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几种化学物质对番茄幼苗耐低温弱光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叶期番茄为试材,对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CaCl_2、甜菜碱和ALA(5-氨基乙酰丙酸),用人工霜箱进行低温弱光胁迫处理,通过观测、计算冷害指数,测定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指标,结果表明,CaCl_2、甜菜碱和ALA等几种化学物质能够提高番茄幼苗的耐低温弱光能力,其中CaCl_2的适宜浓度为0.4~1 mmol/L,甜菜碱的适宜浓度为2.5 mmol/L,ALA的适宜浓度为30mg/L。  相似文献   
12.
50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根据我国近50年的粮食产量统计资料,分析了各个年代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与影响和促进粮食产量的因素(耕地资源、化肥施入量、农机动力、农用水资源、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然灾害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极大,要确保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不仅需要有外部资源及投入,而且在粮食生产过程中要积极进行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3.
农业灾害统计是认识和分析农业灾害问题的主要环节,做好这一工作对于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我国农业灾害统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在新时期为推进我国农业灾害统计工作,必须大力加强农业灾害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统计规范性的建立,改进传统的农业灾害统计方法、流程,并完善农业灾害统计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不同经济地带旱灾灾情变化及其与粮食单产波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灾是造成我国农业经济损失中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加强旱灾研究已是当务之急。选择旱灾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之比、旱灾受灾率、旱灾成灾面积占总成灾面积之比、旱灾成灾面积占旱灾受灾面积之比、旱灾受灾率异常指数等作为旱灾灾情指标,通过对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旱灾灾情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粮食单产波动相关关系的分析,探讨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及受旱灾影响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三大经济地带旱灾受灾程度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呈加重态势,且与粮食单产波动系数具有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黄淮地区冬小麦的抗晚霜冻害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人工移动霜箱,对黄淮麦区小麦霜冻害的抗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幼穗的冰点来判定不同品种的抗霜能力,可以将小麦的抗霜冻能力分为4个等级:-4℃以上抗性弱,-4~-5℃抗性较弱,-5~-6℃抗性较强,-6℃以下抗性强。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小麦的冰点升高;随着茎高的增高,冰点升高,主茎和分蘖的受害率增大;随着细胞液浓度的升高,冰点降低,受害率降低。小麦在雌雄蕊末到药隔初的冰点温度较高。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幼穗的冻死率升高,而其冻伤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农业灾害频发的国家,农业灾害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农业风险特点和农业保险模式选择依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多年来,我国的农业保险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国部分地区也发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保险。就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及现行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灾害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农业灾害统计作为认识和分析农业灾害问题的主要环节,对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我国农业灾害统计资料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农业灾害统计工作中主要存在的统计指标体系设置不合理、统计规范性差、统计方法落后和统计组织管理不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淮海地区农田污染对粮食生产的制约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田污染是粮食高产的重要制约因素。分析了1981-2005年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的生产现状,指出黄淮海地区这两种作物的单产、播种面积和总产在波动中持续增长;但是,由于粮食生产提高的需要,1991-2004年黄淮海地区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农药和农膜,造成了土壤、农田灌溉水的污染,已成为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农田产地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品种抗霜力鉴定与霜冻害防御新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发育进入拔节期和出现霜冻低温是形成其霜冻害的两个要素。霜冻低温的出现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关。而拔节期的早晚则受初春气温、播种期和选用品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品种抗霜力的重要因素是幼穗分化时期。品种抗霜力的鉴定必须在相同的幼穗分化期,建议在药隔期进行。品种的抗霜力还与第1茎节的长度有关,而与抗冻力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通过研究,提出了下列抗霜对策:在把握地区霜冻温度出现规律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抗霜品种与避霜品种的布局;通过常规育种和基因工程手段,改良品种的抗霜力;通过遗传操作磷脂酶D基因,改良冬小麦的抗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