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11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303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基于铁路生活垃圾产生和处置特点,对相应的烟气处理技术进行分析.从铁路站车生活垃圾成分和热解气化炉产生的烟气污染物出发,探讨烟气净化系统工艺中的脱酸、颗粒物、二(噁)英、重金属处理技术.综合考虑治理效率、治理成本、工艺实施的难易程度等,推荐铁路站车生活垃圾热解烟气净化工艺流程,即烟气经二燃室充分燃烧后先经急冷装置降温避开...  相似文献   
582.
文章研究基于2018-2021年济南市典型城区大气苯系物监测数据,利用·OH消耗速率(L·OH)和臭氧生成潜势(OFP)分析化学活性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其主要来源,并评价苯系物健康风险。结果显示济南市苯系物质量浓度(17.18±16.06)μg/m3,冬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夏季浓度最低,甲苯、苯和1,3,5-三甲苯为浓度较高的物种;苯系物L·OH和OFP分别为(1.59±3.05) s-1、(79.12±88.22)μg/m3,均为冬季最高,关键活性组分有1,3,5-三甲苯、苯乙烯、1,2,3-三甲苯、甲苯和1,2,4-三甲苯;主成分分析法结果显示苯系物主要源类为溶剂使用源、石油化工源和机动车排放源;苯系物非致癌风险HI为4.23×10-2,处于安全范围(HI<1),致癌风险4.51×10-6,高于安全阈值(10-6),存在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583.
煤粉燃烧过程中矿物质的气化、成核、凝结等过程是炉膛中亚微米颗粒形成的主要途径。本文运用CFD软件针对某100 MW锅炉内NaOH颗粒形成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得到了炉内的温度分布、氧浓度分布和亚微米颗粒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分布。结果显示,亚微米颗粒的生成数量与温度具有强烈的相关性,温度较高的区域亚微米颗粒数量浓度较大,温度较低的区域则较小;而在炉膛的高温区内,NaOH颗粒的质量浓度并不是最高,而是最低,同时随着炉膛高度的增加,NaOH颗粒的质量浓度逐渐增加。计算结果为今后数值研究燃煤过程中亚微米颗粒的形成与演化奠定基础,为研究温度等燃烧条件对亚微米颗粒形成的影响、抑制其排放等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效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584.
杜聪聪  李石  李萌 《化工环保》2015,35(6):625-62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新型Mn-N共掺杂纳米TiO_2复合光催化剂(Mn-N/TiO_2),采用EDX,SEM,UV-Vis,XRD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水中甲基橙的可见光催化降解,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Mn-N/TiO_2光催化剂的粒径约为25 nm,且分散性较好;Mn-N共掺杂可增强TiO_2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实验结果表明:Mn-N/TiO_2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硝酸锰、尿素、无水乙醇、冰醋酸与钛酸四丁酯的摩尔比分别为0.000 6,0.24,10,6,焙烧温度400℃;采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Mn-N/TiO_2于可见光下催化处理初始质量浓度为60 mg/L的甲基橙溶液60 min,甲基橙的降解率达92%。  相似文献   
585.
在一种详细的表面反应机理中加入了包含贵金属催化剂与助催化剂的硫中毒基元反应,建立了新的三效催化转化器催化反应机理。利用该机理进行了稳态工况数值模拟,得到了各排气污染物起燃温度与转化效率随尾气中SO2浓度的变化情况。采用灰色关联分析了SO2浓度与各排气组分转化效率的关联度,结果表明,SO2浓度对C3H6与NOx转化效率影响最大。对三效催化转化器的催化剂活性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对其工况设计及优化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586.
综述了国外技术转化转移的基本经验,针对我国环境技术转化转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建立政府引导机制、健全基本保障机制、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完善技术转化绩效评价机制和转移机构考评监督机制,以及加快构建环境技术转移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87.
水环境中的生物大分子会在水中残留的颗粒物表面形成生态冠,从而影响颗粒物的赋存状态和生态行为.本研究测定了纳米氧化锌(ZnONPs)和聚苯乙烯微塑料(PS)与斑马鱼体外生物大分子作用形成的生态冠复合物的形貌、组分、水动力学直径及Zeta电位等,以此探究微、纳米颗粒生态冠复合物的赋存状态与形成规律.结果表明,斑马鱼体外生物大分子主要含有类酪氨酸蛋白、类色氨酸蛋白、类富里酸、可溶解性生物副产物和类腐殖酸.扫描电镜观察发现,PS和ZnONPs表面部分或全部被生物大分子包裹,形成生态冠复合物.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发现,PS和ZnONPs对各类生物大分子亲和力不同.随着作用时间延长(3~24 h),在PS生态冠组分中类酪氨酸蛋白的占比逐渐增加,类腐殖酸的占比逐渐减少;ZnONPs生态冠中这两类生物大分子组分的变化趋势呈相反的变化趋势;这两种生态冠复合物的组分变化都呈现时间-效应关系.PS-生态冠复合物和ZnONPs-生态冠复合物的水动力学直径都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然而这两种生态冠复合物的Zeta电位绝对值却呈现不同的时间-效应关系,PS-生态冠复合物的Zeta电位绝对值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Zn...  相似文献   
588.
镉胁迫对水车前叶片抗氧化酶系统和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模拟镉污染对水车前叶片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及对叶细胞超微结构 ,主要是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的损伤情况。随胁迫程度的增大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明显 ,丙二醛含量则上升 ,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 0 1mg/L浓度处达到最高后呈下降趋势。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毒害初期 ,叶绿体和线粒体膨胀 ,类囊体明显空泡化 ;高浓度镉处理使破坏程度加重 ,叶绿体被膜消失和叶绿体解体 ;线粒体间质溶解 ,濒临解体 ;细胞核染色质凝集并散入细胞质中。由于镉胁迫破坏了植物的抗氧化酶系统 ,并对超微结构造成不可逆损伤 ,最终使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589.
以二氧化硫(SO2)吸入后大鼠血红细胞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血红细胞膜流动性与定位于膜上及与膜特性有关的各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SO2吸入后大鼠的膜脂流动性降低,膜脂质过氧化程度加重,膜结合酶SOD、Na -K -ATPase和Ca2 -Mg2 -ATPase活性降低,胞内酶LDH在血浆中的含量升高.以上结果表明,SO2吸入引起了红细胞膜组分分布和功能的改变,使膜的通透性升高.SO2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是其毒性作用的起点.  相似文献   
590.
为了精准定位多式联运网络安全隐患,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从网络节点角度着手,用节点脆弱性来间接反映其安全程度,来对多式联运网络安全评价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根据节点度等指标,确定节点重要度计算方法;其次,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运输线路对节点安全水平影响的量化计算公式,进而构建了多式联运网络节点安全评价模型。为验证评价方法的有效性,以四川省、重庆市及湖北省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实际货运情况绘制多式联运网络图,并通过MATLAB软件对各节点的脆弱性进行量化计算。结果表明,重庆市的脆弱度最高,即安全性最低,其次为成都市、武汉市等,神农架林区的安全水平最高。因此在实际运输工作中,加强网络中大型枢纽节点的安全管理工作,密切关注连接边多为公路运输线路的节点运行状况,对于多式联运网络安全运营具有极大促进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