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筛选适宜的地下水中1,2-DCA(1,2-二氯乙烷)污染的修复方法,本文开展原位修复包括化学氧化清除技术、监测自然衰减技术及其集成技术的有效性研究.首先通过室内实验,研究高铁酸钾和过氧化氢这两种不同氧化剂对1,2-DCA化学清除的效率以及清除过程中对地下水化学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酸钾和过氧化氢均能有效的进行化学...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近两年春季森林火险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险等级预报系统已经成为现代林火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本文根据北京地区的森林火险天气,采用加拿大火天气指数系统(FWI)评估北京地区的森林火险。根据北京地区12个气象站2004年和2005年3-5月的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风速,利用SAS计算程序,计算各气象站每日的FWI各组分值。分析FWI系统各组分的数值分布特征,确定了北京地区FWI各指数的等级划分及其指示意义。利用内插方法建立可燃物湿度码与火天气指数的空间分布图,分析2004年和2005年春季实际发生的森林火灾与相关的火险指数,结果表明FWI系统能很好地反映森林火险的变化,可以用于评估和预测火险。火险期危险度表明2005年春季森林火险高于2004年春季。文章最后讨论了不同内插方法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森林火灾周期振荡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波分析具有自适应性和数学显微镜性质,能将交织在一起的不同频率成分组成的复杂的时间序列分解成频率不相同的子序列.本文采用Matlab 6.5软件对1950~2002年中国林火统计资料进行小波分析,采用的小波是Daubechies 10.结果表明,1950~2000年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1995以后受害森林面积基本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年际间变化不大.10年和30年尺度上的变化反应出气候和植被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可燃物的变化表现出近10年周期的波动性.1950~2000年中国森林火灾次数整体上是下降的,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对森林火灾的预防、监测和扑救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特别是对人为火源进行了严格控制,近年来林火发生次数保持在相对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沧州地区多年来大量开采深浅层地下水,破坏了咸淡水层的界面,并导致咸水面下移,对下部含水层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以沧州地区地下水中的盐分为研究对象,在历史资料收集分析、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取样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历史阶段和现阶段地下水TDS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了沧州深层和浅层地下水中TDS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特点及成因。结果表明:从1980年到现在30余年,沧州地区深、浅层地下水的TDS均呈升高趋势,浅层水TDS高的区域从滨海向区域中部延伸,深层水TDS仍为滨海中部西部;补给量减少是浅层地下水TDS增大的主要原因,深层地下水开采是深层地下水TDS增大的主要原因。可通过有效解决深层地下水超采问题,同时,对TDS高的微咸水和咸水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等措施来改变沧州区域地下水TDS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5.
卫星遥感数据在林火排放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对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增加有显著影响,也是植被的一个主要干扰因子.利用精确卫星火产品对中国林火排放量进行量化计算,对于制定正确的减排战略具有参考意义.采用GBA2000的研究结果,分析了不同植被区的过火区分布情况.2000年中国林地上共有8 587个过火斑块,总面积为10 773 212 hm2,其中阔叶落叶林过火面积最大,为3 674 404 hm2;其次为阔叶常绿林,过火面积为1 141 402 hm2.林火排放计算模型采用各植被带平均生物量和燃烧系数估计火烧消耗的生物量和计算森林燃烧释放的温室气体量.我国2000年林火释放CO2 688 Tg,CO和CH4分别为57 Tg和4 Tg.计算精度取决于森林火灾面积、土地类型图、燃烧效率和排放因子.由于采用的卫星火产品没有对中国区域进行精度评估,据此统计的森林过火区有误差.如果采用更精确的卫星遥感数据,将提高林火释放模型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6.
1991~2000年中国森林火灾直接释放碳量估算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前的研究表明生物圈的燃烧产物对大气有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植被燃烧会直接排放对环境有显著影响的气体,包括CO2和CH4等影响全球变化的温室气体,燃烧产生的固体颗粒物也会引起空气污染和影响天气。该文根据1991-2000的森林火灾统计数据和生物量研究结果,计算出我国森林火灾年均消耗森林地上生物量5Tg-7Tg,直接排放碳20.24Tg-28.56Tg,释放CO2和CH4分别为74.2Tg-104.7Tg和1.797Tg-2.536Tg,排放烟雾颗粒物0.999Tg-1.410Tg。1991-2000年森林火灾每年平均排放CO2量占我国总排放量(按2000年计算)的2.7-3.9%,CH4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3.3-4.7%。  相似文献   
17.
利用Keetch-Byram干旱指数预测森林火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KB干旱指数预测森林火险需要输入的气象因子只有每日最高温度、相对湿度和日降雨量,这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满足要求。该文介绍了KB干旱指数的原理与应用方法,并根据气象资料分析了广州地区2000~2001年火险期内森林火险情况。结果表明KB干旱指数可以用来进行森林火险的预报,预报方法简单,与实际情况比较贴近。与目前广东省采用的火险预报结果相比,这一方法的预报结果3级和4级火险范围更宽。这一干旱指数作为基层森林防火部门的一种早期火险预报工具采用。  相似文献   
18.
木荷林带阻火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锥型量热计和野外火烧试验方法研究木荷林带的阻火能力。锥型量热计采用75kW/m^2辐射强度、外部点燃条件下,测试木荷(Schima superba)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落叶的燃烧过程。结果表明,马尾松落叶的热释放速率峰值高(146kW/m^2),能量释放快。木荷落叶燃烧缓慢且释放热量少。野外火烧试验对室内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火烧前后分别测定木荷林带和马尾松林的可燃物分布,试验火以地表火为主,蔓延速度为2.2m/min,火线强度168~2961kW/m,有些地段由于可燃物较多,发生了树冠火,火焰高度达到8~8.5m,火线强度达24.881~28379kW/m。火烧后林带受害不严重,无树木死亡。试验证明,木荷林带可以有效阻隔地表火和树冠火的蔓延,浓厚树冠层也可以阻挡短距离的飞火。  相似文献   
19.
复合介质人工浮岛对缓流水体N、P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人工浮岛技术对氮磷去除效率低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层状复合介质人工浮岛原位水体净化技术,通过试验对其受水力停留时间、气水比及温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人工浮岛技术对于缓流地表水体N、P去除效果较好,且优于传统人工浮岛装置。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其去除率增大,通过试验进一步确定其适宜气水比为10:1,此时系统对氮磷的去除率比未曝气时增加1倍。在此运行条件下,水温高于13℃及水力停留时间为2.5d时,人工浮岛系统对水体中氨氮、硝酸盐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6%、63.8%、82%和83.5%;当水温低于13℃时去除率显著降低,此时延长HRT至7d时,系统对总氮和总磷仍有较高的净化效果,去除率分别为70.1%和69.2%。  相似文献   
20.
针对含铬废渣对环境污染大及治理难的特点,提出了以废渣治理废渣的技术,利用鼓风炉渣的还原性以及刚排出时的高温,将铬渣按一定比例与之混合,进行铬渣的解毒处理,并对铬渣的解毒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当铬渣加入量低于10%时,该技术能够较彻底的将铬渣中的Cr6+进行解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