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96篇 |
免费 | 555篇 |
国内免费 | 36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58篇 |
废物处理 | 106篇 |
环保管理 | 338篇 |
综合类 | 2139篇 |
基础理论 | 411篇 |
污染及防治 | 332篇 |
评价与监测 | 172篇 |
社会与环境 | 129篇 |
灾害及防治 | 1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1篇 |
2023年 | 118篇 |
2022年 | 158篇 |
2021年 | 155篇 |
2020年 | 145篇 |
2019年 | 139篇 |
2018年 | 157篇 |
2017年 | 105篇 |
2016年 | 114篇 |
2015年 | 114篇 |
2014年 | 254篇 |
2013年 | 153篇 |
2012年 | 187篇 |
2011年 | 183篇 |
2010年 | 157篇 |
2009年 | 185篇 |
2008年 | 131篇 |
2007年 | 148篇 |
2006年 | 128篇 |
2005年 | 132篇 |
2004年 | 146篇 |
2003年 | 159篇 |
2002年 | 108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98篇 |
1999年 | 111篇 |
1998年 | 87篇 |
1997年 | 82篇 |
1996年 | 97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85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64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61.
基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Indicators System for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ofWater Resources Use, ISSAWRU)构建的一般方法与步骤,论文围绕初始、优化和评价检验三个过程构建ISSAWRU;针对ISSAWRU构建中的指标信息重复和干扰问题,提出相关分析与粗糙集Horafa 属性约简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指标体系的优化,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与粗糙集耦合的评价方法对优化结果进行评价检验。以福建省为例,9 个设区市为研究单元,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从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状况、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四个方面,构建由30 项指标组成的初始ISSAWRU,通过筛选得到由12 项指标构成的优化ISSAWRU,进而对这两套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结果分析表明:相关分析与粗糙集Horafa 属性约简算法相结合的指标信息优化方案是可靠的;筛除重复和干扰指标信息,简化了繁杂的指标体系,降低了后续评价的计算复杂度,并且信息筛选后的优化ISSAWRU比初始ISSAWRU评价结果更合理。 相似文献
862.
太湖蓝藻预警监测一直是政府及环保部门关注的重点工作并已经成为日常监测任务,但由于数据汇总和日统计评价工作量大,每项指标评判靠人工处理效率明显低下,蓝藻预警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该系统以蓝藻监测和上报的实际业务需求为基础,综合了地表水各项指标的评价功能,并运用网络平台方便灵活地与其他部门共享蓝藻监测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综合分析人员工作效率,同时还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863.
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耐药菌,具有向环境传播耐药菌与抗性基因的潜在危险,但目前缺乏对城市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耐药菌的研究.为此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卵形消化池污泥进行了为期1 a的调查研究,考察了中温厌氧消化过程中四环素类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厌氧耐药菌的污染特征与去除效果,并分析了耐药菌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厌氧进泥中四环素类耐药菌浓度与耐药率均低于β-内酰胺类.中温厌氧消化过程可以去除1.48~1.64 log单位的耐药菌(P<0.05),但经过厌氧消化后氨苄西林与头孢噻吩耐药率有显著增长(分别增加了12.0%与14.3%,P<0.05).厌氧进泥中耐药菌分布有明显的季节特征,除金霉素耐药菌外,其它耐药菌的浓度均为寒冷季显著高于温暖季(P<0.05). 相似文献
864.
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以壬基酚为模板分子,4-乙烯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在无定型硅胶表面合成了壬基酚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表征证明成功在硅胶表面合成了表面印迹聚合物。对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考察的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壬基酚仅15 min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去除率达75.13%,具有明显的快速吸附性和良好的选择吸附性。与C18柱相比,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填料的固相萃取柱对纺织品中的壬基酚具有显著的选择性分离和富集的能力,对壬基酚的加标回收率为86.4%~95.3%,相对标准偏差为2.8%~4.9%,表现出较高的回收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65.
866.
基于化工发展胁迫的连云港生态风险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区域生态风险预警为目的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工作,可以为政府实现有效的生态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构建了包括化工风险压力指数、区域环境状态指数、区域生态风险管理指数的区域化工生态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根据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进行生态风险状态以及趋势预警的具体方法.并据此对连云港地区进行了区域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及状态预警.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多数镇化工总体而言风险不大,处于无警和轻警状态,分别占总数的11.1%和71.4%;中警状态占15.9%,包括人口稠密的连云港市区,云台乡和花果山等自然保护区以及灌河入海口;堆沟港镇属于重警区域,占总数的0.02%;无巨警区域. 相似文献
867.
国外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是灾害风险管理的科学工具,为灾害应急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对国外几个应用较为广泛的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了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方法及要点,从评估方法、应用特点、使用效果等多个角度对这些模型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同时,总结了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具备良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应符合的基本原则,并以本文介绍的风险评估模型为例,对其基本原则的符合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只有在科学性与实用性之间获得最佳平衡点,并与应急规划、风险管理与减灾过程充分结合才能获得最佳的应用效果;建立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尤其要重视公众充分参与、在风险相关部门和人群中通过风险沟通建立统一的认识、准确界定脆弱性人群、有效解决数学模型或专家判断的不确定性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68.
目前,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少数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增长过快,与职工工资差距过大等。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快速增长可以说是外有拉力,内有推力,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带给我们许多启示,特别是在企业负责人薪酬确定方面,不能过分强调薪酬的外部公平,而忽略了其内部公平。企业负责人薪酬确定,应加强业绩的横向比较,建立多维的薪酬水平确定参照系,完善中长期激励制度和薪酬确定程序。 相似文献
869.
基于复杂系统的民族地区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民族地区非常规突发事件属罕见非常规突发事件,是典型的复杂系统。传统的应急管理模式不能适应这类具有非线性复杂系统特征的罕见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需求。因此,应该将民族地区的各类民族因素和社会特征作为民族地区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的基础变量,并进行复杂性分析,进而构建民族地区非常规突发事件演化规律的可视化仿真模型,然后在PeMS(平行应急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对该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评估、反馈与改进。 相似文献
870.
煤矿安全管理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安全投入和安全产出的角度分析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各要素之间错综复杂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煤矿安全管理与控制问题;利用VENSIM建模软件做出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图,建立煤矿安全管理的系统动力学流图模型。采用宁煤集团灵新煤矿的实际安全生产数据进行模拟分析,确立最优安全管理与控制方案,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