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159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317篇
基础理论   64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山西矿区退化土地复垦途径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重建矿区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围绕矿区退化土地的复垦种植问题,从适生物种筛选、种植方式选择以及对退化土地培肥熟化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试验结果和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现状认为,把绿肥牧草,特别是豆科牧草作为矿区各类型退化土地复垦的先锋植物,是快速培肥熟化、恢复保护矿区土地资源和重建矿区生态环境的一项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2.
APDC—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的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锑是一种对人体和动植物有毒的金属,能够在作物和蔬菜中残留富集。目前关于植物样品中锑的检测方法比较多,有孔雀绿和罗丹明B(Rhodamin B)分光光度法、极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其中用得较多的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但大多采用氢化物—火焰法或者电热原子法,前者需要配套的氢化物发生器,后者一般的仪器都没有安装电热原子化装置。水相直接进样,灵敏度低,利用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183.
不同类型土壤镉含量对香芋镉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香芋(Colocasia esculenta)镉(Cd)超标的关键原因,在湖南临武香芋主产区分别选择紫色页岩和第四纪红壤发育的Cd污染水稻土,研究土壤Cd含量、Cd活性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对香芋Cd吸收的影响,以期为香芋的安全种植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点所有香芋Cd质量分数皆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1 mg·kg^-1),且各试验点内田块间土壤Cd含量、pH差异显著,而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变异较小;紫色页岩发育的中碱性水稻土壤Cd活性、Cd在土壤-香芋系统中的转移系数(TFstem/taro、TFtaro/soil)皆低于第四纪红壤发育的酸性水稻土;紫色页岩发育的中碱性水稻土中,香芋Cd含量主要受土壤全Cd、TFtaro/soil的正调控;而第四纪红壤发育的酸性水稻土壤中,香芋Cd含量既受土壤全Cd、DTPA-Cd、TFtaro/soil的正调控,还受土壤pH的负调控。为实现香芋的安全生产,紫色页岩发育的中碱性水稻土中,应优先选择Cd吸收能力较低的香芋品种,或选择土壤全Cd低于0.65 mg·kg^-1的土壤进行种植;而在第四纪红壤发育的酸性水稻土壤中,则可优先选择Cd吸收能力较低的香芋品种,或选择土壤全Cd含量低于0.41 mg·kg^-1的土壤,或调理土壤pH至6.26以上,以及钝化土壤DTPA-Cd至0.19 mg·kg^-1以下的技术措施,抑制土壤Cd向香芋的迁移转运。  相似文献   
184.
区域地球化学表明 ,第三系泉水及直接被第三系覆盖的灰岩泉水的SIC在雨季小于 0 ,在旱季大于 0。在祭白龙洞 ,地表被第三系覆盖洞段滴水的暂时硬度比地表无此覆盖层的滴水小 1 .6~ 3mmol/L ,pH值也较低。第三系盖层中空气CO2 浓度为 1 0 0 0 0~ 1 4 0 0 0mg/m3,随深度下降。第三系的裂隙最大渗透张量为 0 .0 2~ 0 .0 5m/d,高于石灰岩。野外溶蚀试验结果 ,第三系盖层中石灰岩的溶蚀速率为 1 .5mg/ 1 0 0d,且垂直溶蚀速率与水平溶蚀速率相当。上述特征表明 ,较高的裂隙渗透张量及随裂隙下渗的富侵蚀性的水是石芽、石林发育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发育好的石林常常伴随残留的小面积第三系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5.
杨再勇  谢海松 《环境》2006,(9):98-99
利用化学方法处理线路板废水,在处理过程中,关键是要控制好pH值,在此方面做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86.
在全省建立实施总量控制为目标的排放大气污染物许可证制度的动态动行体系是因素颇多,错综复杂,工作量大,会遇到许多困难,不易开展,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许可证制度的实施也是与国际接轨的环境管理现代化的举措。是可持续 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7.
一、前言徐州是一个拥有煤炭、化工、建材等工矿企业的发展中城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射性物质日益广泛地走进为人类服务的行列,也给生活环境带来了附加辐射的影响。放射性污染不为人所察觉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小剂量范围的辐射危害效应是一种线性无阈的随机效应,潜伏期很长,必须加强经常性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8.
谢雪雁 《环境》2006,(Z1):42-43
前言 化学耗氧量是指在强酸并加热的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传统化学耗氧量分析采用COD回流加法,需2小时的加热时间,消耗大量的试剂,每个样品约需消耗硫酸30ml,且每次只能分析数个水样,不能满足收样量递增的需要,采用密闭消解光度法,此法仍需2小时的加热时间,但一次可测25个样品,消耗试剂少,每个样品仅需1.25ml硫酸,测试一个回流法水样消耗的试剂可作20个左右的比色法测试,而且不用人工计时,与回流法比较,比色法更具优点,本报告通过回流法与密闭消解光度法的比较,证明密闭消解光度法更适用于水样监测,而且此方法更节约和对环境污染更少.  相似文献   
189.
实验采用间歇式反应器研究了短程反硝化的影响因素。试验发现:当亚硝酸盐氮(NO2^--N)负荷在0.99kg.(kgMISS.d)^-1时,将C/N控制在2.4左右,pH值在7.0~8.5这个范围内,温度在26~32℃的范围内时,取得了很好的反硝化效果。  相似文献   
190.
河南油田采油二厂稠油联合站含油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在曝气(给微生物提供氧气)运行中,产生大量的矿物渣等杂物,堵塞曝气通道,微生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影响到含油污水处理效果。为了改善系统运行效果,该厂技术人员经过分析研究和现场试验,对耗氧段曝气系统进行工艺改造。通过将原来的曝气管道提升30~40cm,并采用倒伞形状曝气头,保证脱落污泥、死亡微生物或产生的杂物不再堵塞曝气通道,改善了曝气效果,确保外排污水各项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图为技术人员正在安装摆放曝气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