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4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683篇
安全科学   901篇
废物处理   134篇
环保管理   416篇
综合类   2693篇
基础理论   482篇
污染及防治   390篇
评价与监测   216篇
社会与环境   151篇
灾害及防治   17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91.
采用接触氧化反应器处理农村分散污水,通过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研究表明采用接触氧化反应器处理农村污水,在反应器内溶解氧(DO)质量浓度维持在2.0~4.0 mg/L,水力负荷为3.53 m3/(m2·d)的运行条件下,对COD,NH4+-N及 IN去除率分别达到76.10%,68.12%,60.50%,出水可稳定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792.
石墨炉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重金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石墨炉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8种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并通过仪器工作条件和消解条件的选择,以及质谱干扰和基体干扰的消除对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建立的试验条件下对土壤进行石墨炉消解,土壤中重金属(锌、镍、铜、钒、铬、铅、镉、锰)的检出限为0.002~0.59μg/g,精密度为1.1%~8.7%,回收率为95.0%~105%。本方法消除干扰强,检出限低,精密度好,准确度高,试剂用量小,适用于大批量土壤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93.
土地经济系统与土地利用系统作为土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土地系统和谐发展的前提,其协调状况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以三峡库区2007年、2010年、2014年的指标数据作为数据源,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三峡库区经济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4年三峡库区土地经济与土地利用间的协调发展状况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处于协调性较差的状态,60%的区域的协调发展系数处于0.2以下,江津区等6个区域在0.2—0.3的范围,重庆主城区的协调发展系数最高,一直维持在0.7以上。该研究可为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和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794.
正绿色创建系列工程为环保理念的传播和实践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进社区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为各个单位、部门直接参与和广大市民亲身体验环境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要绿水青山,还是要金山银山?这在杭州,从来都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多年来,杭州市一直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自2000年就开展的绿色创建活动,引领着杭州市生产生活的绿色化潮流。2003年启动的生态市建设工作中,以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基地、绿色医院等为重点的"绿色  相似文献   
795.
采用铬渣冷固结球团方法来处理铬渣,研究了不同原料配比的铬渣冷固结球团的成球性能和强度,并用煤气进行了球团的还原实验。结果表明:铬渣的成球性能较好,在自然养护20d后,球团的抗压强度可达30kg/球以上。在900℃用煤气还原铬渣冷固结球团后,铬渣中的Cr^6含量在5mg/L以下:在1200℃还原后,有的铬渣中未检出Cr^6铬渣完全解毒,还原后的铬渣冷固结球团可进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79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贷资金流向和结构的锁定,是实体经济向预定经济目标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绿色信贷基本指导目录是执行绿色信贷政策的瞄准器,在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起到导向、促进、分配和风险管理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7.
井下作业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能及时的消除人为、机械等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工作人员抱着侥幸心理去实施作业任务,或者去强行作业,不仅会造成油田严重的能源损失,也会造成经济、人力、物力的损失,也极易造成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伤害。加强油田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就必须从作业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手段等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98.
采用HAZOP与LOPA相结合的方法,对二醋片筒仓系统开展风险分析,结果表明,现有安全防护不足,在新增安全措施后,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799.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罗晓虹  王子芳  陆畅  黄容  王富华  高明 《环境科学》2019,40(8):3816-3824
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在各粒径团聚体中的分布规律,以期为重庆地区土壤结构的改善及土壤有机碳库的维持及提高提供依据.以重庆市北碚区6种土地利用方式(针阔叶混交林、竹林、果园、旱地、水田和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对土壤进行粒径分组,对比分析了6种土地利用方式处理下土壤团聚体和团聚体有机碳在0~20、20~40、40~60和60~100 cm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结构和肥力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在0~100 cm土层土壤的各粒径团聚体中,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团聚体粒径均以 0. 25 mm为主;其中,竹林 0. 25 mm团聚体含量最高,其次是荒草地,旱地与果园含量最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 25~2 mm的粒径团聚体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28. 78%~50. 08%),而0. 053~0. 25 mm和0. 053 mm的粒径团聚体主要集中在40~60cm土层.在整个土壤深度内,竹林和荒草地的土壤团聚体MWD和GMD均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即二者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r=0. 569,P 0. 01),在0~100 cm土层中,土壤0. 25~2 mm和0. 053 mm粒径的有机碳含量较高,其中0. 25~2 mm的最高,平均含量为56. 54 g·kg~(-1).除旱地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在20~40 cm土层内最高,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各粒径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现出显著的表层富集现象.总体上,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竹林和荒草地在各土层中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好,且在各土层中,竹林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00.
乌鲁木齐河源区黑碳气溶胶浓度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七波段黑碳仪对2016年8月—2017年7月乌鲁木齐河源区大气中黑碳气溶胶进行了实时监测,并结合同时期气象资料对该区域黑碳气溶胶浓度变化特征、影响因子和可能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乌鲁木齐河源区黑碳浓度在102~1525 ng·m~(-3)之间变化,均值为520 ng·m~(-3).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浓度分别为425、536、686和427 ng·m~(-3),呈秋季最高,夏季次之,冬、春季低的季节变化特点.日内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双谷特征,在当地时间8:00—9:00(与北京时间的时差为2小时,即为北京时间10:00—11:00,下同)和16:00—19:00有两个明显的峰值,可能与当地的排放和气象因素有关.乌鲁木齐河源区黑碳的本底浓度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为253、271和290 ng·m~(-3),而冬季黑碳的本底浓度仅为162 ng·m~(-3).与其他偏远地区相比,乌鲁木齐河源区因受较多排放源影响,黑碳浓度本底值较高.黑碳气溶胶浓度与气象因素相关性显著,当风速小于2 m·s~(-1)时,黑碳的平均浓度明显偏高,当相对湿度大于55%时,黑碳浓度明显偏低.由浓度权重轨迹分析和波长吸收指数(AAE)可知,乌鲁木齐河源区的黑碳浓度,除了受本地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质燃烧排放的影响以外,还可能受到中亚地区远距离传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