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7篇
综合类   71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上海市小城镇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以3个典型小城镇河流为例,研究上海市小城镇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结果显示,沉积物Zn的浓度在3.11~3.74g/kg之间,是农用污泥Zn使用允许最高值0.5g/kg的6~8倍,沉积物Zn的极度污染已经成为上海市小城镇河流沉积物区域性环境问题;沉积物Pb和Cu的浓度分别在0.03~1.00g/kg和0.07~0.20g/kg之间,小城镇河流沉积物也明显受到Pb和Cu污染且污染区域差异性大,沉积物中铁、锰、铬等重金属污染相对较轻;毒性弱的Fe,Mn,Zn沉积物区域污染差异性相对小,而毒性强的Pb,Cu,Cr区域差异性相对较大;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一般中型河流污染相对稍突出,小城镇河流沉积物由于Zn的严重污染不能用作施用污泥;利用重金属与TP,重金属与Fe之间的相关性探源结果显示:小城镇生活污水的地表排放使得街道灰尘成为河流沉积物Pb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2.
在夏季对上海郊区一典型的中、小河流河网水质进行监测 ,结果表明 :(1)河流水体普遍有很高的氮磷和有机负荷 ,其CODcr、总磷、总氮等指标均数倍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V类水最大允许值 ,水体正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位于集镇居民区和养殖场附近河流的污染更为严重。 (2 )受富营养化和河流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影响 ,河流水质还存在分层现象 ,尤其是水流滞缓、水深不足两米的小河流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 :底层水氨氮 ,TRP(总反应态磷 )和SRP(溶解反应态磷 )的含量明显高于表层水 ;而表层水的 pH和DO高于底层水 ;同时 ,由于底层水处于厌氧的环境下 ,NO- 3-N、NO- 2 -N含量低于表层水。 (3)由于长期受纳污水、污物 ,中、小河流底泥有很高的氮磷累积 ,凯氏氮平均达 3.5 2 6 (N ,mg) / g ;总磷平均达 2 0 5 2 .2 5 0 (P ,mg) /kg。集镇居民区河流底泥总磷含量高达 5 813.838(P ,mg) /kg ;养殖场附近河流底泥凯氏氮高达 5 .96 4 (N ,mg) / g。底泥孔隙水中的NO- 3-N、NO- 2 -N含量很低 ;NH+4的含量是河流底层水的 3~ 2 4倍 ;SRP的含量约是河流底层水的 2~ 16倍。由于底泥有机污染重 ,耗氧量大 ,处于厌氧的环境 ,其交换态Fe2 +的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33.
上海市郊中小河流夏季水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夏季对上海郊区一典型的中、小河流河网水质进行监测,结果结果:(1)河流水体普遍有很高的氮磷和有机负荷,其CODcr、总磷、总氮等指标均数倍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V类水最大允许值, 本正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位于集居民区和养殖场附近河流的污染更为严重。(2)受富营养化和河流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影响,河流水质还存在分层现象,尤其是水流滞缓、水深不足2m的小河流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底层水氨氮,TRP(总反应态磷)和SRP(溶解反应态磷)的含量明显高于表层水;而表层水的pH和DO高于底层水;同时,由于底层水处于厌氧的环境下,NO3^--N、NO2^-含量低于表层水。(3)由于长期受纳污水、污物,中、小河流底泥有很高的氮磷累积,凯氏氮平均达3.526(N,mg)/g;总磷平均达2052.250(P,mg)/kg。集镇居民区河流底泥总磷含量高达5813.838(P,mg)/kg;养殖场附近河流底泥凯氏氮高达5.964(N,mg)/g。底泥孔隙水中的NO3^--N、NO2^-含量很低;NH4^+的含量是河流底层水的3-24倍;SRP的含量约是河流底层水的2-16倍。由于底泥有机污染重,耗氧量大,处于厌氧的环境,其交换态Fe^2 的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34.
潮滩沉积物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潮滩是一个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条件复杂多变的场所,重金属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有着独特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生物有效性.笔者意在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并指出该领域中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以期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5.
环境因子对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NH+4的释放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长江口潮滩沉积物湿样进行模拟实验,研究盐度、pH和温度等环境因子对沉积物中NH4+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度和温度的上升,沉积物中NH4+释放量都显著增加;由于潮滩沉积物缓冲性能较好,pH的影响不太明显.此外,NH4+的释放与沉积物类型有关,沙性物质含量高的低潮滩沉积物NH4+的释放量明显低于沙性物质低的高、中潮滩沉积物.   相似文献   
36.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的性状对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集长江口无明显点源污染的崇明东滩和九段沙潮滩56个沉积物样品,测定沉积物原样和粘粒中Cu.Zn,Pb,Cr,Cd和Ni的含量以及沉积物的主要性状(粒径分布、游离铁、活性铁、总铁、游离锰、总锰、有机碳和磁化率等),以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研究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沉积物主要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粘粒的Cu,Zn,Pb,Cr和Ni含量分别是相应沉积物原样的2.3,3.3,2.0,1.7和2.1倍.潮滩沉积物粘粒的含量是影响重金属累积的主要因素.潮滩沉积物中的磁化率与重金属含量呈显著相关性,表明利用磁信息研究潮滩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7.
温州城市河流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温州九山外河和山下河春夏季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18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河段河水和沉积物中18种PAHs含量范围为146.74~3 047.89 ng·L-1和21.01~11 990.48ng·g-1,春季水体和沉积物中的PAHs含量显著高于夏季.水体和沉积物中主要以2、3、4环的中低环PAHs为主,但沉积物中5、6环PAHs的含量相对高于水样中的含量.研究河段春季和夏季水样中EBaP值分别为1.69~51.95 ng·L-1和0~3.03ng·L-1,春季水样中有80%超过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BaP的限值.春夏季沉积物中ΣPAHs含量均小于ERM限值,只有部分PAHs组分含量高于ERM值,可能会对生物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通过PAHs特征化合物分子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判源,发现研究河段水体表现出石油源和燃烧源的复合来源特征,沉积物表现出燃烧源占更大比例的复合来源特征。  相似文献   
38.
苏州河非点源污染分析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州河一期污水截流工程完成并运行以后,非点源污染对苏州河的污染贡献日益增大,研究苏州河非点源污染的类型,特点,过程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已逐渐成为解决苏州河污染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苏州河非点源污染类型主要包括农业非点源污染,畜禽粪尿污染,城镇及乡村地表径流,底泥二次污染,船舶航运污染以及沿岸码头作业等,在此基础上,指出苏州河市郊段非点源污染严重,支流非点源污染负荷大是目前苏州河非点源污染的两个主要特征,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39.
上海青紫泥土壤氮素淋溶及其对水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农田氮素淋失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淋失研究有多种方法,利用渗漏池,在上海青浦农田水利试验站进行青紫泥土壤氮素的淋溶模拟试验,以探讨不同水肥管理方式下的淹水稻田中,氮素的迁移,转化机制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淹水稻田中氮素淋失的基本形态为硝态氮(NO3^-,N),在下渗水流的驱动下,NH4+-N也能渗漏到一定的深度,对地下水环境形成威胁,但不如NO3-N显著;不同处理的剖面中NO3--N和NH4+-N浓度均表现出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的趋势,每次施肥后,不同处理剖面中的NO3_N浓度均表现为短期内迅速上升,后期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NH4+-N浓度与NO3--N的消长规律相似,但表现出峰值超前且变幅远大于NO3--N浓度的特征;氮素的淋失主要发生在当年的6-8月份之间,此期与降雨高频期的重叠加剧了对水环境的污染,采用节水节肥的管理模式,不仅能保护产量,还能减少灌溉量,大大降低施用氮肥对地下水污染的威胁。  相似文献   
40.
上海市地表灰尘中PAHs季节变化与功能区差异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程书波  刘敏  欧冬妮  高磊  王丽丽  许世远 《环境科学》2007,28(12):2789-2793
研究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地表灰尘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节变化与功能区差异,并探讨了这种变化特征的原因.结果表明,上海市中心城区地表灰尘中PAHs累积水平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AHs总量和组分均表现出冬季含量高于夏季的特征.冬季样品中PAHs含量为9 176~32?573 ng·g-1,平均值为20 648 ng·g-1;而夏季PAHs含量为6?875~27?766 ng·g-1,平均值仅为14?098 ng·g-1.PAHs组分也表现出相似特征,冬季含量为50(二氢苊)~3 162 ng·g-1 (茚并[1,2,3-c,d ]芘),夏季含量为3(苊)~1 485 ng·g-1 (茚并[1,2,3-c,d ]芘).各个功能区地表灰尘PAHs含量的差异明显.冬季最高值出现在工业区(31 163 ng·g-1)、商业区(24 932 ng·g-1)和交通要道(18 815 ng·g-1),最低值出现在公园(7 885 ng·g-1)和绿地(8 036 ng·g-1);夏季最低值出现在公园(7 942 ng·g-1),最高值出现在交通要道(14 528 ng·g-1)、工业区(14 247 ng·g-1)和商业区(11 523 ng·g-1).所有功能区样品中PAHs组分含量呈现出按环数或分子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大城市地表灰尘中PAHs的季节变化与功能区差异与其来源密切相关,也受到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