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磨蚀损坏是泥石流排导槽失效的重要诱因之一.对排导槽底面受泥石流冲刷而产生磨蚀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基于摩擦磨损理论分析排导槽的磨蚀系统特征,以期促进泥石流排导槽磨蚀损坏的机理研究及抗磨蚀结构的研发应用.通过泥石流排导槽磨蚀的野外现象考察和理论分析,总结了磨蚀系统构成、磨蚀影响因素、磨蚀形貌和磨蚀行为特征.结果表明,泥石...  相似文献   
12.
开口闭塞表现及其临界值判别是桩林泥石流拦砂坝设计中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国内外对桩林坝的相关研究还较少.通过开展桩林坝拦截泥石流试验,分析了泥石流重度、坝体排数、排间距、横向开口宽度等因素对桩林坝闭塞表现的影响.研究表明:桩林坝闭塞存在全闭塞、半闭塞、不闭塞三种类型.泥石流重度与桩林坝闭塞度呈正相关关系.当桩林排数从一排增加至两排时闭塞度有较大提高.排间距、开口宽度与桩林坝闭塞度成负相关关系.基于试验数据及多元回归分析提出了桩林坝闭塞度的经验计算公式.同时提出了桩林坝拦截泥石流临界综合闭塞判据F,当F≤8.1时,桩林坝表现为全闭塞类型;8.1<F<27.5时,桩林坝表现为半闭塞类型;F≥27.5时,桩林坝表现为不闭塞类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野外泥石流防治工程中窗口坝的开口闭塞类别,基于量纲分析理论,以室内水槽试验模拟实际工程,分析模型试验与实际工程的相关物理量及对应的相似准数;引入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在开源机器学习工具Scikit-Learn中,采用python编程实现算法;以室内水槽试验数据作为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的训练样本,进行机器学习得到分类模型,提出一种用于判别泥石流窗口坝闭塞类型的新方法;将测试结果与经验公式中闭塞度判别值F的分类结果进行正确率对比,结果表明,F值的分类准确率为88%,而支持向量机为92%,随机森林为94%,随机森林分类效果最好,机器学习理论为泥石流窗口坝在实践中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冷渍沟是安宁河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沟,沟内发育了一大型滑坡 碎屑流,为后续泥石流活动提供充足的松散物质来源。为了研究冷渍沟泥石流的危害特征,在野外调查和实地勘测的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背景条件及其特征,探讨了泥石流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泥石流防治对策。研究表明,冷渍沟泥石流属于过渡性(亚粘性)高频大规模泥石流,泥石流成灾速度快,危害严重;百年一遇的泥石流容重为21 t/m3,五十年一遇的泥石流容重为20 t/m3,二十年一遇害泥石流容重为19 t/m3,相应的峰值流量分别为12768、8171和3818 m3/s。在常态下,冷渍沟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规模会逐渐减小;但如果近期遭遇强震或者暴雨,一旦滑坡失稳堵塞沟道,将会暴发大规模泥石流,很容易堵断安宁河,对上下游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建议在该流域布设必要的泥石流防治工程;同时加强对沟道两岸和滑坡稳定性监测,做好泥石流发生的监测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15.
超声强化混凝去除蓝藻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超声波对藻类的混凝去除强化,证明超声波可以快速、高效地提高藻类混凝去除效率,减少混凝剂用量.在混凝剂投加量为0.8 mg/L时,5 s超声处理,藻类去除效果比对照样好30%.同样,藻类去除率都为92%时,5 s超声预处理可以将混凝剂投加量降低至1/3.超声预处理时间对强化混凝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1~5 s的超声处理均可产生满意的结果,1 s为最优、最经济时间,而预处理超过30 s反而降低混凝效果.低频下不同处理频率对超声强化混凝效果影响不大,在80 kHz的频率下,最佳功率为50 W.最佳pH值在8~9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深圳在以超常规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成长的同时,也付出了较为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作为改善环境的有效工具,环境监督管理监控中心及在线监测系统初步改变了以往环境监察相对被动的工作模式,推动了对污染源的预警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梯-潭结构型排导槽是一种适用于大比降沟床条件下的泥石流排导工程措施,因其良好的防治功效和工程价值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选取泥石流容重、规模和潭深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水槽试验模拟泥石流在梯-潭结构型排导槽中的运动过程。结果表明,潭内表层铺填的砾石在泥石流浆体强烈的紊动和大颗粒冲击碰撞下发生明显的物质交换现象,且排导过渡性泥石流时物质交换现象最为强烈,稀性泥石流次之,粘性泥石流则相对较弱;梯-潭结构型排导槽的消能主要体现在泥石流通过梯-潭结构时泥深变化和加剧紊流两个方面;梯-潭结构的消能效率与潭深呈正相关关系,且消能率基本大于20%,最大消能率可达73.93%。当潭深过大时,梯-潭结构对泥石流表现出明显的拦截作用,虽消能效果明显,但与排导宗旨相悖。而泥石流规模对梯-潭结构消能的影响相对较小,整体呈现规模越小消能率越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龙洞沟泥石流及其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龙洞沟发育于岷江上游四川茂县境内,沟口地带属干旱河谷区.该沟流域面积14.52 km2,沟长9.15 km,相对高度2 534m,沟床比降23.7%,沟内滑坡发育,形成泥石流的地形和松散固体物质条件充分;偶尔出现的高强度、短历时暴雨是泥石流形成的水源条件和激发因素.该沟主沟为低频率泥石流沟,以中-大规模和特大规模泥石流为主,中-大规模泥石流约30~50 a一次,大-特大规模泥石流约50~100a一次;支沟泥石流活动频繁,但多为小规模.泥石流流体性质,支沟的几乎均为粘性,重度可达2.0~2.3 t/m3,而主沟的则以稀性为主,重度一般为1.3~1.6 t/m3.泥石流治理采用土木和生物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土木工程包括谷坊17座,拦砂坝5座,主沟排导槽1 054 m,支沟排导槽198 m;生物工程按流域生态功能分区进行,在分出的5个生态区实施造林398 hm2,退耕还林还草40hm2,林地封禁、抚育779 hm2,果园改造、更新40 hm2,生物谷坊10座.  相似文献   
19.
游勇  陈述蔚  陈征雄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0):100-103,109
文章对我局建设并投入运行管理的人工湿地工程和人工快渗工程进行统计分析,对这两种土地污水处理法从工艺特点、建设的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成本和投入产出比、实际运行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总结出各自的优缺点,以期能对今后建设同类型的项目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窗口坝是泥石流拦挡坝常用类型之一,其设计仍以设计者的经验和水工设计方法为主,尚缺乏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窗口坝设计时如何选择合理的开口尺寸、数量,使其达到良好的拦砂效果,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实验对窗口坝拦截不同性质泥石流时的闭塞类型及其临界条件进行了探讨,发现窗口坝拦截稀性、过渡性泥石流时表现为全闭塞、部分闭塞和不闭塞3种类型:当F≤0.95时,窗口坝全闭塞;当0.95F≤1.5时,窗口坝部分闭塞;当F1.5时,窗口坝不闭塞。窗口坝拦截粘性泥石流时表现为全闭塞和部分闭塞2种类型:当F≤2.7时,窗口坝全闭塞;当F2.7时,窗口坝部分闭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