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稻田层间流活性磷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特氟纶管采样法,原位、动态、实时地研究了水田15~20cm层间流活性磷(钼酸盐反应磷,MRP)的流失浓度及潜能.研究表明,早稻生长期间水田层间流MRP浓度为0.110~0.273 mg/L,晚稻生长期的MRP浓度为0.085~0.285 mg/L;水田15~20cm层间流磷素浓度差异与施用磷肥造成的土壤含磷水平大小直接相关,且随着土壤磷素的提高其流失潜能随之增加;配施有机肥不影响水田层间流磷素的流失潜能.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近50多年来的气象、社会经济和遥感监测等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地区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量的波动性较大。但从1998年之后呈快速的下降态势,目前正处于暖干化的气候期。气候的变干、变暖,使得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呈不断恶化趋势。(2)不同的地区,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处于同一气候区的呼伦湖和贝尔湖区域,由于人口分布密度、工业化程度等的不同,使得人类活动对呼伦湖区域生态环境演化影响较大,而对贝尔湖区域生态演变的影响相对较少。(3)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对农牧业产品等物质需求的增加而引起的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KMnO4用作阴极电子受体对牛粪长期发酵产电性能的影响,构建了以牛粪为主要底物的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考察了50,200,800mg/L KMnO4时牛粪MFC开路电势、输出电压、功率密度、有机底物变化及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当KMnO4为800mg/L(MFC-800)时产生的开路电势和输出电压最高,分别达到1148mV和234mV,最大功率密度达177mW/m3,库伦效率和净产能最大,分别为18%和19.5MJ/t;电池运行203d后,MFC-800的COD去除率最高,达68.1%;在电池运行过程中,MFC-800的VFA浓度增加了3.5倍,达388mmol/L;pH值从7.25下降到5.71下降了1.54;产电结束后,阳极发酵固态剩余物的成分符合《有机肥料》(NY525-2012)标准,可用于有机肥料生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崇贤镇土壤频繁遭受工业企业污染的实际情况,对其辖区内土壤重金属含量开展检测,进行污染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崇贤镇土壤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镉、汞、镍和锌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土样超标率分别为19.7%、14.2%、12.2%和2.9%;土壤污染综合指数≦0.7(清洁)的土样占54.0%,在0.7~1.0之间(尚清洁)的土样占35.8%,在1~2之间(轻度污染)的土样占10.2%。并提出了整顿供应污染企业、实行污染土壤修复、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次特强沙尘暴的微气象要素及PM10观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相关监测资料,对2006年3月9日特强沙尘暴过程近地层微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其与沙尘暴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特强沙尘暴过程中PM10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面蒙古气旋是形成这次特强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沙尘暴过程中近地层微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与气旋的位置和强度有关;温、压、湿和风速变化均与沙尘暴的强度密切相关;PM10与沙尘暴的强度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特强沙尘暴时段PM10最大值超过140mg/m3.  相似文献   
16.
典型草原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揭示典型草原区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探讨主要影响因子,利用内蒙古两个站点近20年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和相应的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土壤水分变化的基本事实和统计特征及影响因子,得出:年内土壤水分基本呈双峰曲线变化,春季化冻(04-08)到入冬前(10-18)的土壤水分平均相差5.3mm,大多数年份土壤水分年内可以达到平衡;年际变化有每隔7~8年走势发生改变的趋势;垂直向水分变化主要发生在60cm以上土层中,近几年深层变幅有增大的倾向;蒸降差与土壤水分变化呈相反趋势,生长季蒸降差对土壤水分的干扰最大.样本站0~50cm土层的最大容水量为85mm和135mm,多数时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在40%~60%以上,有较强的调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粮豆种植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农牧交错带巴林左旗为例,以历年减产率指标、减产率变异系数指标、风险指数指标和综合风险指标等为评估标准,分析了评估巴林左旗粮豆单产的风险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多数灾年的减产率在45%以下,从而得出一般性减产年份较多,而重灾或绝收年份较少的结论。根据气候相似性原理,结合小网格资源推算的方法,利用GIS技术,进行了粮豆种植的风险评估与区划,指出该地区风险分布具有北部高、南部低的连片性分布特点。同时对影响粮豆产量波动的风险成因进行了评估,得出南北部气候条件的差异和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是引起该地区粮豆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能源与环境     
1.能源生产和消费在过去30年中,世界商品能源的消费增长了三倍多,但最近增长速度已经减慢。一般认为,国民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量通常成正比。因而,当一个国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长时,其能源消费也就随之增加。然而,经济依赖能源的程度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经济结构可影响国民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间的关系;大量出口能源的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的增长比例比较接近,但对于不大量出口能源的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即远远高于能源消费的增长。能源的转换和利用率在逐渐稳步提高,这种发展趋势表明,人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