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7篇
综合类   71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河口潮滩沉积物对氨氮的等温吸附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长江河口滨岸潮滩为研究对象 ,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研究了潮滩沉积物对氨氮的等温吸附特征 .结果表明 ,在模拟实验上覆水中氨氮的浓度 ( <1 40 μg·ml- 1 )范围内 ,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呈线性特征 .长江河口潮滩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系数在 3 81— 9 0 0之间 ,且与沉积物中有机碳 (TOC)的含量有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r =0 779,α =0 0 5 /) ,揭示了有机质控制着长江河口潮滩沉积物中氨氮的吸附行为 .模拟实验结果还发现 ,在淡水控制区域内 ,潮滩沉积物中固定态氨氮的含量处在 1 6 68— 33 73μg·g- 1 (dw)之间 ,而在海水所控制的潮滩沉积物中固定态氨氮的含量在 0 5 7— 6 36μg·g- 1 (dw)之间 ,这可能反映了研究区域内潮滩沉积物中固定态氨氮的含量主要受盐度控制  相似文献   
122.
长江口宝山孔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长江口宝山一个典型孔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研究表明:PAHs总量分布在(0.08~11.74)×10-6.总的和单个PAHs化合物随深度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特征为亚表层含量最大,然后向表层以及随深度的增加而趋于降低.依据荧蒽/(荧蒽+芘)值以及2~3环与3~4环PAH化合物分布特点,显示出热解成因(主要为大气沉降)可能是孔沉积物,尤其是亚表面中PAHs的主要来源.但从甲基萘与萘的比率所显示的PAHs分布样式来看,孔剖面附近的污水排放也将可能是重要的石油成因的PAHs来源.文中提出,两种输入的叠加混合,是产生上述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另外,河口及近岸沉积物及其水系统的物化条件、沉积速率、物质交换及生物扰动等也将影响PAHs在孔剖面中的分布和赋存.  相似文献   
123.
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点源污染的有效管理和控制,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导致地表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文在概述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典型发生方式基础上,从模型化、径流研究、水体富营养化、非点源毒性污染物、新技术应用、调控与管理等角度对国内外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未来研究的五个方向:建立集成化的非点源污染模型软件;加强非点源污染物的毒理学研究;重视高速公路和城市路面的非点源污染;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控制和治理流域非点源污染;以及在总量控制的背景下,制定排污交易政策。  相似文献   
124.
苏州河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模拟试验、GIS技术和非点源污染模型相结合,探讨了苏州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及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非点源成为主要的污染源,其中非点源污染负荷CODCr约为6 740 t/a,TN,TP和NH4+-N分别达914,184和298 t/a;水田和村居民点是主要的污染贡献者;非点源污染负荷均表现为梅雨>秋雨>春雨>冬雨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相似文献   
125.
黄浦江上游周边农田土壤、蔬菜及道路灰尘中汞的累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黄浦江上游周边环境介质中总汞的含量进行了研究,并对环境介质中Hg的空间分布、累积特征及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浦江上游周边土壤及道路灰尘中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2.06ng·g-1和226.62 ng·g-1,分别是国家土壤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所规定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土壤质量标准的2.21倍和1.51倍;蔬菜(豇豆)中Hg的平均含量为15.98 ng·g-1,超出国家标准(GB2762-2005)中规定的限量值;黄浦江北岸环境介质中Hg的平均含量均大于黄浦江南岸;环境介质中Hg的累积主要源于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的输入,交通污染对Hg的累积无明显的贡献作用;土壤中的Hg是黄浦江饮用水源地水环境中Hg的直接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6.
上海崇明岛农田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残留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上海崇明岛采集了101个耕层土壤样品,利用GC-μECD测定了8种多氯联苯(PCBs)浓度,并对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了其可能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样品PCBs浓度范围为n.d.~261ng/g,均值为56.0ng/g,低氯联苯含量和检出率均较高.不同土壤利用方式对PCBs残留量有一定影响,表现为水稻田土壤>大棚蔬菜西瓜田土壤>露天蔬菜西瓜田土壤.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土壤中低氯联苯同系物间相关性较好,污染来源可能为同一类.  相似文献   
127.
多环芳烃在长江口滨岸颗粒物-水相间的分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长江口滨岸水环境中颗粒相与溶解相多环芳烃的实测浓度,获取了多环芳烃化合物在颗粒物-水相间的分配系数Kp.结果表明,分配系数Kp值在507~10 179 L/kg之间,枯季高于洪季,随多环芳烃环数的增加而增大;Koc值与辛醇-水分配系数Kow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自由能关系(枯季R2=0.82,洪季R2=0.68),推断出长江口滨岸颗粒物亲脂性较差,对多环芳烃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弱.长江口滨岸各采样点多环芳烃化合物的lgKoc值均超过了经典平衡分配模型的预测值上限,多环芳烃两相分配行为不受颗粒物浓度、粒径及上覆水盐度、溶解态有机碳的控制(R2<0.1),表现出主要受POC及非均一性混合物PSC共同影响的特点;扩展后的含PSC相的颗粒物-水相分配模型较为准确地模拟了lgKow<6的多环芳烃化合物野外原位分配过程.  相似文献   
128.
杨毅  刘敏  陈振楼  许世远 《环境科学》2009,30(7):2087-2092
根据密度和粒度,对受煤矿活动影响的天然沉积物进行分离,并研究原始沉积物和各组分对菲的吸附行为.岩相分析鉴别出沉积物中富含煤和各种煤的生成物,这些富碳物质对沉积物中PAHs的行为意义重大.分别应用了Freundlich以及分配和填孔二元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各组分对菲的吸附均表现出非线性的吸附特征,其n值在0.72~0.76之间.轻组分lgKFr高达4.03,显示出与原煤相当的吸附容量.同时,相比Freundlich模型,二元模型表现出更好的拟合度,揭示了低cw下以“填孔”为主导,高cw下以“分配”为主导的吸附机制.富含富碳物质的轻组分虽然在沉积物中含量不足5%,但该组分对整个沉积物吸附量的贡献率高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29.
上海市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上海市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介质(农田土壤、道路灰尘和蔬菜)中重金属的累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重金属的空间结构特征及主要污染来源,揭示了周边环境中重金属对水环境的影响,并对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状况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①饮用水源地周边各环境介质中重金属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累积,道路灰尘重金属Cd、Hg、Pb、Cu、Zn、Ni、Cr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0、0.23、148.45、127.52、380.57、63.17、250.38和10.37mg·kg-1;农田土壤含量相对较低,分别为0.16、0.33、30.14、30.66、103.79、24.04、65.75和6.31mg·kg-1;蔬菜中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10(Cd)、0.016(Hg)、0.36(Pb)、12.80(Cu)、61.69(Zn)、2.04(Ni)、2.41(Cr)和0.0391mg·kg-1;②通过半方差分析和多元分析,推断人类活动的输入是农田土壤重金属积累的最主要原因,而交通污染则是道路灰尘重金属的主要来源;③蔬菜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系数表现为:Zn(0.589)>Cu(0.412)>0.102(Ni)>Cd(0.059)>Cr(0.061)>Hg(0.061)>Pb(0.012))As(0.007),蔬菜中Cd和Zn主要源于根系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其它重金属元素可能主要源于气孔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④周边土壤是水源地沉积物的重要物源,但沉积物与周边环境介质重金属含量不存在显著性相关;⑤重金属生态风险模糊综合评估结果,农田土壤表现为无警-预警,道路灰尘为预警-轻警,蔬菜为预警-轻警,3种环境介质综合评估结果为预警-轻警.  相似文献   
130.
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地表灰尘、土壤和行道树叶片累积PAHs的水平差异,探讨了形成这种累积规律的原因与机制.结果发现,同一功能区内,地表灰尘和土壤中PAHs含量较高,分别为8 992~141 723 ng·g-1(均值为54 964 ng·g-1)、9 306~146 689 ng·g-1(均值为56 883 ng·g-1);而悬铃木叶片和小叶黄杨叶片内含量较低,且悬铃木叶片中的含量普遍高于小叶黄杨叶片,含量分别为2 423~32 883 ng·g-1(均值为12 983 ng·g-1)、1 498~19 418 ng·g-1(均值为7 612 ng·g-1).不同功能区之间,地表灰尘和土壤中PAHs总量存在显著差异,而悬铃木叶片和小叶黄杨叶片对PAHs的累积水平相似.灰尘和土壤中PAHs组分构成具有明显的功能区差异,且高环PAHs含量占主导地位.植物叶片中PAHs组分构成在不同功能区具有相似性,且低环组分占绝对优势,高环组分含量很少.这种累积规律与PAHs的理化性质,以及各介质累积PAHs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