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41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王悦  辛星 《劳动保护》2024,(3):53-55
<正>天津口岸是我国重要的肉类进口口岸和北方进口肉类产品贸易集散中心,依托天津港区位优势和产业配套设施,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冷链物流企业,天津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600亿元,主要分布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及环城四区。根据近几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的赔付记录,冷链物流企业事故频频发生,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带来很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52.
温度对蚯蚓生理生态适应性影响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室单因素试验设置4个平行处理,温度分别为5、15、25、35 ℃,分析不同温度下蚯蚓生存状况,研究温度对蚯蚓生理生态适应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在5、35 ℃时,蚯蚓不能正常生活,发生死亡或逃逸;温度在15、25 ℃时,蚯蚓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呼吸强度增强,新陈代谢加快,蛋白质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大,蚯蚓生长和繁殖速度较快.可见,如果将蚯蚓的生存环境保持在15~25 ℃,蚯蚓可以高效发挥其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53.
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GC-ECD)测定水体中多氯联苯Aroclor系列Aroclor1016、Aroclor1221、Aroclor1232、Aroclor1242、Aroclor1248、Aroclor1254、Aroclor1260。样品经正己烷溶剂萃取,再经全自动样品浓缩仪(EVA)浓缩萃取液至1 mL,供气相色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加标回收率在75%~110%之间,检出限为0.1μg/L。该方法采用双塔双柱双检测器,排除了误检和其他物质的干扰,保证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方法简单、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54.
本文对纳滤膜进行了简要介绍,综合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操作压力的提高会逐步提高产水通量和盐通量并最终趋于稳定、进水盐浓度越大脱盐率越低、p H的增加会导致脱盐率先升高后降低、温度对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比较复杂,需综合考虑。最后对纳滤膜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5.
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对有机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回收,回收效率可达41.3%,同时产生95.5J的电能;在MFC体系中,氨氮迁移规律符合Levenberg-Marquardt方程(R2>0.95).进一步将回收的氨氮协同CO2通过氢氧化细菌合成微生物蛋白,固碳效率为1.1LCO2/(L·d),细胞干重产量为2.41g/L,蛋白质含量为49.4%,氨基酸的产量为1.19g/L.本实验产出的微生物蛋白的氨基酸含量高于斑鰶鱼,氨基酸种类多于市场植物蛋白饲料,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实际应用潜力.本系统可协同转化CO2和氨氮合成蛋白,提供绿色可持续的蛋白供应源,助力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对有机废水资源化利用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6.
北京道路交通环境亚微米颗粒物元素组成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11年12月和2012年8月对北京北四环道路交通环境中亚微米颗粒物(PM1)进行了采样,并对PM1的质量浓度、元素组成及主要来源进行了分析.夏季非灰霾时段PM1日平均浓度为(52.5±29.9)μg·m-3,灰霾时段PM1浓度增加到(154.2±36.3)μg·m-3;冬季非灰霾时段PM1日均浓度为(59.6±32.5)μg·m-3.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对颗粒物中元素进行分析,共得到Na、Mg、Al、Si、P、S、Cl、K、Ca、Ti、V、Cr、Mn、Fe、Ni、Cu、Zn、As、Cd、Ba和Pb等21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其中S、Cl、K、Na、Si、Zn、Fe和Ca等8种元素含量较高,占测试元素质量浓度90%以上.污染元素浓度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夏季S元素浓度较高,冬季As、Cl、K、Pb、Mn、V、Cd和P等元素浓度较高.应用富集因子法发现,PM1相对PM2.5能够更好地反映人为源的元素污染特征.应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出PM1的3个元素浓度贡献主成分因子:因子1反映燃煤、交通源排放和生物质燃烧,因子2反映道路及建筑扬尘贡献,因子3反映机动车排放和工业排放.因子1和因子3之和的夏季和冬季贡献比例分别高达46.8%和68.3%,表明来自机动车、燃煤、生物质燃烧等重要人为源对道路交通环境PM1浓度的贡献显著高于其他来源.灰霾期间S、As、Pb等污染元素浓度明显高于非灰霾期间,地壳元素在灰霾期间无明显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57.
杨金凤  李新荣  王悦  田壮 《环境工程》2018,36(3):185-189
生物通风(bioventing,BV)是将土壤气相抽提(soil vapor extraction,SVE)和生物降解结合起来的强迫氧化降解土壤中石油的原位修复技术,因其高效、处理费用和尾气处理成本较SVE更低,对地下储油罐泄漏引起的土壤污染治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砂箱实验模拟了生物通风技术对柴油污染砂土的修复,主要结论如下:在顶部抽提井真空抽提(负压)作用下,砂箱内原有的平衡状态和砂土对柴油的吸附状态被打破,土壤中的挥发性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在横向和纵向上发生了迁移和扩散,其中纵向迁移和扩散较为明显;间歇通风使得砂箱中TPH高值区的位置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58.
美国OSHA"29CFR 1910.119高危害化学物质生产安全管理标准"制定的目的是希望能预防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毒性、反应性、易燃易爆性的高危害化学物质泄漏,或使灾情减至最低.这里的生产过程包括任何高危害化学物质的使用、储存、制造、处理或搬运的活动.反应器、容器、管道及储槽等凡内部含有高危害化学物质的器具都存在有泄漏的潜在危害,可以采取下列各项措施来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59.
用透射电镜观察镉、铅处理5天后的玉米幼苗根、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锅5ppm,铅100ppm处理时,玉米根叶细胞核无明显伤害。但当镉,铅浓度增大时,细胞核变形,核膜皱折。当镉50ppm、铅1000ppm时,出现核空泡,核膜破裂。线粒体是对重金属较敏感的细胞器。较低浓度处理时,线粒体内腔嵴突减少或消失。当镉50ppm和铅1000ppm处理时,线粒体肿胀成巨大型线粒体,内腔空泡,有的线粒体溃解。镉、铅破坏了叶绿体膜系统,较低浓度处理时,使叶绿体基粒垛迭减少,当镉,铅浓度升高时,可见类囊体肿胀或缺失,基粒垛迭无规律,无基质片层,脂类小球增大增多。镉50ppm和铅1000ppm处理时,可观察到叶绿体膜系统溃解,叶绿体皱缩成球形。因此,高浓度镐、铅对玉米幼苗超微结构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将造成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60.
HCO3-在部分亚硝化中功能及对亚硝化效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接种成熟的亚硝化生物膜研究了HCO3-在部分亚硝化过程的主要功能,为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处理高氨氮低碳废水时亚硝化段碳源需求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维持进水氨氮浓度不变,通过降低HCO3-浓度将进水C/N比维持在1.8时,反应器内亚硝化效能达到0.99kg/(m3·d);逐步降低C/N比至0.5时,因HCO3-不够维持亚硝化体系pH值环境,导致亚硝化效能下降至0.67kg/(m3·d).C/N比维持在0.75时,基本能够维持亚硝化过程所需要pH值为8的环境.亚硝化过程中HCO3-的消耗量与亚硝化效能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当利用低浓度强碱将反应器内pH值维持在8时,空气和水中微量碳源就能够满足亚硝化过程的碳源需求,亚硝化效能最高达到1.28kg/(m3·d).说明HCO3-在部分亚硝化过程中主要功能是中和亚硝化过程产生的H+,维持亚硝化菌所需要的pH值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