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27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自2006年青岛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商品消费量不断增加,由此导致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随之加速增长,带来极大的环境安全隐患。本文在调查和分析2005—2007三年青岛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对青岛市固体废物的有效管理和促进其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2.
水分管理和外源硒对水稻吸收累积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管理和外源亚硒酸盐的添加对水稻根际铅的动态变化和水稻吸收累积铅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显著增加了根表铁膜对铅的吸附和根系对铅的吸收,淹水下苗期和成熟期水稻根系铅含量分别是非淹水处理时的4.2~8.5和1.4~1.5倍;淹水降低了地上部的铅分配,在苗期和成熟期分别降低85.9%~86.7%和51.8%~74.0%.加硒降低了土壤溶液、苗期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的铅含量以及成熟期水稻根表铁膜、根系和茎中的铅含量.与对照相比,淹水和非淹水下加硒处理使苗期水稻根系铅含量分别降低了5.4%~24.3%和2.7%~61.7%,使成熟期水稻根系铅含量分别降低了56.1%~64.1%和53.8%~63.2%.水稻籽粒中的铅含量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因此,水分管理和外源硒的添加显著影响了水稻根系对铅的吸收,而对水稻籽粒对铅的累积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3.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氢钾、辛基酚、硝基苯等20种有机物在超临界水氧化中的降解效果,探究了温度(325~525℃)和停留时间(30~360s)对超临界水氧化降解有机物的影响,并分析了20种有机物降解速率常数与量子化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超临界水氧化法能够有效降解有机物,TOC去除率最高可达99%以上.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停留时间的延长,TOC的去除率也随之提高,并且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采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计算得到目标物的量子化学参数,再结合有机物降解的动力学常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q(H+)、f(-)_(min)和f(0)_(min)与目标物降解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4.
以纳米银(AgNPs)为研究对象,Ag+(AgNO3)为对照,通过添加半胱氨酸(L-cysteine)探讨小麦对AgNPs的吸收累积和毒性响应.小麦幼苗于不同浓度的AgNPs悬浮液中培养4h后,根系出现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膜损伤,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分别由对照组的(2.9±0.5)nmol/L/mgprot和(8.6±1.2)U/mgprot增加至(4.9±1.5)nmol/L/mgprot和(12.4±1.2)U/mgprot.半胱氨酸缓解了AgNO3对小麦的毒性并使小麦对AgNO3的吸收速率常数从(275.4±12.3)L/(kg×h)降低到(210.8±11.2)L/(kg×h).然而,半胱氨酸并没有缓解AgNPs对小麦的毒性,且AgNPs的吸收速率常数没有显著性变化[(12.6±0.8)和(11.2±0.6)L/(kg×h)].这说明AgNPs对小麦的有效性和毒性不仅来源于其释放的Ag+,还来源于纳米颗粒本身.通过进一步计算AgNPs暴露液中不同形态Ag的吸收速率常数,发现Ag+吸收速率常数最高[(275.4±12.3)L/(kg×h)],Ag-cysteine络合物吸收速率常数次之[(210.8±11.2)L/(kg×h)],纳米颗粒吸收速率常数最低[1.6L/(kg×h)].实验中建立了吸收速率常数预测方程,该方程预测结果与实验观测结果一致,说明该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小麦吸收AgNPs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45.
垃圾堆肥高效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与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堆肥、马粪、果园土、污泥等20个样品中,分离筛选出3株对滤纸分解旺盛的纤维素分解菌:C1、C2、C3,并外购康氏木霉、白腐菌、变色栓菌一起作为出发株,经紫外诱变处理后,在含葡萄糖的产酶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能形成较大透明圈的突变株,并进行CMC酶活、微晶纤维素酶活及天然粗纤维分解能力测定。实验结果证明白腐菌经紫外线照射60s诱变而得的C16不仅透明圈大,CMC酶活高(60.08U/mL)是出发株的2倍,而且其对天然粗纤维分解能力强,10d分解率达35%。  相似文献   
146.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由于其特有的危害特性,如不进行适当的管理,将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威胁.风险评价是通过对目标的定量与定性分析进而确定发生潜在危险可能性及后果大小的预测技术.本文首次提出了以风险评价作为手段,对风险废物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进而对其分级管理的思想,并提出了建议性的危险废物风险分级管理步骤,为我国危险废物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7.
王琪  田莹莹 《环境保护》2020,48(7):23-30
海洋督察制度是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国家海洋督察组对沿海省(区、市)实施海洋督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反映出了一系列问题。运用NVivo11软件对沿海各省(区、市)海洋督察反馈意见进行文本分析和定量研究,挖掘海洋督察制度的内容、运作及其背后的逻辑。研究发现:海洋督察反馈意见中聚焦61类问题,分属于围填海专项督察、海洋综合督察两个层次下的六大方面,即制度政策落实不力、项目审批监管不严、执法监管不到位、污染防治工作弱化、生态环保问题突出、综合管控亟须加强。通过内容分析法,为更好地了解海洋督察制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要增强立法能力、融入中央权威、扩大公众参与,为海洋督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8.
为研究危险废物在锅炉协同处置过程中Pb和Cd的挥发特性,通过共燃烧和消解试验,研究了不同化合物形态下Pb、Cd的挥发率(α)、残留率(r)和表观活化能(E). 结果表明:以硫化物、氯化物、硫酸盐和氧化物存在的Pb、Cd的挥发率与温度(T)和停留时间(t)均呈正相关. 当温度低于950 ℃、停留时间为52 min时,不同化合物形态的Pb、Cd挥发率相差较大,PbCl2在800 ℃下挥发率接近64%,而PbO仅为17%;温度高于1 250 ℃、停留时间为52 min时,不同化合物形态下的Pb、Cd挥发率均大于95%,接近于完全挥发;1 400 ℃时,不同化合物形态的Pb、Cd在燃烧残渣中的残留率均低于0.3%. 结合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对Pb、Cd在锅炉协同处置过程中的挥发特性进行动力学模拟,得到PbS、PbCl2、PbSO4、PbO 中Pb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3.64、18.44、65.79、61.35 kJ/mol,CdS、CdCl2、CdSO4、CdO中Cd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53.22、20.87、42.42、28.75 kJ/mol. 由表观活化能数据可以得出不同形态化合物的Pb、Cd挥发率随温度和停留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方程α=f(T,t),并可预测锅炉协同处置危险废物过程中Pb和Cd的挥发率,确定适合锅炉协同处置的危险废物类别.   相似文献   
149.
发达国家包装废物管理制度 发达国家包装废物管理手段发达国家主要是从管理目标、法律法规、回收利用体系、经济制度等几个方面对包装废物进行减量化、资源化的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50.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比较了填埋场典型覆盖材料的CH4氧化特性,并进一步分析了温度、含水率和接种措施等对覆盖材料CH4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材料的CH4氧化能力依次为陈腐垃圾>老覆土>堆肥>新覆土;含水率对物料CH4氧化速率的影响较大,且影响程度与物料的物理特性有关,最佳含水率在25%左右;覆盖材料的CH4氧化能力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