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33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375篇
基础理论   97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为筛选出能适应不同温度与营养条件的污水处理优势藻种,探究其混合培养所形成微藻群落的污水处理效果,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选择淡水小球藻、斜生栅藻、菱形藻、莱茵衣藻和小环藻,设置10,20,30℃ 3种不同温度,3种不同营养条件,TN、TP浓度分别为8.40与1.97mg/L,12.97与5.70mg/L,60.22与18.19mg/L,筛选出3种在不同温度和营养条件下耐受性和氮磷去除效果较好的优势藻种.进一步将筛选出的优势藻种分别进行藻类群落搭配,基于不同藻类群落对于人工废水中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与稳定性确定优势藻种群落.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温度下,小环藻和菱形藻的生长状况较稳定且氮磷去除率一般为80%以上;在3种不同的营养状况下,仅有斜生栅藻的生长速率和氮磷去除率较高,斜生栅藻、菱形藻与小环藻具有更好的环境耐受性与去除率.将上述3种藻分别进行群落搭配组合,发现菱形藻和小环藻的群落组合对TN和TP的去除率一般在80%~90%左右,没有异常变化;斜生栅藻、菱形藻与小环藻的群落组合生长状况较稳定.  相似文献   
612.
目的 研究20#钢表面环氧富锌-石墨烯涂层在中性盐雾和高低温循环浸泡(3.5%NaCl溶液,45℃12 h+RT 12 h)试验中的失效过程与行为.方法 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测试、开路电位(OCP)监测、扫描电镜观察与分析(SEM/EDS)以及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研究涂层在两种试验环境中的失效特征和对20#钢的保护作用,并探讨涂层失效的低频阻抗评价标准.结果 涂层试样分别在中性盐雾79 d和高低温循环浸泡160 d后,表面开始出现锈点,失去对基体的保护作用,此时低频阻抗(|Z|0.01 Hz)值降至7×104?·cm2左右.除了屏蔽作用以外,环氧富锌-石墨烯涂层还可为钢基体提供一定的阴极保护作用,其中高低温浸泡环境中的阴极保护作用时间略长.在两种加速试验环境中,涂层后期的失光率均处于"明显失光",色差值达到或接近"较大变色".红外光谱显示,涂层中的特征官能团未发生明显的变化.结论 通常利用低频阻抗(|Z|0.01 Hz)低于1×106?·cm2来衡量有机涂层(不含导电颗粒)失效的判据,不适用于评价碳钢表面的环氧富锌-石墨烯涂层体系,对于该体系的失效评价可能需要再降低近2个数量级,约为7×104?·cm2左右.  相似文献   
613.
粉末活性炭法去除焦化废水中的COD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比较了粉末活性炭和柱状活性炭对焦化废水COD的去除效率,重点研究了粉末活性炭不同粒径和投加量等因素对COD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柱状活性炭相比,粉末活性炭对COD去除率有明显提高,COD的去除率可高达98.5%;同时,粉末活性炭对COD的去除率受其粒径大小、曝气与否及投加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14.
正写在前面的话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成立于1998年,主要面向社会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环境科学和法律知识,同时指导民间环保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环保工作。2008年奥运后,随着绿色北京、世界城市理念的深入人心,面对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不断膨胀挑战环境容量底线的巨大压力,北京市环保宣教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目前,北京市环境保护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治理以P以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问题。从北京PM2.5的来源来看,机动车尾气排放占比  相似文献   
615.
每每经过十字路口,看到“红灯”在瞬间亮起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机动车辆随即齐刷刷地、训练有素地一字儿摆在一条白线后面,我不禁对交通道口的那盏耀眼夺目的红灯肃然起敬,并顿时感受到“红灯”的权威。 在这个时候,我往往联想起社会生活中的“红灯”——有明令禁止内容的政策、法令以及各种各样的规定,有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办的红头文件,也有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贯彻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办规定的实施细则。红头文件一级传一级,层层传达,新闻舆论工具一起开动,可谓家喻户晓了。正如维护交通秩序需要“红灯”一样,社会生活中要规范人们的行为,保证正  相似文献   
616.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HSE云培训的模式,通过对其系统架构、功能结构、逻辑关系的分析和总结,归纳了云技术应用于HSE培训的独特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17.
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涤纶滤料、亚克力滤料、聚苯硫醚(PPS)滤料、芳纶滤料、涤纶覆膜滤料、亚克力覆膜滤料迎尘面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滤料经过轧光处理后表面部分纤维熔融形成无孔区,经烧毛后处理的滤料表面存在针刺生产过程中刺针造成的凹坑,覆膜滤料表面的膜结构层存在着无孔区和膜破损孔洞等现象,这些现象将对滤料的有效过滤面积、过滤精度和使用寿命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建立了水中无机一氯胺(NH2Cl)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区分水中的无机氯胺和有机氯胺。以2-巯基苯并噻唑(2-MBTZ)作为衍生剂,以乙腈和水作为淋洗液,选取Sun FireTMC18分析柱,发现无机一氯胺的衍生产物(2-MBTZNH2)得到了良好的分离。结果表明,在优化衍生反应时间、衍生剂投加量和衍生反应温度条件下,无机一氯胺质量浓度与衍生产物峰面积在0.10~10.00 mg/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采用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测定无机一氯胺的精密度为2.5%~3.4%,检出限为0.013 mg/L,在已知无机一氯胺质量浓度(0.26 mg/L)水样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3.5%~113.4%,在实际水样中的加标回收率92.6%~106.0%。研究表明,该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操作简单方便,测定的无机一氯胺浓度与衍生产物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同时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可用于水中无机一氯胺的分析和检测。  相似文献   
619.
采用UV-Vis和HPLC-ICP-MS分析方法,在光照厌氧条件下研究了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CQV97)对砷(As)的抗性和机制.结果表明,As(Ⅴ)与As(Ⅲ)对R.palustris CQV97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2.3mmol·L-1和0.9mmol·L-1;该菌株能够将As(Ⅴ)还原为As(Ⅲ),不能将As(Ⅲ)转化为As(Ⅴ)或甲基砷;在含有0.1mmol·L-1As(Ⅴ)的培养基中培养80h,细胞积累的总As可达1.32mg·g-1(以干重计),其中,9.8%存在于细胞质中,4.9%与细胞膜的脂质相结合,其余被认为吸附在细胞表面;全细胞、细胞质、细胞膜所含的As(Ⅲ)和As(Ⅴ)的相对比例分别为16.3%和83.7%、12.1%和87.9%、16.5%和83.5%.静息细胞砷吸附结果表明,与0℃孵育细胞相比,25℃孵育细胞对As(Ⅴ)和As(Ⅲ)吸附量较高;灭活细胞对As(Ⅴ)的吸附量进一步提高,而对As(Ⅲ)的吸附量则降低.因此,光照厌氧条件下,R.palustrisCQV97对As具有较强的抗性和吸附特性,对As(Ⅴ)的抗性和吸附性均明显高于As(Ⅲ);其抗砷机制为细胞质As(Ⅴ)的还原途径,具体为在细胞内将As(Ⅴ)还原为As(Ⅲ),继而As(Ⅲ)被转运至细胞外,维持胞内As的含量在较低水平.本研究可为深入理解光合细菌对无机砷的抗性机制、砷的地球化学循环及砷的环境污染和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20.
天津市颗粒物散射消光特征及化学组分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天津大气颗粒物光学特征及不同化学成分贡献水平,对颗粒物散射系数进行了在线观测,同时对全年1,4,7,10 4个典型月份进行PM2.5采样,并分析其化学成分.观测发现,天津市散射消光系数表现为秋、冬季高,春、夏季低,冬季PM2.5的干散射效率最高,为5.18m2/g.当风速大于3m/s时,对污染物的清除扩散作用较为明显,散射系数较低;相对湿度较高时,其对散射系数的增长作用显著.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细颗粒中有机碳和硫酸盐是影响天津市能见度的主要组分.根据IMPROVE法核算化学组分对散射消光的贡献,得出有机物的贡献最大,为38.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