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双酚A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已经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双酚A污染.近年来,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因其优越的光催化性能受到广泛关注.尤其石墨烯等新型纳米碳基材料,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官能团,为二氧化钛的负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表面可以形成化学键,为双酚A的吸附降解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对双酚A的降解效果及其降解机理;分析了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再生性能.最后总结这种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42.
杨梖  白雪  顾海鑫 《环境工程》2015,33(4):25-29,38
磁性吸附材料是利用多种物理化学作用来处理水体中的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其具有的磁性便于与污水分离,有利于集中处理污染物,具有快速、高效、可重复利用等优点。从Fe3O4磁性颗粒和纳米磁性粒子出发,对磁性吸附材料的制备以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磁性吸附材料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3.
本文针对海拔2 000 m、3 500 m、4 000 m模拟环境条件下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放电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发现不同气压下放电电压的差异,为高原地区用电器产品的设计选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4.
Fenton强化铁炭微电解工艺处理硫化红棕中间体废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硫化红棕染料生产废水是目前最难处理的废水之一,开发新型处理工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利用Fenton强化铁炭微电解法对硫化红棕生产废水进行处理[1],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铁炭微电解最佳条件为:pH为2.5、铁炭(V)比为5∶1、反应时间为2h。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Fenton氧化反应最佳条件为:Fe2+质量浓度为116.2mg/L、H2O2用量为20mL/L、反应时间为65min。结果表明,铁炭微电解处理废水COD去除率可达60.47%,色度去除率可达96.8%,BOD5/COD由0.08升高至0.21,废水再经Fenton试剂氧化后,COD去除率可达89.0%,色度去除率可达98%,BOD5/COD由0.21升高至0.38,该组合工艺COD总去除率可达95.6%。  相似文献   
45.
浙江省宁波市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2007年浙江省宁波市土壤w(有机质)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比较了1987与2007年城区的土壤w(有机质)的时间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壤土、砂土、黏土中的黏土质地w(有机质)最高;针叶林、阔叶林、草甸、灌丛、农作物、竹林植被覆盖类型中的针叶林w(有机质)最高;水田、旱田、林地、草场、未利用地土地利用方式中草场的w(有机质)最高;潮土、水稻土、红壤、黄壤、紫色土、滨海盐土、粗骨土土壤类型中的黄壤w(有机质)最高.经西北—东南向的变异函数分析得到研究区土壤w(有机质)空间分布呈现城区高、周围低的规律,空间自相关距离约500 m. 1987—2007年,水田采样点的土壤w(有机质)显著减小. 配对数据T检验的结果显示,北仑区的土壤w(有机质)显著变化,耕作方式由水田变为旱田是土壤w(有机质)减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6.
基于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 analysis),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DOM)在不同臭氧投加量下的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PARAFAC分析确定了污水厂二级出水中共有3个荧光组分,其中组分1为蛋白质类物质,组分2和3为腐殖质类物质.当臭氧为0.98mgO3/mgTOC时,3个组分中的荧光基团均可以和臭氧发生比较彻底的反应.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臭氧与组分1和组分2中荧光基团的反应可以很好地解释臭氧化对色度、UV254、UV280的去除.HPLC-SEC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PARAFAC的分析结果.同时,对于蛋白类物质组分1而言,臭氧主要和其中小分子物质的荧光基团发生反应,与其大分子物质几乎不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47.
区域水资源压力分析评价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区域水资源压力分析是区域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环节和内容。明确水资源压力的概念、梳理水资源压力评价方法,是水资源压力研究及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前提。论文基于国内外水资源压力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分析了水资源压力的内涵,介绍了水资源压力评价的常用方法,从计算原理、过程以及应用等方面对水资源压力评价方法进行了概述和对比分析。同时,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应用需求,展望了未来水资源压力研究的方向和重点问题,提出应当增加对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水质与水量耦合以及季节性因素的衡量等。  相似文献   
48.
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积累大量塑料垃圾,其风化破碎后形成微/纳塑料残存于环境中,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威胁。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高温、干旱、强降雨等特殊天气发生愈加频繁,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环境。温度、降水等气候环境因子对土壤中微/纳塑料的赋存状态、迁移转化和生态毒性等能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该文综述了不同气候因子对土壤中微/纳塑料污染与迁移的影响以及各气候因子与微/纳塑料两者的联合效应,发现升温、干旱、冻融与洪涝现象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微/纳塑料丰度,加速微/纳塑料的老化;两者联合效应体现于土壤性质、养分循环和植物生长等方面;其中升温与干旱联合微/纳塑料对土壤碳氮循环存在显著影响。未来研究重点应从不同气候因子对土壤微/纳塑料的老化特征与环境行为的影响,以及对土壤中关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影响机制等方面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9.
松花江底栖动物分布规律及与理化评价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5年对松花江干流11个断面21个点位进行底栖动物群落监测,在7种单一指数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简单的叠加法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常规理化监测与评价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与2012年相比,2013年松花江干流底栖动物物种较丰富,各点位评价结果有所提升;2015年摆渡镇-同江段多为清洁等级,水环境生态质量稳中趋好,下游改善明显。结果显示,生物学评价与理化评价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水质改善的过程中生物学评价更灵敏、更显著。  相似文献   
50.
南京市江北工业区降水酸性及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5年9月─2006年8月在南京市江北地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园内采集降水样品共59个,测定pH和电导率,用离子色谱仪检测样品的阴、阳离子浓度.结果表明:pH为4.17~8.34,酸雨频率为49.2%,电导率为1.1~42.5 mS/m;阴离子为F-,Cl-,NO2-和NO3-,SO42-,阳离子为Na+,K+,Mg2+,Ca2+和NH4+;主要阴、阳离子分别为SO42-,NO3-, NH4+和Ca2+,并存在季节性变化.ρ(SO42-)/ρ(NO3-)的年均值为4.21,表明酸雨仍为硫酸型.南京市工业区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燃煤过程中排放的SO2等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