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7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452篇
安全科学   396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248篇
综合类   1461篇
基础理论   235篇
污染及防治   254篇
评价与监测   108篇
社会与环境   85篇
灾害及防治   10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随着我国首座冰区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站的建成,冰区核电的冷源安全保障技术受到管理者和有关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核电站冬季冰期海水利用工程安全保障的监测需求,分析了雷达在取水口近岸海域监测浮冰的优势,并以雷达技术为核心设计了面向冰区核电站的雷达海冰监测系统,介绍了系统在红沿河核电站中的应用。系统实时提供的海冰信息,可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2.
采集了漫湾库区和大朝山库区25个采样断面的沉积物样品.每个库区均从上游到下游分为河流区、过渡区和湖泊区,研究了沉积物中As、Cd、Cr、Cu、Mn、Ni、Pb、Zn元素的含量和赋存形态差异,利用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分析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各库区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和碳氮元素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沉积物的中值粒径呈现出减小的趋势.漫湾库区的As、Cd、Zn元素平均含量均高于大朝山库区;大朝山库区的Cr、Mn、Ni、Pb元素平均含量均高于漫湾库区.在重金属赋存形态中,Cd和Mn元素以可交换态和残渣态为主;Cu、Pb以有机质态和残渣态为主;其余重金属元素均以残渣态为主.沉积物中的可交换态在有机碳的络合作用下转化成有机质态.在水坝建设的影响下沉积物中细颗粒和有机质含量明显上升,重金属在细颗粒物和有机质的共同作用下蓄积于坝前的沉积物中.PSR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坝运行影响下,各库区湖泊区和过渡区的污染水平均高于河流区.其中,Cd元素所有地区处于重度污染水平;Mn和Pb大部分区域处于中度污染水平;Cu元素大部分区域处于轻度污染水平;其余元素基本无污染.  相似文献   
903.
模具制造网格的资源分类与服务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模具制造网格服务平台的体系结构,对模具企业里的各种与模具全生命周期有关的资源进行了分类,阐述了如何对模具制造资源进行描述,提出了模具网格资源服务匹配机制及其执行算法建议。  相似文献   
904.
黑臭水净化菌株的筛选及其水质改善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活污水的过度排放引起的水体黑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为建立黑臭水的微生物净化方法,从不同重污染水体或底泥中筛选获得了多种光合细菌,分析发现其中10种光合细菌(P1~P10)及其混合菌(Pm)对黑臭指标有改善效果.黑臭水厌氧光照净化试验结果表明,菌液投加量为1.0%,3 d后光合细菌P1,P2,P3,P4,P8,P9和Pm对人工黑臭水CODCr,NH3-N,S2-,色阈值及臭阈值去除率分别为75.00%~ 82.00%,24.20%~27.97%,72.03%~87.89%,58.90%~69.08%和75.29%~87.89%,其中P9的效果最好.黑臭水兼性厌氧光照净化试验结果表明,菌液投加量为1.0%,3 d后光合细菌P2,P3,P4,P8,P9和Pm对人工黑臭水中的CODCr,NH3-N,S2-,色阈值及臭阈值去除率分别为60.67%~79.92%,35.92%~40.16%,72.03%~82.93%,58.25%~66.55%和75.29%~85.09%, ρ(DO)由0.54 mg/L增至1.80~2.63 mg/L,其中P2和P9的效果最好.经鉴定P9为沼泽红假单胞菌.研究发现,在菌液投加量为0.1%,30 ℃,厌氧光照条件下P9可明显改善水的黑臭指标.   相似文献   
905.
生物膜法应用于海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河流域是我国人为干扰最为强烈的流域之一,流域内许多湿地的结构功能受损严重,鱼类、底栖生物、大型水生植物缺失,因此鱼类、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B-IBI)不适用于严重受损的湿地健康评价,在流域尺度上应用具有局限性,而生物膜广泛存在于任何水体中,可以用于流域尺度的湿地健康评价.本文根据生物完整性指数理论,在生物膜基本特征和人为干扰对生物膜的效应机制分析基础上,分析了生物膜评价湿地健康研究进展,探讨了生物膜方法应用于强人为干扰下海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并从生物膜整合、尺度转换、健康标准制定、主要影响因子和装置与方法改进5个方面对生物膜法应用于海河流域湿地健康评价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海河流域的生态修复和环境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06.
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重金属废水处理的方法通常有如下几种:中和凝聚沉淀法、高分子重金属捕集剂法、螫合树脂法、硫化物沉淀法、铁氧体法、离子浮选法、离子交换树脂法以及活性炭吸附法等。此外,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世界少数国家如美、俄、日等国,采用生物吸附法处理电镀废水,已取得成效,并已在工业上得到应用。下面重点对中和凝聚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铁氧体法、高分子重金属捕集剂法、螫合树脂法及生物吸附法作一简单介绍。1.中和凝聚沉淀法中和凝聚沉淀法是在含有重金属废水中加入碱进行中和,使其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物以沉淀形成分离。例如,要使…  相似文献   
907.
从能量耗散定律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季冬 《环境保护》1997,(5):33-34,12
用热力学观点说明生态系统听能量流动有助于对环境生态平衡及其维护的理解,本文则以能量耗散定律来说分析说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以期在环境生态学的教学中寻求简捷明了的途径。  相似文献   
908.
李冬  李悦  杨敬畏  李雨朦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0):4581-4587
室温下接种成熟好氧颗粒污泥于SBR反应器中,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进水基质,采用梯度进水联合优化A/O/A时间配比策略以期提高污泥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缺氧时间由0.5h延长至1.5h时,能同时保证脱氮除磷高效进行.此时A/O/A时间比为1:1.6:1,平均TN去除率提高至81.27%,平均TP去除率保持90%以上,平均COD去除率保持在85%以上.同时,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率降低至25.24%,缺氧吸磷比例由0.43%上升至2.81%,进而说明此A/O/A时间比下反硝化糖菌(DGAOs)的反硝化作用对脱氮的贡献增加.缺氧时间延长至2h,A/O/A时间比为3:5:4时,过度缺氧导致微生物内源呼吸和丝状菌繁殖,平均TN、TP去除率降低至51.48%、72.46%.缺氧时间为1.5h时,MLSS为3501mg/L较低,但MLVSS/MLSS(f)升高至0.95,说明淘洗掉了非功能菌,使脱氮除磷功能菌大量生长.随缺氧时间延长至1.5h,即A/O/A时间比为1:1.6:1,PN/PS增加至6.89,故颗粒稳定性不断增强,在1h以内缺氧时间延长对LB-EPS影响更大且对EPS含量影响不大,超过...  相似文献   
909.
褐煤对苯酚的吸附性能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酚类废水是一种有毒且排放量较大的有机废水,排放之前必须进行有效处理。以污染物苯酚为研究对象,褐煤为吸附剂,基于实验室小试,在正交试验的指导下,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褐煤对苯酚的吸附效果,确定了褐煤用量、振荡吸附时间、温度、pH值对苯酚模拟废水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褐煤用量为10 g、振荡时间为1.5 h、温度为25℃、pH值为6的条件下,对100 mL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苯酚模拟废水处理效果最佳,苯酚的去除率可达70.86%。在最佳吸附条件下,一方面结合吸附苯酚前后褐煤比表面积及孔隙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利用FT-IR对褐煤吸附苯酚前后表面官能团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褐煤内部孔隙发达,存在多类孔,以50 A以下的孔居多数,表明其微孔结构较复杂,且吸附行为致使孔隙面积缩小至近1/3,微孔减少明显,表明微孔对吸附过程影响很大;褐煤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为吸附苯酚提供了条件,在吸附苯酚的过程中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同时存在,褐煤主要表面宫能团—COOH、酚羟基及苯环结构骨架在化学吸附苯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两方面从微观角度很好地解释了褐煤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910.
氨挥发排放是稻田系统氮损失的主要途径.现有技术多以调控氮肥施用为削减氨挥发排放的技术手段;但由于氮肥投入基数较大且减投不能改变氨挥发途径氮损失比例,氮肥减投后的氨挥发排放仍是限制氮肥利用效率提升的瓶颈.对此,本研究选用满足环境友好和使用便捷的农业废弃物粉末和两性分子物质作为膜材料,配合氮肥施用在田面水表进行多次铺洒,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