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2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82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1.
大连在全国率先创建新型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实现废旧物资回收与垃圾分类回收在同一个垃圾分类回收站内完成,有利于各类废物资源集中收集、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或处理,彻底改革了我国传统落后的废旧物资回收与垃圾收集处理方式,为废旧物资与垃圾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提供了保障条件,也为垃圾处理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2.
预处理对造纸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碱(NaOH)和生物(蘑菇渣、绿色木霉)2种方法分别预处理造纸污泥,并将预处理后的造纸污泥与味精废液进行联合厌氧消化,研究不同预处理方式对造纸污泥的影响以及对后续联合厌氧消化甲烷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造纸污泥经过碱(NaOH)预处理和生物预处理(蘑菇渣、绿色木霉)后,污泥颗粒的结构变得紧实、平滑,颗粒间的孔隙度减少,污泥絮体中的纤维长度明显变短、污泥中的SCOD增加了35.5%~1130%、VSS降低了6%~19%、SVsludge增加了32%~192%,NH3-N浓度提高了36%~62.4%,表明预处理后污泥中的大分子物质被降解成小分子物质,且碱预处理对污泥产生的变化较生物处理大;经预处理后的造纸污泥与味精废液联合厌氧消化,甲烷得率分别为:NaOH预处理0.32m3 CH4/kg VS、蘑菇渣预处理0.23 m3 CH4/kg VS,较CK分别提高了54%~88%和12%~34%,可见碱预处理提高甲烷产率效果更明显,由于蘑菇渣预处理具有成本低、解决二次污染、实现废物再利用等优点,因此两者在预处理提高造纸污泥厌氧消化甲烷产率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3.
造纸污泥与味精废液联合厌氧消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中温单相间歇式厌氧消化工艺,对造纸污泥与味精废液进行联合厌氧消化制沼气,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处理的产甲烷性能以及TS、C/N、接种量三种因素对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中温条件下,各处理的VFA、SCOD与累积甲烷产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其中VFA、SCOD指标均在12d左右达到最高值,各处理中仅T3在VFA高峰期表现出甲烷菌活性抑制效应,TS对三个指标均产生显著影响,系统的累积甲烷产量最高达5482ml;正交试验结果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显示:三个因素对系统累积甲烷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TS>C/N>接种量,其中TS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最佳工艺条件为:TS=10%、C/N=20、接种量=5%,该条件下造纸污泥与味精废液的用量比为10:1.  相似文献   
114.
西安市燃煤中铅的排放量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为了研究燃煤过程中铅的排放量及其环境效应,对西安市燃煤电厂的原煤、底灰、飞灰的含铅量,采暖期燃煤锅炉的原煤和炉渣的含铅量,采暖期和非采暖期降尘的含铅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测算.结果表明: 燃烧1 t含铅量为30 g左右的煤,排放到大气中的铅为20 g左右.燃煤中铅的排放率为66%左右.西安市及邻区每年工农业和民用燃煤1000万t左右,主要为渭北石炭-二叠系煤,含铅量为30 g/t左右,其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铅为200t左右.  相似文献   
115.
笔者在2022年选择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区(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12次独立降水,利用水质自动监测站等技术手段,研究31个地表水监测点位水质变化。汛期柯桥区污染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上升到0.27、0.120和0.015 mg/L,差异显著(p<0.0001)。从影响因素看,汛期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水质污染程度随之增加。经配对Wilcoxon检验,小雨期间氨氮、总磷变化不显著(p>0.05),其余情形下,3项污染指标变化均显著。为进一步改善水质,笔者针对上述区域的不同特点给出了开展针对性的治水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6.
人体血液中元素水平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由于血浆和不同血细胞的组成和功能各不相同,对不同污染物的负载量可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建立血液样本中不同组分的分离方法,对于进一步开展污染物内暴露水平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建立了一种血液样本不同组分的分离方法,通过优化Percoll密度梯度和离心条件实现了外周血样本中血浆、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同步快速分离。该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地分离多种血细胞组分,获得的细胞纯度较高,呈单细胞分散状态。基于该分离方法,进一步利用微波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原子吸收光谱测定了4种血液组分中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研究了其在人体外周血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元素在血液不同组分中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Ca、Mg和Cu在血浆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细胞,而Fe、Zn在红细胞中含量最高。该分离方法为污染物内暴露水平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7.
采用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同位素稀释-HPLC-MS/MS法同时测定三角帆蚌肉中9种N-亚硝胺类化合物(NAs),通过优化前处理和仪器条件,使方法在5.00μg/L~2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2.58μg/kg~8.86μg/kg。对样品做2个质量比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各组分的平均回收率为78.1%~90.3%,RSD值≤6.8%。将该方法用于测定20个河蚌样品,9种NAs均为未检出。  相似文献   
118.
贵阳市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策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当前形势下,如何实现贵阳市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是当地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阐述了贵阳市环境经济系统的特征,在引入和结合系统动力学、情景分析和协调度分析三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贵阳市协调发展策略分析的研究框架。遵循框架中的思路和方法,构建了贵阳市环境经济系统仿真模拟模型,围绕GDP增长、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环保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5个情景的情景预测和协调度分析,通过反复模拟、反馈、调整及分析,识别出情景5为较理想的一种发展模式,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基本策略方向。研究结果是贵阳市未来发展的科学参考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9.
近年来,为加强低碳城市建设、实现区域低碳发展,我国各级政府相继推出了诸如低碳社区试点、低碳城镇试点等城市建筑群的低碳示范试点。设置节能减碳目标、出台政策举措和评价试点成效的前提是对碳排放的定量评估。城市建筑群碳排放核算模型综合借鉴了IPCC方法学、《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国际标准》(GPC)、WRI《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工具(1.0、2.0)》和国家发改委《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等碳核算方法学,基于城市建筑群碳排放高度集聚、来源复杂、边界模糊等特征,对相关方法学进行了适用性修正,并通过某高教园区碳核算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建筑群碳排放模型可成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核算碳排放的有效工具,为规划制定、目标设置、政策出台和成效评估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20.
以淡水丝状藻法乐水绵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在不同pH下其环境应激酶、叶绿素a含量和细胞死亡率的变化,以期能为水体中淡水丝状藻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pH为6.0~8.0时,法乐水绵对pH胁迫具有一定的抗逆性,表现为叶绿素a含量和环境应激酶含量变化较平稳。但随着pH胁迫的增加,法乐水绵细胞对胁迫引起的自由基损伤修复的能力下降。法乐水绵细胞通过形成更多的环境应激酶、增加其活性等途径来消除因胁迫而生成的多余自由基、缓解对膜系统的攻击。但pH超过8.5后,抗逆性减弱,法乐水绵出现生长抑制,pH胁迫对细胞结构的破坏加剧,导致出现细胞结构变异和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