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本底格局的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S技术支持下构建了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本底格局,并以本底格局为参照,分别对1989年和2005年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湿地本底格局可作为强度开发环境下湿地景观格局破碎化评价的参照依据.与本底格局相比,鸭绿江口湿地景观格局呈持续破碎化趋势,1989年和2005年湿地景观整体自然度分别为89.373%和86.691%.在不同自然湿地景观类型中,芦苇沼泽、滩涂和潮沟面积萎缩幅度较大,2005年其自然度分别为69.94%、71.49%和78.42%;各湿地类型的斑块密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大,其中芦苇沼泽和滩涂增大最明显,2005年斑块相对密度分别达18.507和6.879;滩涂斑块形状趋于复杂,2005年斑块相对形状指数为1.085,其他湿地类型斑块形状则持续简化;各时期不同自然湿地类型斑块聚集度指数均较高,反映出鸭绿江口各湿地类型多呈聚集分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2.
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赤潮灾害是三大海洋灾害之一,它恶化海洋生态环境,危及人类健康,造成的海洋经济损失逐年增加.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是赤潮灾害减灾防灾的重要内容之一.赤潮灾害在本质上仍属自然灾害,依据赤潮灾害的危害特点和自然灾害风险的内涵,阐述了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的定义,就赤潮灾害危险度评估和海洋社会经济易损度评估两方面内容,论述了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提出了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33.
通过现场采集辽东湾双台子河口翅碱蓬(Suaeda salsa)光谱数据,收集标准样方(1 m×1 m)的翅碱蓬生物量(Biomass),建立相关植被指数与翅碱蓬生物量的遥感反演回归算法,发现辽宁双台子河口湿地翅碱蓬生物量与植被指数PVI、SAVI和MSAVI的相关系数R2较高,直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26、0.698和0.679。同时,利用得到的估算模型,结合1990—2005年的双台子河口的TM影像数据,反演该区域翅碱蓬分布面积和生物量。结果发现:辽东湾双台子河口湿地翅碱蓬面积变化呈先降后升的趋势。通过植被指数(NDVI、RVI、PVI和MSAVI)和生物量的算法反演,发现翅碱蓬生物量曲线与分布面积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34.
主要目的是评估TMI(TRMM Microwave Imager)的海表温度产品在中国南海的适用性。主要方法是将TMI海温数据分别与实测Argo海温数据和MODIS海温数据相匹配,并计算产品准确度,分析影响因素。评估结果表明:匹配数据的线性关系显著,TMI海温数据与Argo海温数据相比,标准误差为0.66℃,平均偏差-0.08℃,与MODIS数据相比,标准误差为0.58℃,平均偏差0.15℃。评估结果略差于TMI产品在全球范围的准确度(0.57℃)。分析讨论得出,影响反演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大气衰减、降雨衰减、海面风干扰等。  相似文献   
35.
王林  赵冬至  杨建洪  刘永健  王祥  邹晓阁 《环境科学》2011,32(10):2855-2860
研究了赤潮对近岸水体生物光学特性的影响.从大连湾采集11个站位的水体生物光学数据,分析了赤潮发生时生物要素、反射光谱以及吸收光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连湾本次赤潮由微微型藻类引起;赤潮对水体遥感反射率的光谱形状影响明显,与正常水体相比,由于高浓度叶绿素a的强吸收作用,导致440、632 nm波段附近出现反射谷,红光波...  相似文献   
36.
AVHRR遥感数据在海表赤潮细胞数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赵冬至 《海洋环境科学》2003,22(1):10-14,19
以1998年渤海赤潮过程中的现场实测资料和同步的NOAA-14的AVHRR数据,以植被指数(NDVI)为基础,建立了渤海叉角藻赤潮生物细胞数遥感探测模型,该模型使用简便,可以有效地利用目前正在运行的气象卫星数据进行赤潮的业务化监测,直接获取赤潮浮游植物细胞数这个指标,确定赤潮的发生范围,赤潮面积以及赤潮生物分布的密集区,并计算细胞分裂速度以判定赤潮的生消状况,为赤潮灾害的应急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同时可以区分赤潮水体与其他如何流或排污口排放的泥沙或悬浮物,以消除这些物质对赤潮识别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开发了基于GIS的海湾陆源污染排海总量控制的空间优化分配的方法.并在“大连湾数据库”的支持下,以大连湾为例,研究了陆源污染排海总量控制的空间优化分配问题.为环境空间优化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
为了定量得到赤潮危险度评估结果,在渤海湾赤潮重点监控区现场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已建立的基于营养盐的中肋骨条藻生长耐受性模型及赤潮危险度评估方法,评估中肋骨条藻生长的耐受性特征及其引发赤潮的危险度,并对评估方法的适用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监测期间(2006年7月29日至8月1日),中肋骨条藻赤潮危险度随着监测...  相似文献   
39.
应用1987年一景Landsat5 TM数据及2005年一景CBERS-02星CCD数据对双台子河口湿地进行了景观格局变化研究.通过对两期图像进行景观类型分类,计算获取了两个时期的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的景观格局指数,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同时应用转移矩阵模型研究了各类景观的转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1987~2005年间,研究区湿地景观类型变化比较显著,大量天然湿地在人类活动干扰下演变为人工湿地.该区域湿地景观异质程度上升,整体景观类型呈现均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通过研究也表明,中巴资源卫星在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领域中有很好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40.
景观指标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景观格局提供了一种直接度量人类活动导致土地覆盖改变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监测人类活动改变土地覆盖的数量和空间格局,而土地覆盖及其格局变化与海岸带侵蚀、滨海湿地非点源污染和物种多样性变化等生态过程密切相关.本文首先综述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监测的理化、生物、水文和物理生境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景观指标来评价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并对比分析了景观指标与其它常用评价指标的优劣,提出景观指标也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