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92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自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启动以来,如何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切实守好守牢这一底线和生命线,成为各地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的迫切需要。本文对当前生态保护红线监督工作的实践基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并从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完善法律法规与政策标准、提升监测评估与监督执法能力等方面,提出建立健全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督制度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2.
以FeSO4化学还原法为对照,开展硫酸盐还原菌原位修复铬污染土壤的田间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法处理后,土壤中Cr(Ⅵ)含量从6.48 mg/kg降至0.95 mg/kg,下降率为85.33%,修复后的土地质量符合国家一类建设用地的标准;土壤浸出液中Cr(Ⅵ)质量浓度从0.162 mg/L降至0.004 mg/L,下降率为97.53%;土壤中硫酸根浓度略有降低,硫酸盐还原菌的丰度显著增加。微生物原位修复铬污染土壤的效果好于化学还原法。  相似文献   
153.
矿化状垃圾填埋物在长期厌氧稳定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学特性,使其可用于水处理工艺.以矿化状垃圾填埋物为填充物,研究其在短程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工艺中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化状垃圾填埋物可通过短程反硝化实现亚硝酸盐积累,当进水C/N为2时NO2--N积累达50%,可为后续与厌氧氨氧化耦合脱氮提供基...  相似文献   
154.
通过解释结构模型(ISM)和主客观赋权法对影响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进行分析,采用多主体演化模型模拟海洋经济的四个子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探寻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模拟结果表明,未来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经过如下两步走的路径:首先以保护海洋资源环境为主导,利用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资源环境修复和保护;其次当海洋资源环境修复到一定程度后,选择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同发展的模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经济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5.
采用两组A/A/O方式运行的SBR反应器,溶解氧分别控制在2~4mg/L(对照组)和6~8mg/L(过量曝气组),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过量曝气对聚磷菌厌氧释磷、缺氧吸磷、好氧吸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量曝气初期,出水磷浓度低于对照组,一周后出水磷浓度开始上升,除磷率下降了18%;过量曝气时,厌氧释磷量是对照组的1.45倍,释磷速率不变,缺氧吸磷量增加,但反硝化聚磷菌的比例减少,好氧吸磷量和吸磷速率均降低,分别为对照组的75%和68%,而内源损耗引起的无效释磷和好氧吸磷能力降低是除磷效果变差的主要原因;过量曝气使污泥的SVI值升高,平均粒径减小,出水SS略优于对照组,污泥的含磷量降低,总磷去除效果变差,长期过量曝气,将会导致生物除磷过程的恶化。  相似文献   
156.
生活垃圾填埋场细菌气溶胶粒径分布及种群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卫生填埋是一种常用的生活垃圾处置方法.在倾倒、堆放、推平和压实等垃圾填埋过程中,有大量带有致病菌的微生物气溶胶逸散,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本研究在华北地区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置采样点,采集空气中的细菌气溶胶,解析细菌气溶胶的浓度、粒径分布和种群特征,研究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速对细菌气溶胶逸散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业区和覆盖区空气细菌浓度分别为(5 437±572) CFU·m~(-3)和(2 707±396) CFU·m~(-3).垃圾渗滤液处理区空气中的细菌气溶胶浓度最高,平均为9 460 CFU·m~(-3).细菌气溶胶的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冗余分析(RDA)显示,气象参数如相对湿度、温度和风速,显著影响细菌气溶胶在空气中的数量.作业区和覆盖区空气细菌粒径分布高峰分别在2. 1~4. 7μm和0. 65~2. 1μm.渗滤液处理逸散的细菌气溶胶大部分大于4. 7μm. Moraxellaceae,Bacillus aerius,Arcobacter以及Aeromonas是垃圾填埋场细菌气溶胶中检出潜在或机会致病菌.  相似文献   
157.
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唯一碳源及能源,从开封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活性污泥中富集得到细菌菌群LV-1,高通量测序显示LV-1共包含33个科、48个属,其中优势菌属为布鲁氏杆菌(Brucella sp.,62.78%)和中华杆菌(Sinobacter sp.,14.83%).在最佳降解条件下(30℃、p H6.0),LV-1 48 h内可将500 mg·L-1DBP降解93%左右,72 h内将1000 mg·L-1DBP降解95%以上.当DBP浓度为100~500 mg·L~(-1)时,LV-1对DBP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3.64~19.20 h.利用GC-MS对DBP生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进行分析,推测LV-1降解DBP的生化途径:DBP—→邻苯二甲酸-1-乙基-6-丁基酯(BEP)—→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邻苯二甲酸单乙酯(MEP)—→邻苯二甲酸(PA—→—→)CO_2+H_2O.此外,LV-1还能够有效降解侧链较短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及PA.  相似文献   
158.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模式,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内涵和衡量标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现有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在社会、区域和企业三个层面的研究状况,并归纳、总结了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1)以不同的理论为基础,分别建立社会、区域和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2)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等方法进行循环经济的总体评价.(3)加强对指标权重的研究.(4)加强对具体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9.
二氧化钛载银抗菌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二氧化钛系和银系无机抗菌剂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杀菌机理以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二氧化钛载银改性杀菌材料的最新进展,并就其研究开发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0.
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生态省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现状出发,分析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界定了循环经济的内涵,阐明了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省的核心,提出了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