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5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8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9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13篇 |
综合类 | 171篇 |
基础理论 | 68篇 |
污染及防治 | 32篇 |
评价与监测 | 18篇 |
社会与环境 | 6篇 |
灾害及防治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玄武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中国典型城市内湖--南京玄武湖为研究对象,采用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欧洲标准测试分析委员会(now the Standards,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Programme)推荐的BCR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中Pb、Cd、Ni、Zn、Cr和Mo 6种重金属形态在垂向上的分布进行测定,并对其潜在迁移风险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玄武湖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总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n>Cr>Mo>Ni>Pb>Cd,含量分别为14880~24412、11255~13578、5519~7730、4142~4981、857~2005和129~173 mg/kg,除Pb外均高于南京土壤环境背景值。在50 cm的柱状沉积物样品中,Pb与Cd主要以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存在,Mo、Ni、Zn和Cr主要以残渣态为主要的存在形态。6种重金属的总量与不同形态在垂向上的分布因金属种类不同有所差异。玄武湖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80%~110%),且pH值为偏酸性至近中性(582~713),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具有较高的潜在迁移风险,在城市湖泊污染治理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2.
应用模糊统计中的集值统计方法对山区公路进行交通安全评价研究,以克服应用等级比重法和专家评分法对模糊和非定量化指标评价中评价精度不高的问题。首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权重分配,采用集值统计法确定评价值,最终得出道路安全评价结果,确定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通过算例说明了模糊统计法能有效解决山区公路安全性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23.
124.
于2016年采集了全国46个城市的市政污泥样品,运用SMT法测定了污泥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结果表明,我国市政污泥中总磷(TP)、无机磷(IP)、非磷灰石态无机磷(NAIP)、磷灰石态无机磷(AP)、有机磷(OP)和生物有效磷(NAIP+O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32±5.13)、(11.71±4.01)、(9.18±3.44)、(3.03±2.74)、(4.54±4.23)和(13.72±4.36)g·kg-1.其中IP是污泥中磷的主要存在形态,占TP含量的60%以上;NAIP是主要的无机磷形态,占IP含量的66%以上.污泥中生物有效磷占TP含量的比例介于66.8%~96.1%之间,二者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42,P<0.01).市政污泥磷含量和排放量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规律.2016年随污泥处置排放入环境的磷达到了1.04×105 t,其中1.95×104 t随污泥农用进入土壤,4.69×104 t进入填埋场,1.47×104 t进入建筑材料中,2.34×104 t经垃圾焚烧进入焚烧灰,4.50t被直接倾倒丢弃.与历史数据对比发现,我国市政污泥中总磷的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5.
126.
再生水无计划间接补充饮用水的雌激素健康风险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以城市污水为水源的再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类内分泌干扰物,其在无计划间接补充饮用水过程中存在潜在健康风险.针对再生水经河流补给湖库型水源地的典型场景,研究了再生水中雌酮、雌二醇、17α-乙炔基雌二醇、双酚A、壬基酚和辛基酚在水体中的变化规律,评价了雌激素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再生水(二级出水)中雌激素类物质的质量浓度多分布在0.1~100 ng·L-1水平;双酚A和壬基酚的浓度较高,可达到1~10μg·L-1水平.再生水间接补充饮用水过程中,雌激素的浓度受到上游来水稀释、河道湖库自然降解和饮用水处理工艺去除等作用的影响.雌酮、雌二醇、双酚A、壬基酚和辛基酚的非致癌风险较小,都低于规定值1.当湖库型水源地的水力停留时间大于30 d时,再生水中17α-乙炔基雌二醇对人体的非致癌风险值大多小于1;当停留时间小于10 d且再生水占饮用水比例达50%以上时,16%~47%样品的17α-乙炔基雌二醇的非致癌风险值大于1,其健康风险需优先关注. 相似文献
127.
为研究不同指标无量纲化方法对岩爆等级预测模型精度的影响,提高岩爆预测准确率,选取应力系数、脆性系数和弹性能量指数作为预测指标。基于104组岩爆实例大样本数据,采用统一极差处理法、差异化极差处理法、平均化处理法和归一化处理法4种指标无量钢化方法,对预测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不同的岩爆预测距离判别模型并进行工程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平均化处理法的岩爆预测模型的回判准确率高达97.1%;对不同矿山、隧道和水电站的6个工程实例的预测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说明其是一种准确率高、方便实用的岩爆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28.
采用非晶态配合物法及浸渍提拉法在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备了Co-BiVO4薄膜电极,并采用此电极进行了光电处理重金属络合物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对电极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薄膜中Co-BiVO4为单斜晶晶型.Co-BiVO4电极降解Pb-EDTA实验中,在1.5 V、反应时间120 min时,光电催化氧化和电化学作用对Pb-EDTA的降解率分别为75%和65%,Pb的回收率分别为70%与35%;光催化作用基本没有效果.破络合后的Pb2+主要以Pb(II)的形式附着在阳极上.Co-BiVO4电极降解Cu-EDTA实验中,在2.5 V、反应时间120 min时,光电催化氧化与电化学作用对Cu-EDTA的降解率分别为70%与50%,Cu的回收率分别为70%与50%;绝大部分游离态的Cu2+在阴极得电子形成Cu单质. 相似文献
129.
纳米二氧化钛(n Ti O2)在被人们广泛使用的同时,其潜在的环境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深入探讨n Ti O2与环境中现有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生物效应,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受试生物,按照毒性单位法、相加指数法和混合毒性指数法,研究了n Ti O2与双酚A(BPA,一种常见的环境类雌激素)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n Ti O2与BPA对S.obliquus生长的72 h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28.7 mg·L-1与1.81 mg·L-1。而n Ti O2与BPA共存时,在不同毒性比(4:1,3:1,2:1,1:1,1:2和1:3)下,其联合毒性作用(以BPA计)的72 h EC50值分别为2.198,1.58,1.153,0.428,0.306和0.189 mg·L-1。两者的联合毒性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相加,而是随着两者毒性比的变化,由拮抗作用转变为相加作用,继而转变为协同作用。这表明,n Ti O2进入环境后与现有污染物的毒性比(浓度比)可能是其联合毒性作用模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0.
为准确预测矿井冲击地压的发生规律,基于钻杆推力法结合钻杆位移理论,建立钻杆力学模型,利用新型钻削设备,结合钻削采集测试试验。根据试验数据绘出在不同围压轴压下推力、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对应力变化进行预测。根据建立动力学模型及公式推导进而得出预测冲击地压的规律,通过测试钻杆推力估算煤体应力的大小,进而预测冲击地压的危险性。研究结果为煤矿动力灾害预测预报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