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210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01.
西藏水生态保护对于保障国家水安全乃至亚洲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建立西藏水生态补偿机制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按照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根据西藏在我国水生态保护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从非工程措施角度,提出了建立西藏水生态补偿机制的总体思路,设计了补偿范围、主体、对象、标准、方式、程序等相关制度,提出了根据自然地理进行调整的补偿费用测算方法和监督考核原则,可为我国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2.
邹嘉南  安俊琳  王红磊  邵平  段卿  薛国强  庞博 《环境科学》2014,35(11):4044-4051
使用β射线测尘仪、EMS污染气体监测系统、安德森9级采样器和IC型离子色谱分析仪对2013年8月10~28日南京市亚青会期间PM2.5、污染气体和水溶性离子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亚青会期间PM2.5、NO2、O3和CO的浓度分别为37.0、19.3、48.1和0.7×103μg·m-3,分别比亚青会前降低了26.0%、42.6%、36.1%和46.1%.亚青会期间,细粒子段主要水溶性离子为Na+、NH+4、Ca2+和SO2-4,占80.6%;粗粒子段主要水溶性离子为Na+、Ca2+、NO-3和SO2-4,占77.9%.Ca2+、Mg2+和NO-3在亚青会期间为双峰型分布,其余离子为三峰型分布;亚青会前和后水溶性离子均为三峰型分布.由NO-3/SO2-4的值判断亚青会前和后南京市SO2和NOx主要来自于移动源,在亚青会期间主要来自固定源.  相似文献   
203.
以北京市大兴区南海子公园植被区与亦庄非植被区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植被区与非植被区PM10质量浓度日变化、月变化特征及典型天气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PM10浓度的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典型的双峰曲线,春、夏季的峰值出现在9:00-10:00和18:00-19:00,秋、冬季的峰值出现在8:00-9:00和18:00-19:00,且秋、冬季PM10浓度高于春、夏季;植被区与非植被区的PM10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植被区PM10浓度低于非植被区,且2月份PM10浓度最大;各季节优良天气排序为夏季(42.60%)> 秋季(31.10%)> 春季(26.43%)> 冬季(15.17%),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所占比例排序为冬季(55.52%)> 春季(27.57%)> 秋季(17.77%)> 夏季(3.58%);PM10浓度随降雨强度的增加呈减小的变化趋势,雨前12 h的PM10浓度均值表现为植被区(106.43 μg·m-3)<非植被区(157.39 μg·m-3),雨后12 h的PM10浓度均值表现为植被区(50.96 μg·m-3)>非植被区(38.41 μg·m-3);PM10浓度随风速的增大呈减小的变化趋势,风后12 h的非植被区PM10浓度削减率均值是植被区的1.23倍,且PM10浓度削减率均处于较高水平;PM10浓度随空气湿度的增大呈增大的变化趋势,随温度的升高呈减小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治理和控制北京市大气污染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4.
石家庄一次持续性霾过程形成原因及气溶胶垂直探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石家庄冬季霾过程的形成原因及污染物变化特征,对2015年12月17—26日一次持续性霾过程中地面气象要素、天气背景场、PM(PM_(2.5)和PM_(10))、气态污染物(SO_2、CO、NO_2和O_3)、边界层垂直结构和数浓度垂直分布进行了综合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华北上空稀疏的等压线和均压场结构、地面小风、高湿度的气象条件为这次霾污染的发生和持续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和水汽条件.霾过程中PM_(2.5)、PM_(10)、SO_2、NO_2、O_3和CO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08.1、299.4、75.3、81.9、13.1μg·m~(-3)和4.2 mg·m~(-3),分别是清洁天的5.8、4.5、1.4、2.4、0.5和4.7倍.逆温层的存在阻碍了近地层气溶胶粒子向高层的传输.逆温层上部层边界层内0.3μm和0.3~2.5μm的气溶胶数浓度分别减少了25%~40%和63%~85%.在200 m高度内,0.3、0.3~0.5、0.5~1.0和1.0~2.5μm的气溶胶在霾天的平均数浓度分别为503.0、295.7、103.9和8.9 cm~(-3),分别是清洁天的2.8、17.8、31.9和24.4倍.  相似文献   
205.
千岛湖溶解氧与浮游植物垂向分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5年9月对千岛湖坝前湖泊区5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千岛湖溶解氧、水温、pH、浊度、电导率和浮游植物等指标垂向分布特征,并讨论了水体中溶解氧特殊分层与浮游植物垂向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溶解氧垂向分布呈现"表层高,底层低"模式,波动范围在1.95~8.25 mg·L~(-1)之间,平均浓度为5.10 mg·L~(-1).低氧区出现在12~20 m水深,最小值在17 m为1.95 mg·L~(-1).0~12 m内维持在较高水平,垂向差异较小,12~20 m内出现突变骤减,甚至出现缺氧状态(4.0 mg·L~(-1));在20~38 m内溶解氧恢复正常水平,38 m以下因水深增大浓度减小.pH垂向分布与溶解氧分布完全一致,突变区域出现在同一水深.(2)浮游植物垂向上生物量差异明显,S1、S2、S3三断面浮游植物生物量呈现中层表层底层,S4、S5两断面浮游植物生物量底层表层中层,浮游植物在20~30 m区域内生长最好.(3)相关性分析发现溶解氧与水温在温跃层内相关性显著,水体垂向层化作用等物理过程以及浮游生物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决定了千岛湖湖泊区低氧区的范围与程度.浮游植物与溶解氧、pH显著负相关性,浮游植物在表层主要受水体掺混与溶解氧分层的影响,在底层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6.
有这么多的汽车和工厂污染空气,怎么办?你一定会想到,做点什么来保护自己。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你保护自己和其他人远离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207.
大山之恋     
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爱山。这话很有道理。山,扎根大地,高耸入云,挺拔刚健,势与天接。世间顶天立地者,除人之外惟有大山。逶迤群山,夹江湖而飞峙,蕴灵秀而奇崛。天地间所有的阳刚之气,所有的雄浑与壮美,所  相似文献   
208.
登山     
早春,在这充满活力的季节,我们来到香山。那蓝天白云,那绿草黄花,那鸟语轻风,时时处处流淌着超凡的清新和质纯。人与大自然相处,会感到一种倾心的真诚,一种怡爽的甘甜。站在山脚下,迎面崇山峻岭,它的魁梧显出无穷神力,它的感召力使人们愿与山为伴。和大山在一起,能够使人生发出跃上葱茏的激动,步云漫游天街的豪情不禁油然而生。此时,大  相似文献   
209.
古菌作为环境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碳、氮、硫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发挥重要贡献.本研究以汾河干流的渍水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定量PCR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湿地土壤中古菌群落的丰度、结构组成及其潜在功能,揭示了汾河干流湿地土壤中古菌群落的演替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汾河干流不同区域湿地土壤中古菌的优势类群具有明显差异,上、中、下游区域的古菌群落分别以Thaumarchaeota、Euryarchaeota和Nanoarchaeota为主.PCoA及ANOSIM分析也显示,不同区域间的古菌群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汾河中下游湿地土壤中的古菌群落呈现出极显著的距离衰减关系(p<0.01).汾河上游区域内的古菌群落可能主要参与了氮代谢相关过程,而中下游的古菌群落则可能以产甲烷过程为主.汾河湿地土壤中古菌群落的丰度主要受pH及氮磷有效养分的调控,而土壤有效磷和总磷是影响古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总体上,受不同区域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的影响,汾河干流湿地土壤中的古菌群落在纬度尺度上呈现出一定的生物地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10.
北运河沙河水库沉积物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其溯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集沙河水库表层(0~20 cm)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中氮、磷、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并结合排污口附近和水库典型区域沉积物中有机质(Organic Matter, OM)和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的荧光光谱特征、分子量分布特征(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D),研究了点源污染对沙河水库沉积物营养盐分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氨氮(NH~+_4-N)、磷酸盐(PO■-P)平均浓度及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的平均含量依次为(52.13±40.32)、(1.75±1.88) mg·L~(-1)与(2853.81±1501.93)、(1496.00±454.06) mg·kg~(-1).库区沉积物中TN、TP含量由库上游((1898.00±1047.54)、(1264.00±104.61) mg·kg~(-1))经库心区((2996.67±1405.13)、(1340.00±332.47) mg·kg~(-1))至库下游((4500.00±920.00)、(1750.00±10.00) mg·kg~(-1))依次增高.沉积物C/N比分析表明,点源污染区与库区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于陆源与自生生物源的混合源.而三维荧光光谱和分子量分布的分析表明,点源污染区与库区沉积物中DOM的组成特性具有一致性,且主要来源于自生生物源.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沉积物中营养盐(TN、TP)与有机质具有显著相关关系(p0.01).这些结果清楚地表明,点源污染区沉积物中高的营养盐、有机质含量是库区污染物累积的潜在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