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笔者根据野外考察和测龄数据等发现,茅山及其邻区玄武岩有两次喷发旋回,形成早第三纪玄武岩和晚第三纪玄武岩.前者分布在茅东断裂带及其以东地区;后者分布在南京—溧阳断裂带上.两带交汇于竹箦王市和上沛老虎山,这两点恰好位于含幔源(橄榄岩)包体的橄榄玄武岩的所在地.它的存在不仅受特殊深部构造条件控制,而且后期构造变形明显.表明茅东断裂带与南京—溧阳断裂带已垂直延伸到上地幔,并且新三纪以后仍有活动.最后笔者从溧阳两次地震机制节面要素,震源体和余震分布与玄武岩分布图象关系等,推测含幔源橄榄岩包体的玄武岩可能是溧阳地震孕育和发生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茅东断裂带构造岩和断层泥进行了显微构造、力学实验研究和差热分析.由显微变形、构造岩类型及方解石脉穿插、位移等微观现象显示茅东断裂带具有多期的挤压剪切运动方式,其中"切砾"现象、石英塑性变形等反映茅东断裂具有快速粘滑兼有旋转的滑动方式,它与溧阳地震的成因机制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胡连英 《灾害学》1991,6(2):60-64
本文论述了本世纪以来,地质灾害防治现状:1.无预报、无预防;2.有预报而无预防;3.有预报、有预防方案而没有实施;4.有预报、有预防方案并组织实施。最后,提出减轻地质灾害8条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对茅东断裂带陶家洼—什箦段的断裂面现场显观构造形迹(包括擦动线理构造、磨砾岩和断面上的张裂隙)调查、分类和统计,用以反演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断裂运动学特征.其结论认为:茅东断裂在晚更新世以来具有以左旋走滑为主的运动学特征,这与宏观地质现象是吻合的.笔者在文中还就显观构造形迹所反映的地质历史时期地震信息进行粗略的定量讨论,认为茅山东侧断裂地质历史时期的地震活动水平为5—6级,最大不超过7级,这与现今地震活动水平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