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渤海湾海域及黄河口外海域为研究区,采用GC/MS检测手段对两海域表层海水中溶解态有机质(0.7μm)及颗粒态有机质(0.7μm)的正构烷烃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分析其主要组成、分布、来源及输入方式,从而对正构烷烃类污染状况进行初步评价。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渤海湾海域表层海水中正构烷烃含量为1570.9~1950.4 ng/L,黄河口外海域为353.1~672.7 ng/L;通过对研究区域表层海水中正构烷烃组成特征的分析得出,其主要来源是陆源高等植物、石油类产品和化石燃料燃烧产物,藻类对其贡献不能忽视;研究还表明,正构烷烃在溶解态和颗粒态有机质中分布是不同的,而且呈现某种规律。  相似文献   
42.
北黄海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季节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7年1、4、7和10月份对北黄海中部长海县附近海域的浮游植物吸收系数及叶绿素a浓度实测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特征吸收光谱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冬季和春季吸收光谱蓝光和红光吸收峰较为平坦,夏季和秋季并未发现这一现象。此外,浮游植物吸收系数波段关系分析中,以440 nm为参考波段并采用二阶函数拟合的相关性最高。675 nm波段浮游植物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浓度乘幂拟合的相关性高于440 nm。不同季节数据拟合得到的经验系数存在较大差别,与浮游植物生长区域的环境因子变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3.
流域—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基本类型,并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基本的界定;全面总结了三角洲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构建;系统介绍了模糊生物综合指数法、河流湿地的溪流状况指数、综合评价方法、压力—状态—相应模型等生态健康评价方法及指标参数选取,并就景观参数指标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44.
基于Sentinel–5P卫星TROPOMI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方法反演2018~2020年淮河流域地面NO2浓度,采用推算法获得淮河流域2018~2020年NO2干沉降通量,并通过划分不同集水区(水域、农田、城区和植被覆盖区)估算大气NO2干沉降对淮河流域水体氮素的贡献.结果显示,卫星反演地面NO2浓度与地面站点实测资料一致性较高,相关系数(R)为0.94,平均绝对误差(MAE)为2.7,均方根误差(RSME)为4.1.淮河流域地面NO2浓度和NO2干沉降通量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秋冬4个季节地面NO2平均浓度分别为13.7,12.2,17.6,23.1μg/m3;NO2平均干沉降通量分别为1.25,1.13,1.61,2.13kg N/(hm2·a).淮河流域地面NO2浓度和干沉降通量均表现为南北部高,东西部低.农田区域NO2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海域使用状况日新月异,传统的人工监测已经不能满足海域使用变化的需求.如何快速、实时了解我国沿海海域使用现状,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决策依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航空遥感因其快速、灵活、宏观等特点被应用到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来.本文在充分了解归纳国内外高分辨率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适合航空遥感数据信息提取技术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  相似文献   
46.
我国有害赤潮的灾害分级与时空分布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根据从文献获得的赤潮灾害基本信息的规范处理和分析,将我国的赤潮灾害划分为特大、重大、大型、中型和小型五个级别。结果表明,1933—2001年间我国赤潮灾害的发现次数为460次,赤潮灾害以小型为主,小于50km^2的占40.2%。赤潮灾害的发生范围已遍及我国沿海各省,其中辽东湾、长江口和杭州湾外侧的嵊泗列岛和花鸟山附近海域以及珠江口东侧及粤东近岸为我国三大赤潮多发区。近20a来,赤潮灾害的发现次数呈现上升趋势,为波动式增长,波动周期为3a左右,高峰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每次赤潮的平均面积即赤潮的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平均面积已上升到500km^2左右。我国赤潮的高发期由南向北依次出现。南海的赤潮高发期为3—5月,东海的赤潮高发期为4—8月,渤海和黄海的赤潮高发期为5—9月。  相似文献   
47.
海岸线卫星遥感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海岸线位置的确定是海岛海岸带遥感调查的重要环节.本文以辽宁省大连、营口地区的海岸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根据不同海岸类型的地貌特点对卫星图像中海岸线的解译方法;借助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类型海岸的图像进行针对性的预处理,使用IDL语言实现Canny算子、中值滤波器和腐蚀算子,完成了对卫星图像中海岸线的自动提取;证明了使用潮位高度与卫星图像结合计算坡度的方法并应用于海岸线位置的校正.  相似文献   
48.
遥感技术在红树林生态监测与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遥感技术是红树林生态监测中的关键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航空图像、陆地卫星、SPOT卫星和几种雷达卫星数据在红树林生态监测中的应用,叙述了经验分类法、波段组合法、植被指数法和基于数理统计理论的各种地学分析法在探测红树林的生态学指标包括面积、分布范围、类内区分和类外区分以及动态变化等的应用和精度对比情况.另外,阐述了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红树林生态监测中的综合应用的优势以及红树林遥感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9.
海岸带人类活动强度定量化和空间化是实现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生态环境影响识别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人类活动强度的叠加效应和距离衰减效应,对已往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借助遥感技术和空间分析技术建立了海岸带人类活动强度综合指数(human activity intensity index,HAII),并利用该模型对广西北海红树林海岸进行了应用,定量评价了北海海岸带人类活动强度单因子和综合水平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区域人类活动强度进行定量评估,该方法具有数据易获取、易操作,具有较强的业务推广价值,HAII评估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深化人类活动强度空间评价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0.
可见光-红外遥感手段自身的缺陷,使得云层的存在直接影响海洋背景下卫星遥感定量化产品的精度。目前,尚未见到有关HJ-1B卫星红外相机IRS(InfraRed Scanner)传感器可业务化运行的便捷云检测方法研究的报道。针对HJ-1B卫星IRS传感器波段特征,对云与海洋下垫面反射及发射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可业务化应用的海洋背景卫星图像云检测方法。选取渤海及黄海海域2012年5景不同时相、不同云被特征条件下IRS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实例验证分析,与准同步的MODIS云检测产品(MOD35)进行比对检验,发现该业务化算法具有不同时相条件下的普适性,能够有效检测全部的厚云、冷云及大部分的薄云。算法高效准确,适于业务化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