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镉在三色堇中的积累及亚细胞与化学形态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营养液培养实验,研究了在不同Cd浓度(0、0.01、0.05、0.1、0.2、0.3、0.4 mmol·L-1)处理下,三色堇地下部和地上部中Cd的含量与积累特征,进一步分析了Cd在三色堇体内的亚细胞分布特征和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色堇体内Cd积累量随着Cd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对Cd具有很高的积累能力,是一种潜在的Cd超富集植物.三色堇地下部和地上部大部分的Cd分布在可溶组分和细胞壁中,而在细胞器中的分布较少.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地下部细胞壁中镉的分配比例呈增加趋势.植株中大部分的Cd以乙醇提取态和水取提态存在,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地上部中活性强、毒性较高的乙醇提取态和水提取态Cd分配比例总和减少,而活性较弱、毒性较低的氯化钠提取态和醋酸提取态Cd分配比例增加,这有利于降低总镉的相对毒性.因此,液泡区隔化、细胞壁固持和化学形态转化可能是三色堇应对Cd胁迫的重要耐性机制.  相似文献   
32.
苏锡常地区PM2.5污染特征及其潜在源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2014年12月—2015年11月苏锡常地区国控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站发布的逐时数据,分析了研究区PM_(2.5)浓度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HYSPLIT模型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的输送路径及苏锡常地区PM_(2.5)的潜在源区.结果表明,苏锡常地区PM_(2.5)浓度日均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规律.PM_(2.5)浓度四季空间差异显著,不同监测站之间的差异较小.四季PM_(2.5)浓度与其它污染物之间相关性显著.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量与空气质量分布的空间错位,表明该地区PM_(2.5)污染与区域性污染物迁移有较大关系.苏锡常地区气流后向轨迹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冬、春、秋季的气流主要来自西北内陆地区,夏季气流以东南和西南方向输入居多.聚类分析表明,来自内陆的污染气流和来自海洋的清洁气流是苏锡常地区两种主要输送类型,外源污染气流不仅直接输送颗粒物,还贡献了大量的气态污染物.山东南部、江苏西部、安徽东部、浙江北部及江西西北地区对苏锡常冬季PM_(2.5)浓度贡献较大,春、夏、秋季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苏锡常本地和周边城市.  相似文献   
33.
流域水质预警是水质监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可为流域水污染处理提供充足时间和所需信息,有效削减水污染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对国内外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研究进展分别从预警体系目标、预警指标、预警阈值及模拟模型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且对目前国内外典型流域水质预警体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目标主要从流域水体功能和水体污染风险2个方面进行考虑;预警指标可分为物化和生物毒性指标2类,生物毒性指标可弥补物化指标的不足,但不能完全替代,二者联合并施是未来预警指标筛选的发展方向;预警阈值的制定依据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水质现状及污染源特征等信息,采用单指标多次报警、多指标联合报警或物化与生物毒性指标联合报警等方式,可提高预警体系的稳定和可靠性;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已有一些成熟应用,但大部分模型依然需要大量的参数和历史数据才能保证准确性,因此对于大型流域难以适用.目前我国还未有国家层面完整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和相关流程在应用,特别是缺乏可靠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未来应从建立典型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着手,集成地方流域成熟应用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逐步完善国家层面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为我国流域水质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4.
氯喹作为应对新冠肺炎的有效药物之一,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人体口服氯喹后,一部分氯喹会通过尿液、粪便等以原样排出,随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由于氯喹具有较高的环境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传统水处理工艺对其去除效果不佳,导致其释放进入水环境中,带来了水生态安全隐患。该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氯喹的检测分析方法、潜在风险及去除技术。目前,在检测分析方法方面,液相色谱技术是最常用的检测技术。关于水中氯喹的去除技术,主要有吸附、生物降解以及高级氧化(AOPs)三大类。其中,基于·OH和SO4·-等强氧化性自由基的AOPs降解氯喹最具优势。该文从去除效能、反应路径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各去除技术在氯喹去除方面的应用前景,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5.
选择了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青蒿(Herba Artemisiae Annuae)、飞蓬(Erigeron acer)3种田间杂草进行盆栽试验,其间用不同浓度的镉、铅溶液处理,最后测定杂草根系及地上部镉、铅量。结果表明:3种田间杂草无论是根系,还是地上部,镉、铅量都随处理液浓度增高而增高;3种杂草对镉的富集系数排序为:三叶鬼针草〉飞蓬〉青蒿;转移系数排序为:三叶鬼针草〉青蒿〉飞蓬;对铅的富集系数排序为:飞蓬〉青蒿〉三叶鬼针草;转移系数排序为:飞蓬〉青蒿〉三叶鬼针草。研究还表明,3种杂草对于镉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都远大于对铅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三叶鬼针草是镉的超富集田间杂草。  相似文献   
36.
他几乎与国际同行同步提出建立表面工程科学,带领中国的技术研发走在世界前列。他在中国首倡再制造工程,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他心无旁骛,年复一年地潜心钻研,至今已近60年,并且还在继续努力着。  相似文献   
37.
为研究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大气降水中的化学组分特征及来源,对2017-2019年降水中主要离子浓度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米东区2017-2019年降水的雨量加权pH年均值为7.95,雨量加权平均电导率年均值为16.15 mS·m-1,雨量加权平均总离子浓度为72.75-95.89 μeq·L-1,年均浓度为81....  相似文献   
38.
四川汶川地震对生态系统破坏及其生态影响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利用多平台、多分辨率遥感数据,监测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前、灾后地表覆盖的变化,分析了地震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破坏及生态重灾区各生态系统类型破坏的分布特征.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建模、空间复合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地震对灾区生态承载力、生境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地震对灾区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灾区因地表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区域生态承载力下降,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9.
问:起步后怎样汇入车流最安全? 答:起步后汇入车流时,如果不注意观察主车道车辆行驶情况,强行汇入,极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即使未发生事故也会打乱正常行驶车流,造成行车秩序混乱、道路堵塞等后果。  相似文献   
40.
杨梖  白雪  顾海鑫 《环境工程》2015,33(4):25-29,38
磁性吸附材料是利用多种物理化学作用来处理水体中的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其具有的磁性便于与污水分离,有利于集中处理污染物,具有快速、高效、可重复利用等优点。从Fe3O4磁性颗粒和纳米磁性粒子出发,对磁性吸附材料的制备以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磁性吸附材料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