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26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Fenton法对某合成制药废水进行了预处理试验研究,考察H2O2、Fe2+投加量及反应时间对废水CODCr、色度、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反应体系中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H2O2(30%)投加量为2%(体积分数),FeSO4.7H2O投加量为400mg/L,反应时间为60min时,废水CODCr、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67.73%和40.05%。通过GC-MS分析发现,该废水中含有多种脂类和苯环类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质,Fenton反应过程中出现了醇、酯、有机酸等较易降解的中间产物,随着反应的进行废水中苯环类、脂类等大分子有毒有机物得到大幅削减,废水的生物毒性大大降低,BOD/COD值由0.18上升至0.48,可生化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2.
大型石油罐区安全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道化学危险指数法对油库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进行了分析.选取油库最具代表性的原油储罐区和原油泵房为分析单元,得出其初期计算结果的危险等级都为"高",补偿计算结果的危险等级都降为"较低".这说明油库所计算单元在采取安全措施和预防手段的条件下,危险等级大大降低,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利用DNV公司的SAFETI软件对油库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得出了事故可能影响的范围和结果,同时提出了危险削减措施.根据油库事故的历史数据,事故类型选用了原油储罐以及原油管线泄漏.  相似文献   
33.
冻融条件下土壤N_2O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突发性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温室气体逐渐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温室气体的重要组成之一,土壤N_2O气体排放也一直都是研究的焦点.但长期以来开展的土壤N_2O监测大多在作物生长季节,随着研究的深入和领域的拓展,很多试验和数据证实冻融条件下土壤N_2O的排放不容忽视.冻融条件下土壤N_2O排放主要受土壤水分形态和分布,土壤团聚体形成或破碎,土壤微生物种群和数量,以及N_2O产生途径变化等因素影响.从以上几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冻融条件下土壤N_2O排放的研究进展.结合作者相关研究结果认为应加强以下重点领域研究:土壤团聚体形成或破碎导致微生物可利用的有机碳的包被或释放,冻融过程微生物种群变化引起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利用效率差异.解决这些问题将可以进一步丰富土壤温室气体产排领域的研究内容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4.
人为失误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的对人为失误进行判定的方法中,多把人为失误进行孤立考虑,存在着简单化、粗暴化的趋势.笔者认为,应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待员工在事故中的人为失误.  相似文献   
35.
为弥补传统基于GPS/GNSS的单点监测方式无法反映尾矿坝整体变形的局限性,提出1种结合坝坡现有位移监测系统的无人机尾矿坝边坡表面变形监测方法.利用单镜头轻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尾矿坝的空间三维地理信息进行数据采集与重建;基于设置在坝坡表面的位移人工监测点(水泥桩)对多期尾矿坝点云数据进行配准;通过对不同时...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了解安徽省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方法 利用2017—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臭氧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并结合后向轨迹模型和潜在源区分析,分别评价安徽省臭氧污染区域分布和气象要素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并分析区域传输对安徽省臭氧浓度的影响.结果 2017—2019年安徽省及各市臭氧浓度增长显著,2019年同比2017年增幅为12.2%,第二季度(4、5、6月)和第三季度(7、8、9月)是O3浓度相对较高的时期,且O3污染有"前移后滞"趋势.污染气团主要来自于安徽省内部地区,潜在源分布显示,皖中地区(合肥、安庆、马鞍山等城市)的贡献比例最大,外地源贡献主要来源于江苏省和山东省等.臭氧浓度与温度和太阳总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风速关联性不大.结论 安徽省臭氧污染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本地排放的加剧,外源输送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加之高温和强太阳辐射的影响,会加剧臭氧污染的程度,并导致重污染.  相似文献   
37.
介绍了盐硝联产清洁生产工艺在真空制盐企业排放的制盐母液中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并阐述了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为了构建科学有效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实现电力生产事故隐患分级监管,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在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基础上,提出风险评价敏感性因素,建立电力生产事故隐患定性三维分级模型和风险定量分级模型。通过调研并结合专家意见以及电力企业实际,建立了电力生产事故隐患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了配电作业的各指标权重。参考国内现有的事故隐患分级标准,结合风险可接受准则将电力生产事故隐患风险等级划分为4级,为电力企业提供隐患风险分级标准,促进电力生产事故隐患快速分级。  相似文献   
39.
40.
长江三角洲夏季一次典型臭氧污染过程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亮  朱彬  高晋徽  康汉青  杨鹏  王红磊  李月娥  邵平 《环境科学》2015,36(11):3981-3988
利用WRF/Chem空气质量模式对长江三角洲夏季一次典型臭氧(O3)污染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物理化学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式能够合理地再现这次长江三角洲夏季典型O3污染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2013年8月10~18日,长江三角洲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晴天、高温和小风的气象条件有利于光化学污染的形成.模拟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气象场、地理位置、区域输送和化学生成都对O3的时空分布有影响.敏感性实验表明,上海O3浓度在海洋性气流影响下较低,但上海排放源对长江三角洲O3浓度时空分布的影响较为显著;南京近地面高浓度O3主要贡献为化学生成(烯烃和芳香烃)和高层O3的垂直输送,杭州和苏州近地面高浓度O3主要来源于物理过程.在O3生成速率最大时(11~13h)对O3前体物减排,对长江三角洲15:00的O3峰值浓度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