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皮革废水经微电解-SBR处理后的综合毒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Chick)为供试藻种,采用藻类急性毒性试验考察皮革废水经微电解-SBR工艺处理后的综合毒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皮革废水经微电解-SBR工艺处理后,其综合毒性显著降低。分别以细胞数和活体叶绿素a含量计算得到的原水、微电解出水和SBR出水的EbC50值和EeC50值依次为16.6%、19.3%、52.6%和13.0%、15.6%和52.1%。根据Bulich提出的毒性等级划分原则,经处理后最终出水的毒性级别由原水的Ⅰ级降为Ⅱ级。  相似文献   
152.
环境样品中抗生素残留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抗生素滥用问题日益严重,抗生素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也随之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解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状况,建立灵敏、准确、快速、高效的分析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综述了环境样品中抗生素残留分析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环境样品中抗生素提取、净化、浓缩和衍生化等前处理方法,并对其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最后展望了该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3.
畜禽养殖业已成为水体中雌激素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其危害日益凸显.以欧美雌激素兽药管理为切人点,结合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方案和管理措施,重点考察欧盟、美国畜禽养殖业中雌激素研究进展及管理、法规体系发展历程,综合分析欧盟、美国组织开展的国际交流、合作研究等工作,明确欧盟与美国在畜禽养殖业雌激素管理法规和措施上的差异,为国...  相似文献   
154.
臭氧氧化及其他强化技术协同降解聚乙烯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O3氧化降解水中聚乙烯醇(PVA),考察了O3氧化的影响因素及与其他强化技术协同下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经12 min处理,O3/超声波、O3/紫外光协同作用下PVA降解率较直接O3氧化的63.2%有显著提高,表现出了良好的协同效应。通过比较酸性条件下添加不同量Fenton试剂的作用效果可知,·OH的氧化作用是PVA降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5.
电絮凝过程处理含铬废水的工艺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六价铬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电絮凝过程研究了槽电压、初始浓度、初始pH值、电极材料等工艺参数对电絮凝过程分离Cr(Ⅵ)离子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采用Fe/Fe电极,对初始浓度为105 mg/L的Cr(Ⅵ)离子废水,最优槽电压为4 V,初始pH值为6,电解60 min,去除率可达到98.84%。Cr(Ⅵ)的去除率随着槽电压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初始浓度以及初始pH值的增加而减小。研究发现,初始pH值决定电絮凝过程中Cr(Ⅵ)的主要去除方式,在偏中性范围内Cr(Ⅵ)主要通过絮体吸附作用去除。对不同电极材料的电絮凝过程电解产生的絮体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絮体成分因电极不同而异,不同絮体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的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156.
为探究在高温下柔性有机堵料的热解特性及热解烟气成分,采用元素分析和热重(TG)分析测试方法,对2种柔性有机堵料的组成及热解性质进行对比研究,并通过烟箱和烟气分析仪模拟火灾中常见的热辐射环境,研究模拟火灾环境中2种柔性有机堵料有毒有害气体的释放情况及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种柔性有机堵料均有较好的耐火性能;在模拟火灾的热辐射环境中,2种柔性有机堵料均释放多种有毒有害气体,且大部分气体在受热辐射后10~75 min时间范围内释放,并主要集中在30~50 min时间范围内;2种柔性有机堵料样品所释放的气体组分种类大致相同但各组分含量有着较大的差异,可能与2种柔性有机堵料成分组成种类相似,但各组分含量比例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