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33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375篇
基础理论   97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它把"一池三改"、"四位一体"等农村能源技术与发展庭院经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有机结合,实现农产品无公害化生产,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和农民生活环境,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循环经济应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92.
广东省碳源碳汇现状评估及增加碳汇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生态系统内部各种温室气体排放源,得到2005-2008年广东省主要排放源CO2排放量估算结果,2005年为6.19亿t,2008年达到7.4亿t。首要排放源是化石燃料燃烧,其次是土壤呼吸。两者占总排放量的77%-79%。其中土壤呼吸的排放量比较稳定,基本上保持在2.27亿t左右(或6 200万t碳),而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从2005年的2.57亿t CO2(或7 021万t碳)增加到2008年的3.44亿t CO2(或9 375万t碳),4年增长了33.52%。其他排放源由大而小依次为:生物质转化、工业过程和人畜呼吸。2005-2008年全省主要碳汇总的CO2吸收量变化于2.53亿-2.56亿t(CO2)之间。2008年,全省最大的碳汇是林地,年固碳量达4 831万t碳,约合17 715万t CO2;其次为耕地,年固碳量为1 418万t碳,约合5 201万t CO2。这两类固碳地吸收的CO2占了全省碳汇的90%。源汇相抵后,全省净排放量从2005年的3.63亿t增加到2008年的4.86亿t。人均CO2排放量从2005年的3.95 t/人增加到2008年的5.09 t/人。单位GDP排放量则从2005年的1 625 kg/万元下降到2008年的1 361 kg/万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增加碳汇的潜力。其中推广冬种绿肥每年可增加吸收CO22 155万t。将全省现有未成林地全部实行封山育林,约2年后每年可以增加吸收CO21 000万t。同时还建议利用海洋的生物生产力增加碳汇。  相似文献   
593.
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构建自然 社会 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属性层次 识别模型建立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属性综合评价体系。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运用该模型和方法对重庆市南岸区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南岸区的生态系统属于亚健康类。并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影响重庆市南岸区生态系统健康属性的指标进行分析,表明南岸区的城市生态系统正处于过渡阶段,正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且其城市生态健康有诸多限制性因素,必须要依靠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方法才能引导城市生态系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为了改善其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状况,从长远的考虑,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594.
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神东矿区不同阶段堆积弃土的水土流失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择了神东矿区内坡度范围在30°~35°之间,弃土时间分别为2002~2003年、2000~2001年、1998~1999年、1996~1997年、1994~1995年、1992~1993年、1990~1991年以及原状土共计8个试验区进行强度为1.5和2.5mm·min-1的土壤侵蚀模拟试验.经过数据处理,获得了16场降雨的累积产沙曲线;利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因子分析,确定了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为弃土堆积时间和土壤的植被覆盖度.结果表明,不同阶段弃土具有明显不同的抗侵蚀能力;随着堆积时间的增加,弃土的植被覆盖度和抗侵蚀能力都有较明显的提高;弃土时间超过7a的地区植被和抗侵蚀能力都有较好的恢复,而堆积时间超过10a的弃土基本达到原状土土壤的抗侵蚀水平.  相似文献   
595.
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HHE-P7在酱油废水中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实验表明,酱油废水由于碳源丰富,是一种良好的培养基.HHE-P7菌最佳培养条件为:COD 20 000 mg/L,K2HPO41.0 g/L,培养3 d.最佳絮凝条件为在1 L高岭土水中投加10~15 mL微生物絮凝剂(MBF7),pH调至9,则絮凝率为90%以上;微生物絮凝剂在水系中主要起吸附架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6.
凝胶渗透色谱净化在土样有机氯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凝胶渗透色谱自动净化土壤萃取样品的方法,去除萃取样品中的干扰组分,提高气相色谱检测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效率。将该净化方法应用于实际土样的净化,并和佛罗里硅土净化方法相比较,经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的20种有机氯农药空白加标的平均回收率为79.0%,比佛罗里硅土净化的空白加标平均回收率高14.9%,且凝胶渗透色谱的净化效率较好。  相似文献   
597.
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15~2019年降水等气象资料和空气质量资料,分析不同日雨量对污染物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影响、自然降雨日和人工增雨日对污染物的清除率、还有污染日的天气系统可开展作业的天气形势和时机。结果表明,降雨量R≥1mm时人工增雨的污染物浓度比自然降雨日的污染物浓度要明显偏低,其中烟炉增雨的污染物浓度又小于火箭增雨的污染物浓度。人工增雨5≤R<50mm的降水对首要污染物PM2.5、PM10、O3和AQI值清除率较理想,可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因此,在适宜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污染天气类型中抓住冷高压脊、冷高压后部、西南暖低压的合适时机开展作业,便能达到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98.
肖利萍  刘晓丹  刘喆 《化工环保》2012,40(4):411-417
研究了膨润土-钢渣复合吸附剂对模拟酸性矿山废水中Fe2+的吸附去除效果、Fe2+在吸附剂表面的赋存形态及其吸附机理和规律。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在处理含Fe2+模拟酸性矿山废水时,不仅能释放碱性物质中和酸,且发生了吸附-聚沉协同作用;Fe2+可与膨润土发生晶格置换,还可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形成硅酸盐类矿物相,还有一部分通过配合作用生成多金属氧化物,最后一类是通过化学沉淀作用生成的 Fe(OH)2或Fe(OH)3受热分解而形成Fe2O3;被吸附的Fe2+中98.62%以残渣态形式存在于复合吸附剂中;复合吸附剂对Fe2+的吸附行为符合BET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99.
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对化学纯FeS的氧化自燃性及其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粒径178μm的FeS在室温~1 000℃温度范围内的热重曲线,考察了升温速率对热重曲线的影响,并采用FWO方法计算了FeS氧化自燃的活化能。结果表明,FeS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迅速失重,升温速率对TG曲线有明显影响,升温速率越大,TG曲线向高温方向移动,氧化速度减小;FeS氧化过程符合n=0.381 7的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动力学反应机理,动力学模型函数的积分形式g(α)=ln[-ln(1-α)]-0.381 7,粒径178μm的FeS氧化时的活化能约为133.45 kJ/mol,动力学指前因子A=1×106.065 9s-1。  相似文献   
600.
王瑞雪  王燕萍  马恩  张承龙 《环境化学》2020,39(6):1642-1649
作为废弃液晶面板(LCD)的主要有机组分,偏光片的处置不仅可消除有机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同时也是铟资源回收的必要前处理步骤.本文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热解和超临界水)下偏光片的反应机制,分析并比较了两种反应条件下主要产物的生成机理.在热解条件下,偏光片主要组分三醋酸纤维素(TAC)中三醋酸葡萄糖单体上的酯羰基发生顺式消除反应生成主产物乙酸.在超临界水反应条件下,磷酸三苯酯(TPP)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磷酸和苯酚,使体系中氢离子浓度增加,可作为TAC水解的催化剂,TAC则经历四面体过渡态水解生成主产物乙酸.同时,本文对两种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热解处理具有设备简单、反应条件较温和、反应产物附加值高、易于分离等优点,应作为废弃偏光片的首选处理方法.本文为绿色、高效的回收废弃LCD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