染防治示范区构建,创新畜禽养殖废弃物及农业氮磷污染防治的产业化模式、区域分散畜禽粪便收集服务的社会化体系、覆盖农业氮磷污染防治全程的可控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5.
湿地农田低产土壤改良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系统地阐述了四湖地区湿地农田低产土壤的分布、成因、类型、特性及障碍因素,并着重对采取“三沟”配套排水、增肥调养、使用释氧化物、选手抗逆良种及轮作养地等综合改良利用技术的试验研究对果作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56.
闫金龙  江韬  魏世强  李玲  郭念  李璐璐  刘江 《环境科学》2014,35(12):4522-4529
以渠江-嘉陵江、涪江-嘉陵江交汇处水体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河流交汇处水体磷素形态特征及紫外光照的影响.水体磷形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的所有水体中总磷浓度均超过水体富营养化阈值(0.2 mmol·m-3),支流汇入干流前后,研究水体中总磷(TP)主要由总溶解性磷(TDP)组成,而溶解性无机磷(DIP)是TDP的主要组成部分.两支流汇入嘉陵江后,干流水体中各形态磷浓度均较干流汇合前升高,颗粒态磷(PP)增幅最大,达到129%.按水体相对分子质量(Mr)分级结果表明,溶解态高相对分子质量组分(0.5×103~10×103)中的磷为溶解性磷(DP,<0.22μm)主要成分,达到47%~61%,渠江和涪江两支流汇入干流后,嘉陵江水体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组分中的磷含量并未发生较大变化.通过紫外光照后,游离态组分(<0.5×103)中的磷含量明显增加,增幅在10%~29%,其余两组分中磷含量均降低,和涪江-嘉陵江汇合处样本相比,渠江-嘉陵江汇合处水体胶体态组分(Mr10×103~0.22μm)中磷含量降幅大于前者.通过紫外光照实验,证明了紫外光照是影响水体中磷素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57.
厌氧条件下,以乳酸钠为电子供体,2,4,6-三氯酚为电子受体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考察了驯化污泥厌氧脱氯的代谢特性.结果发现,污泥可对2,4,6-三氯酚进行高效脱氯,乳酸钠、2,4,6-三氯酚初始浓度为20 mmol·L-1、40~80μmol·L-1时,9~24 h内可实现2,4,6-三氯酚100%初始性降解.中间产物有2,4-二氯酚,但检出浓度较低(4.22μmol·L-1),4-氯酚和苯酚为主要产物.驯化污泥以脱邻位氯(2,4,6-三氯酚,2,4-二氯酚)降解菌为优势种群,对4-氯酚和苯酚的进一步转化有限.厌氧代谢残留物经好氧污泥处理后,4-氯酚(初始浓度33μmol·L-1)2 h实现100%去除.驯化污泥可快速将Fe(Ⅲ)还原为Fe(Ⅱ),并具有较强的腐殖质(AQDS)还原能力,说明驯化污泥中富集了异化铁还原菌.电子介体[Fe(Ⅲ)和AQDS]明显地加速了脱氯速率,在电子介体的介导作用下,污泥可同步进行胞外呼吸脱氯.  相似文献   
58.
选择新疆荒漠区某石化污水库周边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静态吸附和Tessier连续提取技术对影响供试土壤中镍的形态分布和生物有效性因素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100-400 mg/L浓度范围内,随着土壤中加入镍离子量的增加,镍的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比例降低,生物有效性系数K呈递减的趋势,当浓度大于250 mg/L时,这种递减趋势趋于平缓;土壤pH值增大,镍的残渣态比例升高,在pH值小于8范围内,生物有效性系数K减小趋势不明显,当pH值大于8时,生物有效性系数K急剧下降;土壤环境离子强度小于0.01 mol/L时,镍的形态分布变化较小,但当离子强度大于0.01 mol/L时,镍向不易被植物吸收的形态转化。  相似文献   
59.
采用干湿交替和完全浸没的方法,运用柱淋滤实验研究了广西南丹地区茶山锑矿选矿尾砂中微量元素的淋滤行为,淋滤液采用了模拟酸雨(pH 4.0~4.4)和河水(pH 8.0).结果表明,尾矿砂具有一定的酸中和能力,即使用pH 4.0~4.4的酸性溶液淋滤,产生的淋滤液也是偏碱性的,pH基本在7.2~8.0之间.与As和Pb相比,Sb更容易从尾矿砂中淋滤出来;干湿交替条件下Sb的淋出明显高于完全浸没条件,As更容易在完全浸没条件下淋出,且浸没间隔时间越长淋出浓度越高,间隔时间为5 d和10 d时As的淋出浓度比1 d和2 d时高出1~2倍;Mn和Zn具有相似的特点,它们受pH的影响较大,在模拟酸雨淋滤的淋出浓度明显高于河水淋滤,而干湿交替条件和完全浸没条件以及间隔时间对它们的淋出影响较小;Sr的淋出率较高,基本没有受到本实验中淋滤液和干湿交替条件以及完全浸没条件的影响;Pb基本没有淋出;尾矿砂内部的碱性环境和干湿交替条件是控制重金属锑淋滤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0.
顾俊杰  何争光  李玲  王太平 《环境科技》2007,20(Z2):151-153
中原经济崛起的背景下,环境污染转嫁是所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要实现河南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不能忽视污染转嫁带来的后果.在此,从环境污染转嫁的概念入手,全面分析了环境污染转嫁的内涵、原因、途径及该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