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6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三角形波电源、正弦波电源、全波整流电源进行动态实验,研究采用不同电源波形和波形频率电源的电凝聚对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以及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三角形波电源的波形频率为50次·s-1时和正弦波电源波形频率为16.5次·s-1时的处理效果较好.采用上述三种电源波形的电凝聚主要去除的是悬浮态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22.
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口滨岸潮滩14个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分析表明,PAHs总量分布范围在0.263~6.372mg/kg.多环芳烃含量随取样位置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特征是在近排污口处含量最大,而远离排污口含量趋于降低.依据荧蒽/芘之比以及2+3环与4环以上PAHs化合物分布特点,表明长江口近岸潮滩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自石油类污染物的输入.通过与国内外河口潮滩沉积物中PAHs含量的对比,研究区处于低-中等水平,但已有个别PAHs化合物(如蒽、芴)超过基于生物毒性试验的沉积物质量标准,对潮滩生态将构成一定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23.
长江河口近岸水体自然净化作用及其初步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按照水体的净化机理,结合长江口和上海滨岸带近岸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实际特征,对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在历史资料和实测资料基础上,就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因长江河口近岸水体存在较强的自然净化作用机制,近岸水体体的自然净化能力较强,环境容量较大,但由于污染物输入量的不断增加,部分岸段近岸水体的环境质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长江口南岸水域洪水季节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比估水季节强,而杭州湾北岸水域的自然净化作用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因此建议在近岸污水排放过程中应考虑近岸水体的净化能力,遵循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24.
脂肪酸延长酶1(FAE1)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并定位于内质网上的一种能催化脂肪酸碳链延长的酮脂酰CoA合成酶.根据Genbank上已知的植物FAE1基因设计引物,以从甘蓝型油菜叶片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了1380bp的片段.回收该片段,并连接到pMD18-T载体测序.序列比对结果说明了该片段与植物中已知的FAE1序列有极高的相似性,并且不存在内含子序列.将该片段通过高保真酶扩增,EcoRⅠ酶切消化后定向克隆到pGEX-2T表达载体中,在IPTG诱导下于28℃表达出Mr76×103的蛋白质条带.用兔抗GST多克隆抗体做第一抗体进行Western-blot检测,并获得阳性检测结果.这为甘蓝型油菜脂肪酸链延长酶基因FAE1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图4表1参14  相似文献   
25.
海洲香薷种群微量金属元素的累积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大冶铜绿山铜矿区海洲香薷种群几种微量金属元素的吸收累积和分布特征、生殖分配( RA)特征及植物与土壤元素的关系 ,并就该植物对铜等金属元素的耐受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 ,该植物生长的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很高 ,其中 Cu的含量 (平均 5 843μg/ g)是背景值的 2 0 0多倍。 Cu、Mn、Zn、Cd、Pb几种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 ,以 Cu最高 ,Cd最低。几种元素的大小顺序表现为 :Cu>Mn>Zn>Pb>Cd。不同元素在植物不同构件的含量为 :Cu,根 >花 >叶 >茎 ;Mn,叶 >根 >花 >茎 ;Zn,叶 >花 >茎 >根 ;Cd,叶 >花 >根 >茎 ;Pb,根 >叶 >茎 >花。这几种元素的 RA范围为 10 %~ 40 % ,平均为 2 4.97% ;生物量 RA为 2 6.5 %。植物铜元素与土壤显著正相关。海洲香薷对铜等金属具有很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6.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法(3D-EEM)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自组织神经网络分析(SOM),解析了不同来源水体中不同粒径胶体的荧光特性,同时与挑峰法进行比较,以期寻找一种更好的分析天然胶体来源、粒径、荧光特性间关系的方法.基于PARAFAC模型,研究区水体中不同粒径胶体共解析出2个类腐殖质荧光峰(C1和C3)及3个类蛋白荧光峰(C2、C4和C5).其中,300 k Da~1μm分级胶体荧光强度最高,C1、C2、C3组分的荧光强度随粒径增大而增强,C4、C5组分的荧光强度随粒径增大而减弱.不同来源胶体(生活污水:进水和出水;农业污水:大盈和天恩桥;天然水体:吴淞口)的荧光强度变化大致规律为:吴淞口进水大盈天恩桥出水.SOM分析结果与PARAFAC一致,且可视化程度更高,但EEM-SOM模型存在输入变量多、兼具挑峰法缺点的问题.而PARAFAC-SOM模型不仅兼具了前两者的优点,还具有输入变量少、运行时间短、可靠性高等优点.同时,该模型还成功应用于胶体其他理化参数的分析(Parameters-SOM模型),使得前期工作结果系统性更强、更直观.因此,PARAFAC-SOM模型是相对较好的分析天然胶体来源、粒径、荧光特性间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鉴于目前隧道内管道常规力学计算结果相对保守,没有考虑高强度管材较高延性的问题,构建了山体隧道管道稳定性分析有限元模型,采用Ramberg-Osgood本构模型描述管材力学特性,采用非线性弹簧模拟隧道内滑动支座和管卡特性,采用土弹簧模型描述分析地下结构与土体相互作用关系,对某隧道天然气管道进行了稳定性计算,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隧道管道敷设的优化方法,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层涂法制备Pr~(3+):Y_2SiO_5/TiO_2复合薄膜的结构与可见光催化性能。方法分别以钛酸丁酯(TBOT)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TiO_2凝胶和Pr掺杂的Y_2SiO_5凝胶,以碳纤维为薄膜载体,并通过浸渍提拉法制备Pr~(3+):Y_2SiO_5/TiO_2层涂薄膜,研究层涂法制备复合薄膜对复合薄膜结构、形貌以及光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复合薄膜具有明显的分层界限,形貌较平整,有较少龟裂;复合薄膜性能受涂覆次序的影响较大。结论依次将Pr~(3+):Y_2SiO_5和TiO_2涂覆在碳纤维上的复合薄膜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可见光光照2 h,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达到94%,其可见光催化效率高于TiO_2薄膜的59%。  相似文献   
29.
淮南—蚌埠段淮河流域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及来源辨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欢  杨毅  刘敏  李勇  张谦栋  杨刚 《环境科学》2010,31(5):1192-1197
采用GC-MS对淮南至蚌埠段淮河流域水源地、支流及排污口采集沉积物中18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源地及其支流沉积物中PAHs含量范围为308.12~1090.37ng/g;排污口沉积物PAHs范围为1308.36~8793.16ng/g.沉积物PAHs组成以3~4环PAHs为主,5~6环PAHs相对较少.相对于TOC,BC与沉积物总PAHs的含量相关性更好.PAHs组成特征、主成分分析及多特征比值揭示淮南至蚌埠段淮河流域沉积物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还有少量石油类产品的输入.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沉积物中多数PAHs化合物已超出ER-L值和ISQV-L值,而姚家湾排污口沉积物PAHs部分化合物已超出ER-H值和ISQV-H值,表明沉积物中的PAHs对研究区环境已造成了极大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0.
陆楠  魏斌  朱琦  刘定  杨毅 《中国环境管理》2015,7(6):66-70,83
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系统是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中规划的国家级信息系统之一)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系统的建设需求进行了分析,系统针对大尺度的区域性大气环境质量问题,紧密结合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要求,开展数据调度与综合分析等功能的建设,旨在通过数据分析提高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成因的评估能力,通过情景模拟与模型运算为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制定与动态调整提供定量化数据支持.系统的建设与实施将有望成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领域跨部门数据共享与交换的基础工程,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