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6篇
综合类   7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避难生活是避难者在避难所的衣、食、住、行、医等生活状况。在避难生活中,必须为避难者储备必需的防灾减灾资源,合理配置避难空间,这样有助于提高避难者避难的生活质量。日本阪神大地震的避难生活实践表明,避难中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场所用地安全性、场所规模和防救灾设施3个方面归纳了城镇中心避难场所选址9个评价指标,并给出了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提出了基于理想点的已知部分属性权重信息的中心避难场所选址单目标最优化模型,该模型遵循悲观准则,降低了决策风险且求解简单。最后,以某市中心避难场所选址为例,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我国城镇与工程防灾专业标准体系框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单灾种的技术标准,强化标准的系统性,发展综合防灾技术标准和建立关键技术标准子体系等构建工程建设综合防灾标准体系的措施,为城乡综合防灾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城市灾害避难系列讲座 避难所的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保障是规划、建设避难疏散场所以及组织、管理避难行动和避难生活的核心问题。避难疏散场所必须进行环境、规模与设施安全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市区危险度和避难疏散场所安全度。  相似文献   
15.
有关灾害避难的基本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难的定义 避难是躲避灾难或破坏。它是因地震、暴雨、火山活动等异常自然现象或过失、事故、战争等人为原因引发灾害,从原来功能遭受破坏的场所或预想危险的场所,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场所转移。  相似文献   
16.
避难动机的概述 避难行动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是地震、海啸、洪水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多发国,在避难行动研究领域取得明显进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地震灾害发生时人群活动的心理学、灾害心理学和地震灾害的避难系统;  相似文献   
17.
场地地震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土、地下水位和强烈地震动是场地液化的三个基本条件.本文基于场地液化的基本原理,在对比分析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日本部分地震中场地液化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地震烈度、地震震级、震中距等主要影响因素与场地液化的关系,并探讨了地形地貌对场地液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场地地震液化主要分布在地震烈度Ⅶ度及其以上地区,引发场地液化的地震震级一般在7级及其以上,严重地震灾害的场地液化点距震中的距离可达数百千米;地形地貌可以作为场地液化的判据之一,严重场地液化主要发生在沿河、沿海地域,凸显出地下水位线是发生场地液化的重要条件.另外,提出了场地地震“再液化”的概念,并且阐释了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指出若遇强地震动,“再液化”的可能性比较高,工程中需要引起重视.本研究可为实施有效的抗液化工程对策与减轻液化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山地地震灾害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以主震为诱因、以地质灾害为主要次生灾害的复合型灾害,因此设计山地城镇地震灾害防灾避难场所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防止交通堵塞,提高防灾设施的防灾能力。本文紧密围绕山地地震灾害的特点,概述了山地城镇地震灾害防灾避难场所安全设计的要点,即合理选择避难场所类型、避让次生灾害威胁区、防火设计、储备必备的抢险救灾物资和设置直升飞机坪等,并以某一山地城镇总体建设发展规划和避难场所发展规划为例,分析了山地城镇地震灾害防灾避难场所安全设计应考虑的问题。该研究对优化城镇防灾避难场所设计方案、完善城镇防灾结构、提高居民避难的安全性以及判断避难场所设计的安全程度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板柱节点的抗震性能,设计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贯通楼板,混凝土板简支在柱外侧钢托板上的铰支撑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并对此类节点的抗冲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通过对异型板无梁楼盖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并结合有限元分析,提出了钢管混凝土柱异型板无梁楼盖的简化计算方法,为大空间简体一短肢剪力墙住宅结构体系的推广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