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膜生物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探讨了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GranularSludgeBioreactor,MGS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MGS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颜色有明显变化,外部形状变化不大;颗粒污泥平均粒径随反应器的运行趋于小粒径化,污泥的微观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好氧颗粒污泥中菌体结合紧密,其VSS/SS和OUR变化幅度并不显著,但由于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积累的影响而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2.
MBR中胞外聚合物累积对污泥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为研究体系,探讨累积胞外聚合物(EPS)的组成、含量及其分布对污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PS经历一个低谷后,在35 d时出现明显累积,污泥比基质降解速率和污泥体积指数(SVI)也出现相应变化.体系中EPS总量及污泥中蛋白质与多糖比值的增加有利于污泥活性及其沉降性能的改善,EPS累积期大部分EPS存在于污泥中,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EPS与污泥活性及其降解性能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3.
微量金属元素及其螯合剂对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氨氮是厌氧消化系统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抑制因素之一,在探讨氨氨对厌氧消化产甲烷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微量金属元素A和整合剂B对高氨氮下厌氧微生物产甲烷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氮对厌氧消化产甲烷的临界抑制质量浓度为2.0g/L.适量的微量金属元素A和螯合剂B可促进厌氧消化产甲烷,当金属元素A的添加量为50 mg,/L、螯合剂B添加量为10 μmol/L及氨氮质挝浓度为0.4g/L时,累积甲烷产量提高了 47.7%.  相似文献   
34.
铜离子对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电能输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分别或同时向阳极室和阴极室添加Cu2+,借助铜在体系中的分布解析,研究了Cu2+对体系内阻及其分布、电能输出、库仑效率等的影响,以期为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处理含铜废水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阳极添加10 mg·L-1的Cu2+会增大体系阳极反应的活化内阻及总体表观内阻,降低体系的电能输出和库仑效率,而阴极添加500 mg·L-1的Cu2+可显著降低阴极反应的活化内阻及总体表观内阻,提高体系产电效率.铜在体系中分布的研究表明,阳极室Cu2+不会向阴极室迁移扩散;当阴极添加Cu2+时,大部分被还原沉淀,另一部分因浓度梯度透过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迁移扩散至阳极室(2.8%),影响产电微生物活性及系统的电能输出,仅有少部分Cu2+残留于阴极上清液中.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溶液化学特性(包括pH值,离子强度和给溶液浓度)对谷氨酸 在疏水性聚砜膜上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谷氨酸菌在聚砜膜上的吸附符合静电作用机理;菌体在等电点时发生絮凝,是影响吸附量的重要原因;pH值愈高,谷氨酸菌的吸附量愈小;离子强度降低相同电荷物质之间的静电排斥,增加吸附,同时也降低相反物质电荷之间的静电吸附,从而降低吸附;谷氨酸菌浓度愈大,平衡吸附量也愈大。  相似文献   
36.
为了研究高级氧化法脱除聚乙烯醇(PVA)浆料清洁生产新工艺的可行性,研究了3种高级氧化法UV/H2O2、UV/TiO2、Nafion-Fe2 /H2O2对含PVA溶液的氧化降解,其降解效果依次为:UV/H2O2>Nafion-Fe2 /H2O2>UV/TiO2.对于UV/H2O2法,PVA降解速率与H2O2的初始浓度成正相关,且H2O2浓度为2.95 mmol/L时14 min内就能使PVA的去除率达到98%;pH和温度对PVA的氧化降解效果影响不明显.在此基础上,对建立在高级氧化法基础上的退浆新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65℃和75℃下,高级氧化法条件下的纯棉织物PVA退浆率分别达到70.16%和95.65%;该法不仅可以促进PVA从纯棉织物上的脱附,而且可以达到对PVA的较高降解效果,使得所排退浆废水的生化处理难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7.
介绍了“零排放”的概念和发展现状。论述了木材资源利用过程中实现“零排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就如何确保木材利用过程中实现“零排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8.
萃取条件对支撑液膜法提取有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支撑液膜法分离提取混合液中的有机酸,通过萃取工艺条件优化,探讨支撑液膜法提取有机酸的可行性。由疏水微滤膜组件、载体、有机溶剂和反萃取剂组成的支撑液膜体系可以有效实现有机酸的分离提取。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当提取时间为360min、给液相有机酸浓度为20g/L、载体体积浓度为10%及温度为30℃时,总有机酸提取率可达79.3%,较好实现了有机酸的同步提取和浓缩。  相似文献   
39.
以乙酸钠为碳源,考察了金属离子螯合剂氨三乙酸(NTA)对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NTA对厌氧消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乙酸钠浓度为6,7,10,12g/L,消化温度为35 ℃的条件下,10μmol/L NTA的添加,分别使甲烷产量提高了30.0%,45.2%,64.3%和95.9%.此时, NTA促进厌氧消化反应的动力学常数V max和半饱和常数Ks分别由84.8mLCH4/(gSS×d)和2.95gNaAc/L提高到147. 1mLCH4/(gSS×d)和7.57g NaAc/L.螯合剂NTA的添加,使微量元素的生物可利用性得到增强,产甲烷菌对乙酸盐的利用率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40.
接种污泥源对厌氧氨氧化启动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菌生长缓慢是影响其实际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选取合适的接种污泥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好氧污泥、厌氧颗粒污泥和厌氧消化污泥3种接种污泥,分别经过61、70和85 d的运行均实现了厌氧氨氧化过程,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2%、92%和91%,总氮去除率达76%、82%和80%.分别接种3种污泥源的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R1、R2、1t3出水pH值最终稳定在8.4、8.5、8.5.好氧污泥呈絮状,但沉降性比接种前好,厌氧颗粒污泥解体后最终形成粒径集中在0.5~1.0 mm的污泥,厌氧消化污泥则呈沙化状态,有细小颗粒出现.根据厌氧氨氧化细胞产率系数及NH4+-N、NO2--N去除量和NO3--N生成量之间的计量学关系,估算出厌氧氨氧化菌产率系数(以1 mol NH4+产生的CH2O0.5N0.15量计)分别为0.080、0.105和0.114 mol·mol-1,说明反应器内厌氧氨氧化菌有不同程度的衰减.总体而言,厌氧颗粒污泥是富集厌氧氨氧化菌的最适污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