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24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基于流域系统的暴雨径流型灾害链--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雨径流是一种最普遍、最活跃、最敏感的致灾因子,在其形成过程中易诱发灾害链.根据灾害系统理论和暴雨径流形成规律,系统研究了湖南省江湖流域暴雨径流型灾害链,结果表明:(1)湖南省特定的自然环境助长了暴雨径流型致灾因子链的形成与发展;(2)从类型上讲,可分为四水流域山丘区坡面汇流型致灾因子链、四水河网洪水汇合型致灾因子链和洞庭湖区洪水组合型致灾因子链;(3)从灾害性质与特性上看,除了具有一般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外,还具有显著的关联性、互生性和放大性;(4)从致灾能量上看,当各级致灾因子的实际致灾能量一定时,各承灾体抗灾阈能总量越小,致灾因子链的有效致灾能总量越大;(5)从灾情上看,灾情表现的形式多,承灾体损失价值量的累积值巨大.  相似文献   
32.
东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洞庭湖湿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大湿地资源集中地之一,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文章分析了东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特征,提出了不同类型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持续开发湿地旅游资源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面开发湿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应,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3.
基于典范对应分析的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环境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岳跃民  王克林  张伟  陈洪松  王敏 《环境科学》2008,29(5):1400-1405
喀斯特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环境容量小,抗干扰能力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海拔、地貌地形特征等环境因子对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异有重要影响,峰丛洼地地貌景观异常破碎,石漠化严重,土壤性质对其环境的变化更加敏感.在野外调查取样、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土壤-环境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异有很大差异,全氮、碱解氮、有机碳、速效磷、速效钾、碳氮比的空间变异要比全磷、全钾和pH值的空间变异大,其中全氮、碱解氮和有机碳的空间变异趋势相似;不同的土壤性质与不同的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性不同,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与裸岩率和坡度有很好的关联性,速效钾主要受植被类型的影响,碳氮比与土壤厚度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全钾、全磷和pH值受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的环境因子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类型>裸岩率>坡向>土壤厚度>坡度>海拔高度.除全钾和pH值以外,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4.
农业小流域粮食产量稳定与水环境质量提高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地调研了我国典型黑土区农业小流域粮食产量与施肥量的空间异质性,通过建立产量施肥量模型对施肥量进行空间上的优化调整,并选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水文水环境模型进行流域水环境模拟.结果表明,施肥量在流域尺度上存在空间调整的可能和需要.在小流域粮食产量稳定目标下,通过施肥空间优化调整可减少小流域总施氮量的1.88%,同时SWAT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施肥空间优化调整可降低NH 4+-N、NO 3--N营养盐输出分别为9.7%及5.6%.  相似文献   
35.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3种灌木群落土壤有机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分别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3种灌木群落土壤有机层(OL)与表层土壤(表土,TS)的基本物理与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有机层干物质现存量为乔灌丛(5 478.96 kg hm2)>藤刺灌丛(4538.99 kg hm2)>灌丛(3 665.37 kg hm2);有机层与表土含水量分别为乔灌丛>藤刺灌丛>灌丛、乔灌丛>灌丛>藤刺灌丛.(2)总有机碳(TOC)、全氮(TN)在有机层中的含量基本为未分解层>分解层,全磷(TP)、全钾(TK)则相反;有机层的TN、TP释放回归速率主要受到凋落物质量的限制,而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对次要;P素的回归周期最长,是养分归还的限制因素.(3)有机层中的TN贮量依演替阶段从低到高而降低,TP与TK贮量群落间相差不大,但表土与有机层中的养分库格局规律并不一致,在表土中层各养分无素贮量基本上均以乔灌丛最高,即随着群落的正向演替,养分在土壤中的累积基本呈增加的趋势.图1表3参25  相似文献   
36.
黄宇  苏以荣  王克林 《生态环境》2000,9(4):281-283
为了解肯福环境移民示范区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特对移民迁入前和移民迁入后第3年示范区的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耕层土样的8个土壤养分指标。结果表明,示范区土壤肥力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不同的养分元素含量变化又有差别,并且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变化也存在差别,宜林类用地土壤肥力降低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37.
西南环境移民安置地的生态环境状况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桂西北环江县肯福环境移民安置示范区为例,对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环境移民安置区的气候、地貌、土壤与植被等主要生态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取样分析。研究表明,环境移民安置地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充足,且雨热同季的特点;地貌破碎,土地以坡地为主,但有一定量可开垦利用的土地;土壤主要为红壤,土壤剖面发育良好,土壤质地和结构尚可,有机质和氮含量相对丰富,但磷、钾缺乏,土壤酸度大;植被以先锋植物为主。  相似文献   
38.
21世纪前期湖南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是我国中部农业精华地带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受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国家政策导向和原有基础等多重影响,形成了传统农业发达而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经济。21世纪前期,为实现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和区域经济质量的提升,追赶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湖南提出了工业化带动的区域经济战略。由于现阶段国内外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加之在科技发展、资源结构和区域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较大的差异,湖南的工业化必须在对原有传统工业化战略有所扬弃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战略。战略的基本点表现为:(1)将优势传统农业产业进行工业化改造,实现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2)打破城乡户籍隔离体制,依托城镇化的率先突破,带动工业化发展;(3)高度警觉工业化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分类推进,实现不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战略。  相似文献   
39.
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时空格局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与社会现象,适度的差异对宏观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差异过大不仅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危害,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全国,也是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湖南省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迅速提升,但省域内区域经济差异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计量统计为基础,分析了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GIS技术,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湖南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差异的成因,并提出了协调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0.
土地利用变化对洞庭湖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近年来洞庭湖区土地利用状况波动频繁,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可以为该区正在进行的生态重建提供依据。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 在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将洞庭湖区生态资产划分为7类,利用洞庭湖区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估算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①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点,前10年湖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亏损,后10年生态价值回升并有所提高,表明湖区生态建设出现一定成效;②虽然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湖区生态系统价值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湿地生态系统价值变化决定湖区生态系统总价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