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01.
衡山酸性云水对森林冠层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现场同步采样的方式采集并分析了衡山山顶针叶、阔叶林冠层云水和纯云水样品。比较表明这三类样品的化学组成有很大差别。与云水比较,针叶林冠层云水酸度增加,说明针叶林冠层可放出酸性物质,增加云水的酸度;而阔叶林冠层云水则相反,对云水中的酸有中和作用。在酸性云水作用下,森林冠层被淋失一定的营养物质,这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构成危害。同时,研究还表明植物等天然源排放出的有机酸可对云水体系构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2.
氮氧化物在闽南地区酸雨中的贡献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对闽南地区降水?雾水和空气质量等数据的分析,说明闽南地区酸雨是燃煤和光化学烟雾混合型污染;闽南地区降水的SO2-4/NO-3比值是我国主要酸雨区中最低的,NOx是闽南地区酸沉降形成的重要致酸前体物之一;闽南地区酸沉降中的NO-3主要来源于当地的源排放。   相似文献   
103.
云岗石窟地区大气气溶胶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岗石窟群(山西大同)正在受到大气污染的危害,特别是气溶胶粒子所造成的危害十分显著。本工作采集并分析了该地的气溶胶粒子并研究了其物理化学特性。结果显示,大部分气溶胶是由人为污染产生并且主要集中在粒径较小的范围。细粒子中有较多的酸性污染物并比粗粒子酸性强,这些细粒子对石窟有侵蚀作用。本文还对侵蚀机理进行了探讨并评价了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4.
本文根据大量的研究资料和成果,系统阐述了自然界碳和二氧化碳的起源、变迁、分布和循环过程,揭示了自然界二氧化碳分布和循环的基本规律,弄清了CO2和它的各个自然貯库之间的关系,并对大气圈中CO2的源、汇和通量进行了探讨。文章还论述了人类活动对大气中CO2的冲击和扰动,指出人类活动所排放的CO2是大气中 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人为破坏地球的植物生存系统也是促使大气中 CO2浓度增加的原因之一;大气中 CO2的增加将严重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环境,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料的灾难。   相似文献   
105.
本文研究了峨嵋山高海拔地区针叶、阔叶树冠层云雾水滴和云雾水滴酸度、化学成分及酸性云雾对植物的影响。 结果指出,与云雾水比较,针叶树冠层云雾酸度增加,而阔叶树冠层雾云滴则相反。说明针叶林冠层促进了云雾水酸化的作用,阔叶林冠层则对酸性云雾水有中和作用:在酸性云雾水作用下,针叶和阔叶林冠层能淋溶出大量营养离子。表明峨嵋山高海拔地区的酸性沉降,特别是酸性云雾水对冷杉针叶林构成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6.
大气气溶胶在酸性降水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八五”期间酸性降水的研究中,进行了华北地区冬季空中大气气溶胶污染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冬季空中大气气溶胶污染比较严重,形成了浓度与地面相近的空中污染区域,大气气溶胶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等人为过程。同时大气气溶胶具有较强的酸性,有利于酸性降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北京市典型交通路口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00年6月在北京市主要交通路口之一的崇文门路口,采集了大气中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样品,并进行了颗粒物质量浓度、离子浓度和元素质量浓度的分析,同时进行了样品采集期间机动车流量调查.研究结果表明,6月5日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6月6日0∶10-3∶50,ρ(PM2.5)达到最高值.崇文门路口的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与机动车流量之间无明显的对应关系.交通来源颗粒物是影响交通路口污染水平的首要因素,颗粒物中Al,Ca,Fe和Mg等元素主要来自机动车行驶载带的道路可扬尘,而Cu,Pb等元素主要来自机动车的排放.还指出了今后进行该类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08.
研究了北京市交通路口大气颗粒物中非烃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通过对2000年6月采集的大气颗粒物样品的分析,研究了北京市崇文门路口大气颗粒物中非烃类化合物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交通排放是大气颗粒物中非烃类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总体上非烃类化合物主要富集在粒径较小的粒子中,细粒子中的非烃类化合物应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白天ρ(非烃类化合物)随机动车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夜晚机动车流量减小,但ρ(非烃类化合物)却高于白天,显示出大型柴油车的主要影响和贡献;非烃类化合物的污染主要表现为酞酸酯和苯酚类化合物的污染.并对交通路口大气颗粒物中酞酸酯的来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9.
镇江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介绍了协调发展度的内涵,通过构建镇江市环境与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发展的相关计算模型对镇江市1999~2002年协调发展的动态变化作出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0.
机动车排放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1999年7月谭裕沟隧道和1999年9月梧桐山隧道TSP,PM10和PM2.5中PAHs的分析结果,研究了机动车排放PAHs的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机动车行驶排放出的大量PAHs主要存在于粒径较小的粒子中,苯并[a]芘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